一种可调节的焊接定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175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焊接定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工件焊接时变形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焊接定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成型件进行焊接拼接,以制造大尺寸部件,金属件在焊接过程中会因为吸收热量膨胀变形,所以一般需要进行防变形处理。根据大型铝合金工件组焊的特点,焊接过程中工件会变形,为了保证工件组焊后尺寸符后图纸要求,会对工件在焊接前进行反变形,焊后松开固定工装。传统方法制造为:划线→定位→反变形→组焊→校正,即首先在组装平台上划线,然后用工装进行定位,然根据经验用气动工装对工件进行反变形(即预先朝膨胀方向的反向变形),再进行焊接。这种防止变形的方式需要用到体积较大的反变形工装,而且由于一些工件内部空间狭小且复杂,无法在内部安装反变形工装,这类工件需要在焊接后进行矫正处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焊接定位支撑装置,包括基座、顶杆、顶紧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中;所述顶杆包括固定端和顶出端,所述顶杆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调节机构中,所述顶杆的顶出端顶触在所述顶紧机构中;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顶杆朝所述顶紧机构移动。通过顶杆传递顶紧力,再利用调节机构调节顶杆的顶紧力,顶紧机构与工件接触,这样的设置简单牢固,占用的体积小。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螺纹通孔,该螺纹 通孔的轴线朝向所述顶紧机构;所述顶杆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顶杆旋入至所述固定座的螺纹通孔中。通过螺纹配合的连接方式,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对顶杆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顶出端为球头,所述顶紧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朝向所述顶杆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顶杆的顶出端顶触在所述顶板的凹槽中。顶板的设置可以分散顶杆传来的顶紧力,避免压强过大以致对工件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半球形。半球形的凹槽可以较好地分散顶杆的顶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机构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顶板远离顶杆的一面上。弹性垫板可以避免顶板与工件硬性接触,从而防止工件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机构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基座上设有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调节机构两侧;所述导向块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固定。通过连接板与导向块之间的连接固定,使得顶杆在移动时方向不易发生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利用顶杆传递顶紧力,对顶紧机构进行顶紧,同时可以利用调节机构对顶杆进行适当的调节,机构简单稳固,占用的面积小,仅需固定在组装平台中即可使用,避免了繁琐的反变形步骤,大大地提升了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一种可调节的焊接定位支撑装置,包括基座10、顶杆20、顶紧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中;所述顶杆20包括固定端和顶出端,所述顶杆20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调节机构中,所述顶杆20的顶出端顶触在所述顶紧机构中;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顶杆20朝所述顶紧机构移动。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30,所述固定座30设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的轴线朝向所述顶紧机构;所述顶杆20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顶杆20旋入至所述固定座30的螺纹通孔中。所述顶杆20的顶出端为球头21,所述顶紧机构包括顶板40,所述顶板40朝向所述顶杆20的一面设有凹槽41;所述顶杆20的顶出端顶触在所述顶板40的凹槽41中。

所述凹槽41为半球形。所述顶紧机构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垫板42,所述垫板42设置在所述顶板40远离顶杆20的一面上。所述顶紧机构还包括导向块43,所述导向块43设置在所述凹槽41的两侧;所述基座10上设有两块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位于所述调节机构两侧;所述导向块43与所述连接板11连接固定。

在开始焊接前,需要将各小部件搬运至组装平台上,再依靠本支撑装置对各部件进行支撑顶紧,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形。本支撑装置的基座10可以焊接在组装平台上,也可以通过螺栓或其它紧固件固定在组装平台上。

所述顶杆20固定在所述调节机构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调节机构进而控制所述顶杆20的伸出距离,从而调节顶杆20的顶紧力。顶杆20的顶出端与所述顶紧机构接触,顶紧机构与工件的表面接触。技术人员通过控制调节机构进而控制顶紧机构对工件的顶紧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20与所述顶紧机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是采用矩形螺纹。所述顶杆20的固定端旋入在所述调节机构的固定座30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所述顶杆20来使顶杆20沿所述固定座30的螺纹通孔移动,进而更加顶紧所述顶紧机构或者放松顶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20的一端为球头21,并且顶触在所述顶板40的凹槽41中,所述凹槽41为半球形,与头球形状相配合。凹槽41与顶杆20的顶出端紧紧贴合,并且将顶杆20传来的顶紧力分散至顶板40中,增大了顶紧机构与工件的接触面积,避免工件因顶紧力过大造成损坏。

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40与工件接触之间设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垫板42,进一步缓解顶杆20顶紧力对工件造成的压迫。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40的凹槽41两侧设有导向块43,所述导向块43与所述基座10的连接板11连接固定,使得基座10与所述顶紧机构通过硬性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板11上开有通槽,所述连接板11可以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1的通槽的不同位置中,从而调整所述顶紧机构与所述基座10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可以配合顶杆20的伸出长度和顶紧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利用顶杆传递顶紧力,对顶紧机构进行顶紧,同时可以利用调节机构对顶杆进行适当的调节,机构简单稳固,占用的面积小,仅需固定在组装平台中即可使用,避免了繁琐的反变形步骤,大大地提升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