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582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模的成型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连续模,又称为多工位连续模、级进模、跳步模,它是在一副模具内,按所加工的工件分为若干等距离的工位,在每个工位上设置一个或几个基本冲压工序,来完成冲压工件某部分的加工。被加工材料,事先加工成一定宽度的条料,采用某种送进方法,每次送进一个步距。经逐个工位冲制后,便得到一个完整的冲压工件。车门铰链是用于把车门和车身连接起来,使得车门可以开合。车门铰链在生产时需要将带料折弯、翻边等步骤,形成局部凸起或凹陷。现有技术在生产车门铰链的模具生产步骤较多,工艺复杂且产品成型不到位,一致性较差,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步骤较少,产品精确度较高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连续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料槽,成型结构和料槽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带料设置在料槽中,成型结构包括预成型组件和成型组件,所述预成型组件、成型组件依次间隔沿带料运动方向设置,所述预成型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下模上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侧壁为斜面,所述成型组件包括第二下模和第二上模,第二下模上设有凸起部,车门铰链位于凸起部上。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带料设置在第一下模中部,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关于带料中轴线对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模包括四个压块,带料两侧各有两个压块,每侧的两个压块设置在凸起部两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下模的纵向截面为倒T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块包括V型下压部,V型下压部位于所述凸起部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成型结构还包括整形组件,整形组件设置在成型组件下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整形组件包括两个第三上模,两个第三上模分别设置在带料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通过预成型组件和成型组件将车门铰链成型分成两步,保证了车门铰链成型尺寸和形状精确,提升了车门铰链的生产质量;此外,成型结构结合连续模,只需要1人、1套模具和1台设备,解决了传统单冲工艺工序长,产品累积误差大,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连续模100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和料槽3,成型结构和料槽3位于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带料10设置在料槽3中。成型结构包括预成型组件4和成型组件5,所述预成型组件4、成型组件5依次间隔沿带料10运动方向设置。当生产车门阴铰链时,预成型组件4可将带料形成弯折部,所述成型组件5可将弯折部的两侧向下弯折,从而成型。所述预成型组件4包括第一上模41和第一下模42,第一下模42上设有凹陷部421,凹陷部421的侧壁422为斜面。所述成型组件5包括第二上模51和第二下模52,第二下模52上设有凸起部521,车门铰链位于凸起部521上。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两个模具实现车门铰链成型,成型尺寸和形状精确,能够有效提升车门铰链的质量。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带料10设置在第一下模42中部,第一下模42和第二下模52关于带料10中轴线对称。所述第二上模51包括四个压块511,带料两侧各有两个压块511,每侧的两个压块511设置在凸起部521两边,通过压块可将车门铰链的弯折部的两侧向下弯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模52的纵向截面为倒T型。所述压块511包括V型下压部512,V型下压部512位于所述凸起部521两侧。当所述车门铰链位于凸起部521上时,V型下压部512可将两侧伸出凸起部的部分压弯。所述成型结构还包括整形组件,整形组件设置在成型组件下游,通过整形组件可对车门铰链的形状进行修整。所述整形组件包括两个第三上模,两个第三上模分别设置在带料两侧。

本实施例的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通过预成型组件和成型组件将车门铰链成型分成两步,保证了车门铰链成型尺寸和形状精确,提升了车门铰链的生产质量;此外,成型结构结合连续模,只需要1人、1套模具和1台设备,解决了传统单冲工艺工序长,产品累积误差大,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差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