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圆盘专用的冷冲孔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603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色金属压力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造圆盘专用的冷冲孔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锻造圆盘锻件产品,产品是典型的多孔薄壁件,有4只大扇形孔和4只小菱形孔。前期试制该锻件,试用复合模一次冲切8只孔,内孔冲头过于密集,冲切时,锻件材料相互挤压严重,导致拉毛刺过长,模具摩擦力大,模具易损坏。若全部冷冲,则小孔冲头磨损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造圆盘专用的冷冲孔复合模具,弥补了单一使用热冲复合模或冷冲复合模的不足;采用导柱、导套结构,减少了冲裁力的偏载,提高了模具在冲切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造圆盘专用的冷冲孔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模柄、上模底板、冲头、内六角吊栓、聚氨酯胶棒、导向套、圆柱头内六角螺栓、退料板,所述的模柄套在上模底板上并固定在压力机滑块台座内孔上,模柄通过螺纹轴紧固冲头,导向套以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上模底板上,冲头下端套在退料板中,退料板与间套有聚氨酯胶棒,由圆柱头内六角螺栓连接相对固定在上模底板上;

下模包括导向柱、冲孔底模、底模垫板、导柱座、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底板,导向柱以导柱座、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底板上,导向柱与导向套滑动配合,冲孔底模以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底模垫板上,底模垫板以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冲头由Cr12MoV材料制作,热处理硬度HRC58-6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柱与导向套滑动配合的间隙为0.15~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冲孔底模由Cr12MoV材料制作,与冲头的单边间隙为-0.3~-0.4m,热处理硬度HRC58-63。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弥补了单一使用热冲复合模或冷冲复合模的不足;采用导柱、导套结构,减少了冲裁力的偏载,提高了模具在冲切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锻造圆盘专用的冷冲孔复合模具,由上、下模组成,由导向结构精确定引导冲切工位。

上模包括模柄1、上模底板2、冲头3、内六角吊栓4、聚氨酯胶棒5、导向套6、圆柱头内六角螺栓7、退料板8。其中,模柄1套在上模底板2上并固定在压力机滑块台座内孔上;模柄1通过螺纹轴紧固冲头3;导向套6以圆柱头内六角螺栓7固定在上模底板2上;冲头3下端套在退料板8中;退料板8与间套有聚氨酯胶棒5,由圆柱头内六角螺栓7连接相对固定在上模底板2上;其中,冲头3由Cr12MoV材料制作,按照锻件尺寸设计,热处理硬度HRC58-63。

下模包括导向柱9、冲孔底模10、底模垫板11、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2、导柱座13、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4、底板15、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6。其中,导向柱9以导柱座13、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4固定在底板15上,导向柱9与导向套6滑动配合,间隙0.15~0.2mm;冲孔底模10以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6固定在底模垫板11上,由Cr12MoV材料制作,与冲头3的单边间隙为-0.3~-0.4m,热处理硬度HRC58-63;底模垫板11以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2固定在底板15上。

工作时,冲床滑块运行至上拐点时,将锻造圆盘放在下模冲孔底模10上,压力机滑块下行,退料板8与圆方盘底锻件接触,退料板8推动聚氨酯胶棒5上行,聚氨酯胶棒5受上模底板2的限制,施加反作用力使退料板8逐渐压紧锻造圆盘,冲头3也逼近锻造圆盘内孔;冲头3继续下行,将锻造圆盘孔内的飞边冲除,飞边依次从冲孔底模10、底模垫板11、底板15中掉落;冲床滑块运行至下拐点时,冲床滑块开始上行,冲头3从冲孔底模10及锻造圆盘内孔中回退,聚氨酯胶棒5逐渐卸除载荷,退料板8脱离锻造圆盘,随压力机滑块上行,完成一次复合冲孔过程。

其中,在冲切中,由于导柱导套结构,聚氨酯胶棒5、退料板8对锻造圆盘冲孔前预压紧,防止了冲切畸变,保证了锻件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