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M螺线管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367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ACM螺线管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装配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CM螺线管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学里,螺线管也指为一些转换器(transducer),将能量转换为直线运动。螺线管操作阀(solenoid valve)是一种综合原件,内中最重要的组件是机电螺线管。机电螺线管是一种机电原件,可以用来操作气控阀或液压阀。螺线管开关是一种继电器,使用机电螺线管来操作电开关。例如,汽车的起动器螺线管是一种机电螺线管。

目前的螺线管装配方式比较落后,装速度较慢,效率低;并且没有搭配相应的检测装置,能够在装配的同时,对螺线管进行同步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ACM螺线管装配装置,将ACM螺线管的安装步骤进行分解,每个步骤安排一个机器人进行安装操作,安装效率高,速度快,并且还设置有检测功能,能够将安装完成的成品进行检测,保证输送数的产品为良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ACM螺线管装配装置,包括装配平台和检测平台,用于装配ACM螺线管,所述ACM螺线管包括壳体、线圈、电极帽、电枢、嵌件和柱塞,所述装配平台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均匀设置有个安装座,所述装配平台上配合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十个工位,所述安装座上直线设置有三个放置槽;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一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机器人,所述第一机器人侧边设置有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所述机器人分别从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处抓取壳体和电极帽并将两者装在安装座上;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三工位处设置有第三机器人,所述第三机器人侧边设置有第三托盘和第四托盘,所述第三托盘和第四托盘分别放置有线圈和柱塞,所述第三机器人抓取线圈将其装入安装座上的壳体内,所述第三机器人抓取柱塞将其装入安装座上的第三个放置槽内;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五工位处设置有第五机器人甲和第五机器人乙′,所述第五机器人甲侧边设置有放置电枢的第五托盘,所述第五托盘侧边设置有分离检测单元,所述分离检测单元连接有用于输送嵌件的输送系统,所述分离检测单元用于将嵌件单个分离并且检测其性能,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之间设置有安装机器人,所述第五机器人从第五托盘抓取电枢并将其放入安装机器人处,所述第五机器人乙′从所述分离检测单元抓取嵌件并将其放入安装机器人处,所述安装机器人将嵌件装入所述电枢内,所述第五机器人再将安装后的电枢装入所述电极帽内;所述装配平台的第六工位处设置有第六机器人,所述第六机器人对安装座上的柱塞进行检测定位然后再将其和电极帽相安装;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七工位出设置有第七机器人,所述第七机器人对安装座上的电极帽和壳体进行检测定位然后将电极帽装入壳体内;所述装配平台的第八工位处设置有第八机器人,所述第八机器人将安装之后的ACM螺线管运送至检测平台进行检测;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九工位处设置有清洗机器人,所述清洗机器人连接有气管且利用高压气将安装座吹干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连接有传送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机器人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头,所述转动头设置有第一抓取手和第二抓取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平台包括第一检测部、第二检测部和第三检测部,所述第三检测部连接有输送传送带,所述输送传送带设置有出料托盘,所述第三检测部设置有出料机器人,所述出料机器人将检测合格的ACM螺线管放入所述出料托盘内。

本实用新型将ACM螺线管的安装步骤进行分解,每个步骤安排一个机器人进行安装操作,安装效率高,速度快,并且还设置有检测功能,能够将安装完成的成品进行检测,保证输送数的产品为良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装配的ACM螺线管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机器人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机器人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机器人甲和第五机器人乙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机器人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机器人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机器人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器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ACM螺线管装配装置,包括装配平台10和检测平台20,用于装配ACM螺线管,所述ACM螺线管包括壳体21、线圈22、电极帽23、电枢24、嵌件25和柱塞26,所述装配平台10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盘101,所述转盘101上均匀设置有10个安装座102,所述装配平台10上配合所述安装座102设置有十个工位,所述安装座102上直线设置有三个放置槽;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一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机器人1,所述第一机器人1侧边设置有第一托盘11和第二托盘12,所述机器人1分别从第一托盘11和第二托盘12处抓取壳体21和电极帽23并将两者装在安装座102上;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三工位处设置有第三机器人3,所述第三机器人3侧边设置有第三托盘31和第四托盘32,所述第三托盘31和第四托盘32分别放置有线圈22和柱塞26,所述第三机器人3抓取线圈22将其装入安装座102上的壳体21内,所述第三机器人3抓取柱塞26将其装入安装座102上的第三个放置槽内;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五工位处设置有第五机器人甲5和第五机器人乙5′,所述第五机器人甲5侧边设置有放置电枢24的第五托盘51,所述第五托盘51侧边设置有分离检测单元2,所述分离检测单元2连接有用于输送嵌件25的输送系统,所述分离检测单元2用于将嵌件25单个分离并且检测其性能,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之间设置有安装机器人4,所述第五机器人甲5从第五托盘51抓取电枢24并将其放入安装机器人4处,所述第五机器人乙5′从所述分离检测单元2抓取嵌件25并将其放入安装机器人4处,所述安装机器人4将嵌件25装入所述电枢24内,所述第五机器人甲5再将安装后的电枢24装入所述电极帽23内;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六工位处设置有第六机器人6,所述第六机器人对安装座102上的柱塞26进行检测定位然后再将其和电极帽23相安装;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七工位出设置有第七机器人7,所述第七机器人7对安装座102上的电极帽23和壳体21进行检测定位然后将电极帽23装入壳体21内;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八工位处设置有第八机器人8,所述第八机器人8将安装之后的ACM螺线管运送至检测平台20进行检测;所述装配平台10的第九工位处设置有清洗机器人9,所述清洗机器人9连接有气管且利用高压气将安装座102吹干净。

所述第一托盘11和所述第二托盘12连接有传送装置。

所述第三机器人3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头33,所述转动头设置有第一抓取手34和第二抓取手35。

所述检测平台20包括第一检测部201、第二检测部202和第三检测部203,所述第三检测部203连接有输送传送带204,所述输送传送带204设置有出料托盘,所述第三检测部203设置有出料机器人,所述出料机器人将检测合格的ACM螺线管放入所述出料托盘内。

本装置的安装座102上设置有三个安装槽;装配时,先在第一工位将壳体21和电极帽23放入安装座102上,然后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二工位;在第二工位,没有设置机器人,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三工位;在第三工位,第三机器人3先从第三托盘31抓取线圈22将其装入安装座102上的壳体21内,再从第四托盘32抓取柱塞26将其装入安装座102上的第三个放置槽内,然后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四工位;在第四工位,没有设置机器人,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五工位;在第五工位,分离检测单元2用于将嵌件25单个分离抓取并对其进行检测,第五机器人甲5将电枢24放入安装机器人4处,同时第五机器人乙5′从所述分离检测单元2抓取嵌件25并将其放入安装机器人4,接着安装机器人4将嵌件25装入所述电枢24内,第五机器人甲5再将安装后的电枢24装入电极帽23内,然后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六工位;在第六工位,第六机器人对安装座102上的柱塞26进行检测定位,再将其和电极帽23相安装,然后然后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七工位;在第七工位,第七机器人7对安装座102上的电极帽23和壳体21进行检测定位,再将电极帽23装入壳体21内,然后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八工位;在第八工位,将安装之后的ACM螺线管运送至检测平台20进行检测,然后转动转盘101,使得该安装座102进入第九工位;在第九工位安装了清洗机器人9,这清洗机器人9利用高压气将安装座102吹干净,然后转动转盘使得安装座102进入第十工位;在第十工位,没有设置机器人,因此安装座在此等待进入第一工位,重新开始循环。

上述就是一个安装座102的工作流程,本装置设置了10个安装座102,因此每个安装座102都是处于工作状态,从而提升本装置的安装效率。

本装置的第一检测部201包括七个检测工位;第一检测工位设置有抓取运送机器人,该机器人会将第一检测部的ACM螺线管进行甄别,将已被检测的螺线管放入第二检测部202进行后续的检测,将尚未检测的螺线管放入第三、第四或第五检测工位进行检测;在第二工位,机器人在ACM螺线管上安装保护套,并检测是否已经安装牢靠;第三、第四和第五检测工位为相同检测结构,对ACM螺线管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同时检测三个ACM螺线管;第六和第七检测工位是空工位,用于缓冲。第三、第四和第五检测时,对ACM螺线管下压,然后进行供电,检测其上弹的高度。

本装置的第二检测部202包括中间的可转动的检测转盘,在检测转盘上设置了第八、第九、第十和十一检测工位,第八、第九、第十和十一检测工位采用了绝缘处理。

第八检测工位为高压测试,采用500v高压对ACM螺线管进行检测。

第九检测工位为打标工位,根据检测结果,对合格的螺线管贴上标签。

第十检测工位,检测并且读取ACM螺线管的DMC数据。

第十一检测工位,此处的机器人将已贴标签ACM螺线管放入输送装置上,该输送装置会将这些ACM螺线管输送至第三检测部203。

第三检测部203设置了出料机器人,该出料机器人将检测合格的ACM螺线管放入所述出料托盘内。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将ACM螺线管的安装步骤进行分解,每个步骤安排一个机器人进行安装操作,安装效率高,速度快,并且还设置有检测功能,能够将安装完成的成品进行检测,保证输送数的产品为良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