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8493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硬横跨连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空间设计形式的多样化,结构转换构件的设置越来越多,特别是钢结构硬横跨的连接成型。众所周知,钢结构硬横跨在焊接接成型时,大都需要将不同零部件焊接在一起,同时对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钢结构硬横跨焊接,很难快速、准确地将杆件焊接在预定的位置。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时间以及较多的辅助设备来完成这类安装作业。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快捷、实用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很难快速、准确地将杆件拼接成型、对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焊缝焊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对跑轮卡槽;所述工作台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三角支撑架,所述固定三角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圆弧形转动槽,且其外侧设置有手动旋转装置;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置有可移动三角支撑架,所述可移动三角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圆弧形转动槽,可移动三角支撑架的下部两端安装有跑轮,所述跑轮设置在跑轮卡槽内;所述可移动三角支撑架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固定三角支撑架和可移动三角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模型骨架,所述模型骨架的左端通过左转轴与固定三角支撑架顶端的圆弧形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左转轴的左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位于所述固定三角支撑架的左侧,该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手动旋转装置转动连接;所述模型骨架的右端通过右转轴与可移动三角支撑架顶端的圆弧形转动槽转动连接。

较佳地,所述模型骨架有钢管焊接成三菱柱型,该三棱柱左右两端的六个棱角上设置有法兰盘。

较佳地,固定三角支撑架和可移动三角支撑架均为可伸缩性支架。

较佳地,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多个孔。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通过把硬横跨杆件拼接在模型骨架上进行定位拼接、焊接接,结合手动旋转装置的转动,从而可以方便调节钢结构硬横跨的旋转角度,进一步方便了各连接件间焊缝可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牢靠地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结构硬横跨整体。既节省了时间、人工、行车设备的投入,又使各杆件之间焊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作台;2、跑轮卡槽;3、跑轮;4、;固定三角支撑架5、可平移三角支撑架;6、手动旋转装置;7、模型骨架;7-1、左转轴;7-2、右转轴;8、皮带轮;9、法兰盘;1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三棱柱型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对跑轮卡槽2;所述工作台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三角支撑架4,所述固定三角支撑架4的顶端设置有圆弧形转动槽,且其外侧设置有手动旋转装置6,具体的,手动旋转装置包括转动把手、转轴、转盘,该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三角支撑架上,转轴上套接有转盘,转轴的左端安装有转动把手,转盘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右侧设置有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所述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的顶端设置有圆弧形转动槽,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的下部两端安装有跑轮3,所述跑轮3设置在跑轮卡槽2内;所述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杆10;所述固定三角支撑架4和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之间设置有模型骨架7,所述模型骨架7的左端通过左转轴7-1与固定三角支撑架4顶端的圆弧形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左转轴7-1的左端设置有皮带轮8,所述皮带轮8位于所述固定三角支撑架4的左侧,该皮带轮8通过皮带与手动旋转装置6转动连接;所述模型骨架7的右端通过右转轴7-2与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顶端的圆弧形转动槽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骨架7有钢管焊接成三菱柱型,该三棱柱左右两端的六个棱角上设置有法兰盘9。

进一步地,固定三角支撑架4和可移动三角支撑架5均为可伸缩性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9上设置有多个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钢结构硬横跨焊接成型的定位装置,通过把硬横跨杆件拼接在模型骨架上进行定位拼接、焊接接,结合手动旋转装置的转动,从而可以方便调节钢结构硬横跨的旋转角度,进一步方便了各连接件间焊缝可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牢靠地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结构硬横跨整体。既节省了时间、人工、行车设备的投入,又使各杆件之间焊接牢固。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