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36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以高精度对工件中形成的孔的内表面进行磨削和抛光的珩磨 操作中使用的工具支架(tool holder)。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使通用机床执行多种 珩磨操作的工具支架。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使用工具支架来进行珩磨操作。工具支架在其前端部包括磨瓦及其相应 的细长磨石。以下将该工具支架称为珩磨支架。珩磨支架通常安装在珩磨机的主轴上。在 其中磨石与工件的孔的内表面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珩磨支架在珩磨机的作用下旋转并同时 沿着其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对工件的孔的内表面进行精细切削或磨削抛光。在这样的珩磨操作中,为了冷却磨削产生的热并将珩磨下来的尘屑以及磨石磨削 下的尘屑冲洗掉,通常持续地将冷却剂(冷却溶液)喷射到磨削部分上。而且,为了能将磨石压靠在工件的孔的内表面上,通常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 使包括锥形部分(以下称为圆锥体)的推杆沿着轴向运动以沿着径向推出相应的磨瓦,从 而使所有的磨石在径向上均勻地扩展。即,假设一圆的半径为从珩磨支架的轴线延伸至磨 石的长度,则在各磨瓦由于圆锥体沿着轴向的运动而被沿着径向推出的情况下,该圆的直 径(以下称为磨削直径)增大。磨削直径的这一增大通常是利用珩磨机的油压控制功能对 圆锥体的压力加以调节而实现的。近来,已有这样的需求,即,采用通用机床而非专用机床来执行这种珩磨操作。然 而,由于在很多情况下通用机床不具备油压控制功能,从而为了满足上述需求,需要有一种 不同于油压控制方法的方法用作调节圆锥体压力的方法。JP-B-07-004759公开了一种利用 设置在通用机床内的冷却剂供应机构进行调节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控制冷却剂的供 应压力而对圆锥体的压力加以调节。然而,因为通用机床的冷却剂供应泵通常是在给定的压力下运行的,因此,如果改 变冷却剂的供应压力,会给冷却剂供应机构带来一些麻烦。因此,通用机床的冷却剂供应机 构必须预先设定为使冷却剂的供应压力是恒定的,或者,即使压力是可变的,压力也只能是 通过打开和关闭阀门大体在若干水平上切换。因此,即使在上述预先设定的情况下将JP-B-07-004759的方法应用到采用通用 机床的珩磨操作时,也不可能精细地调节圆锥体的压力。因此,不能改变要增大的磨削直 径,从而只能选择给定的固定直径。这带来如下的问题S卩,例如如果要从粗抛光操作到精确抛光分阶段地执行多个 珩磨操作,则在任何时候执行各珩磨操作时,都需要改变磨削直径;或者,即使在磨削直径 保持相同时,也需改变相对于工件的孔的内表面合适地改变磨石的表面压力。这使得必须 针对所述多个珩磨操作中的每一个珩磨操作制备专用的珩磨支架。这带来工具支架的成本 高昂的问题。而且,在每一珩磨操作之前或之后还需要更换珩磨支架。这带来操作人员必 须承担过度操作负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在通用机床中执行多个珩磨操作、同 时降低操作人员在每一珩磨操作中的操作负荷的低成本工具支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一种工具支架(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 珩磨支架1)设有主体(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主体11),该主体在其轴向上包括两个 端部,所述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基端部lib)安装至在驱动 装置的作用下可旋转的主轴;圆锥体(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圆锥体17),该圆锥体包 括锥形部(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锥形部17b、17c),并可在所述主体中沿轴向运动;分 别包括锥形底表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锥形底表面13b、13c)的多个加工部(例 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磨瓦13),在所述多个加工部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两 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前端部lit)的外周上时,所述锥形底 表面与所述圆锥体的所述锥形部接合,同时与所述圆锥体的所述锥形部接合的所述锥形底 表面由于所述圆锥体沿着所述轴向的运动而能沿着所述主体的径向运动;冷却剂流动通道 (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剂流动通道16),冷却剂流过该冷却剂流动通道,使得至 少一部分冷却剂沿着所述轴向挤压所述圆锥体以使所述圆锥体能沿着所述轴向运动,且其 余部分冷却剂流出到外部从而能调节所述圆锥体的挤压力;以及螺钉式调节器(例如,示 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剂出流调节器15),该螺钉式调节器可移除地装配在贯穿所述冷却 剂流动通道和所述主体的外周的螺钉孔内,而且该螺钉式调节器包括用于限制冷却剂至外 部的出流的冷却剂出流孔(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剂出流孔41)。根据这一结构,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设置为使得至少一部分冷却剂沿着所述主体 的轴向挤压所述圆锥体以使所述圆锥体沿着所述轴向运动,而且使得其余部分的冷却剂流 出到外部以能调节所述圆锥体的挤压力。而且设有螺钉式调节器,其能可移除地装配到贯 穿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和所述主体的外周的螺钉孔内,而且该螺钉式调节器还包括用于限 制冷却剂至外部的出流的冷却剂出流孔。因此,不通过控制冷却剂供应压力,而是通过基于 冷却剂出流孔的直径尺寸对冷却剂到外部的出流进行限制,就能实现对圆锥体挤压力的调 节。因此,例如,如果为了利用只具有恒定冷却剂供应压力的通用机床执行多种珩磨操作而 准备在冷却剂出流孔的直径尺寸方面互不相同的多个螺钉式调节器,则操作人员可通过简 单地从所述多个螺钉式调节器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并将其装配到主体的螺钉孔中,即可容易 地调节圆锥体的挤压力。于是,能容易地将磨削直径增大到理想的直径,而且也能将磨石对 工件的孔的内表面的表面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这样,与其中必须更换整个珩磨支架的 传统珩磨操作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仅需更换珩磨支架的一个部件,即螺钉式调节 器即可,因此能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负荷。而且,在与需要准备多个珩磨支架的传统技术相 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仅仅准备多个作为珩磨支架的一个部件的螺钉式调节器即可, 从而能降低工具支架的成本。而且,还可提供在所述冷却剂出流孔的直径尺寸方面彼此不同的多个螺钉式调节
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调节工具支架1的磨削直径的方法,该工件支架包 括主体11、容纳在所述主体11内的圆锥体17、加工部13以及冷却剂流动通道16。根据本
4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从多个调节器15中选择一个调节器15,所述多个调节器15分别包 括冷却剂出流孔41,所述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随着所述调节器15的不同而不同;将所 选择的调节器15装配到从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16贯穿至所述主体11外周的螺钉孔内;将 冷却剂馈送至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16,以使得一部分冷却剂沿着所述主体11的轴向挤压 所述圆锥体17而使所述圆锥体17沿着所述主体11的轴向运动,而另一部分冷却剂通过所 选择的调节器15的所述冷却剂出流孔41流出到外部从而调节挤压力;以及通过所述圆锥 体17沿着所述轴向的运动而使所述加工部13沿着所述主体11的径向运动。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不通过控制冷却剂的供应压力,而是通过更换螺钉式调节器 来对圆锥体的挤压力加以调节。而且,例如在冷却剂的供应压力恒定的假设下,可事先设 定(例如,规格化)磨削直径与冷却剂出流孔的直径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 (规格)能容易且低成本地制备多个螺钉式调节器,这些螺钉式调节器在冷却剂出流孔的 直径尺寸方面彼此不同。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不通过控制冷却剂的供应压力,而是通过基于冷却剂出流孔 的直径尺寸调节冷却剂至外部的出流来实现对圆锥体的挤压力的调节。因此,例如,如果为 了利用具有恒定冷却剂供应压力的通用机床执行多种珩磨操作而准备在冷却剂出流孔的 直径尺寸方面互不相同的多个螺钉式调节器,则操作人员仅仅通过简单地从所述多个螺钉 式调节器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并将其装配到主体的螺纹孔中,即可容易地调节圆锥体的挤压 力。于是,能容易地将磨削直径增大到理想的直径,而且也能将磨石对工件的孔的内表面的 表面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这样,与其中必须更换整个工具支架的传统操作相比,根据所 述实施方式仅需更换工具支架的一个部件,即螺钉式调节器即可,因此能降低操作人员的 操作负荷。而且,在与需要准备多个工具支架的传统技术相比,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可仅仅准 备多个作为工具支架的一个部件的螺钉式调节器,从而能降低工具支架的成本。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珩磨支架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珩磨支架的剖视图。图3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珩磨支架的剖视图。图4为设置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珩磨支架中的磨瓦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图3所示的螺钉式调节器的外周部的放大图。图6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珩磨支架的螺钉式调节器的直径尺寸规格的一个示 例的图。图7为基于该规格的螺钉式调节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珩磨支架1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2 为珩磨支架1沿着图1的A-A’线剖取的剖面图。图3为珩磨支架1沿着图1的B-B’线剖 取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在珩磨操作中使用的珩磨支架1包括主体11、端盖12、磨瓦13、固定螺钉14、螺钉式调节器15、冷却剂流动通道16、圆锥体17、弹簧18和19、以及冷 却剂排出通道20。主体11包括均大体呈柱状的前端部lit和基端部lib。该前端部lit和基端部 lib分别沿主体11的轴线(平行于图1所示的A-A’和B-B’线延伸并穿过主体中心的线) 方向延伸。主体11的基端部lib安装至能在驱动装置(未示出)的作用下旋转的主轴。这 里,可采用专用机床即珩磨机作为所述驱动装置,或者可采用通用机床作为驱动装置。例 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采用通用机床(未示出)作为所述驱动装置。另一方面,在主体11的前端部lit上安装有大体形成为圆筒状的端盖12。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剂流动通道16形成在主体11的内部中央。冷却剂流动 通道16从基端部lib贯穿内部中央而到达前端部lit。构成冷却剂流动通道16的构件通 过如图1所示的固定螺钉14固定至主体11的内部中央。圆锥体17容纳在冷却剂流动通道16内。圆锥体17能沿着主体11的轴向运动。 圆锥体17包括挤压部17a和两个锥形部17b、17c,这两个锥形部都沿着主体11的轴向倾 斜。磨瓦13安装在主体11上。在每一磨瓦13的上表面13a上都安装有磨石31。每 一磨瓦13都可移除地安装在主体11的前端部lit的外周部中形成的凹部中。例如,如图 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前端部Ila的外周部中沿着前端部lit的周向等间距地 形成有四个凹部。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四个凹部内安装有四个磨瓦13,这样,这 些磨瓦13可沿着主体11的径向卸下。此外,磨瓦13的数量不限于如图1所示的四个,而 是可以采用任何数量的磨瓦13,只要其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即可。磨瓦13包括分别形成在其底部中的两个锥形底表面13b和13c。在磨瓦13安装 到前端部lit的凹部上的情况下,锥形底表面13b和13c分别与圆锥体17的锥形部17b和 17c可滑动地接合。图4为磨瓦13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磨瓦13包括夹具21。在穿过夹具21将螺钉(未示出)紧固到前端部lit的凹部 侧表面上时,就将磨瓦13安装到前端部lit的凹部上。而且,通过旋松螺钉,可将磨瓦13 从前端部lit的凹部取下。如图2所示,在主体11的前端部lit的围绕磨石31的部分内设置有弹簧18和19。 弹簧18和19分别用于沿着主体11的径向(即,朝向主体11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向内 向磨石31和磨瓦13施加力量。图5是图3所示的螺钉式调节器15的外周部的放大图。该螺钉式调节器15能可 移除地配合到一螺钉孔中,该螺钉孔形成为从冷却剂流动通道16贯穿至主体11的外周。在 螺钉式调节器15内形成有冷却剂出流孔41。当将螺钉式调节器15装配到螺钉孔中时,该 冷却剂出流孔41贯穿冷却剂流动通道16和冷却剂排出通道20。如图3所示,冷却剂排出通道20是按以下方式形成的。即,冷却剂排出通道20沿 着轴向穿过主体11的内部一给定距离,并经过装配在螺钉孔内的螺钉式调节器15的冷却 剂出流孔41 ;接着,它沿径向向外(即,朝向主体11的外周)折起,直至穿透主体11 一直 到主体11的外周。
因此,流过冷却剂流动通道16的一部分冷却剂通过螺钉式调节器15的冷却剂出 流孔41和冷却剂排出通道20流出到外部。这里,流出到外部的冷却剂出流量随着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开口面积) 而变化。即,冷却剂出流孔41具有根据其直径尺寸来限制和调节流到外部的冷却剂出流量 的功能。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主体11内沿着其周向等间距地排布有四组螺钉 式调节器15和冷却剂排出通道20。然而,螺钉式调节器15和冷却剂排出通道20构成的组 的数量不限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四个。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构造的珩磨支架1的操作。在珩磨操作中,将珩磨支架1的主体11的基端部lib安装到能在通用机床的作用 下旋转的主轴上。在将珩磨支架1安装到机床上的过程中,因为机床停止供应冷却剂,从而 弹簧18和19分别沿着径向向内向磨石31和磨瓦13施加力量。于是,保持磨石31的磨瓦 13沿着径向向内运动,并存储在主体11的前端部lit的凹部内。S卩,磨瓦13被保持在磨石 31不与工件的孔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处。而且,当磨瓦13沿径向向内运动时,包括分别与 磨瓦13的锥形底表面13b和13c接合的锥形部17b和17c的圆锥体17在主体11内朝向 基端部lib运动。接着,当将主体11的前端部lit插入到工件的孔的内表面中时,通用机床就开始 向冷却剂流动通道16供应冷却剂。流过冷却剂流动通道16的一部分冷却剂被供应到圆锥体17的挤压部17a,而其余 部分的冷却剂可通过螺钉式调节器15的冷却剂出流孔41和冷却剂排出通道20流出到外 部。由于供应到挤压部17a的冷却剂,圆锥体17从而被朝向前端部lit挤压,于是圆锥体 17向着前端部lit运动。随着圆锥体17朝向前端部lit运动,包括分别与圆锥体17的锥 形部17b和17c接合的锥形底表面13b和13c的磨瓦13沿着径向向外运动。结果,由磨瓦 13保持的磨石31从主体11的前端部lit的外周部突出,于是被压靠在工件的孔的内表面 上。在此状态下,通用机床使主轴旋转,与此同时,使主轴沿着主体11的轴向往复运 动。于是,由珩磨支架1保持的磨石31对工件的孔的内表面进行磨削。在这样对工件的孔的内表面进行磨削的状态下,因为要供应到圆锥体17的挤压 部17a的冷却剂的流量以及通过螺钉式调节器15的冷却剂出流孔41流出到外部的冷却剂 的流量分别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圆锥体17的挤压力也维持在适当的水平,这样,磨石 31抵靠工件的孔的内表面的表面压力能被维持为适当的压力。S卩,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珩磨操作。因此,在向圆锥体17的挤压部17a供应一部分冷却剂时,圆锥体17被朝向前端 部lit挤压,从而增大了磨削直径(半径为从前端部lit的轴线到磨石31的表面的距离的 圆的直径)。这里,如图2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磨削直径的增大范围是从最小直 径Dmin延伸到最大直径Dmax的范围。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磨削直径在从最小直径 Dmin到最大直径Dmax的范围内根据挤压圆锥体17的挤压部17a的冷却剂的压力(以下将 该压力称为圆柱体17的挤压力)大小而变化。这里,因为采用通用机床来执行珩磨操作,从而假定冷却剂的供应压力是恒定的。
7在这一假设下,圆锥体17的挤压力取决于通过螺钉式调节器15的冷却剂出流孔41流出到 外部的冷却剂流量。该流量取决于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开口面积)。因此,圆锥体17提供的挤压力大小与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相对应。即,在 冷却剂的供应压力恒定的假设下,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唯一确定增大的磨削直径。因此,例如在冷却剂供应压力恒定的假设下,可事先设定增大的磨削直径与冷却 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情况下,可根据该对应关系容易地、低成本 地制造多个螺钉式调节器15,这些螺钉式调节器15的冷却剂出流孔41在直径尺寸方面彼 此不同。在将该对应关系标准化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增强该有益效果。图6是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标准化的示例的图。在图6所示的示例的规格中,使增大的磨石直径Dk(其中,k取整数值,S卩,取1、2 和3)和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彼此对应。这里,在图6所示示例的规格中,将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设置成dl < d2 < d3。因此,磨削直径可取三种直径,Dl > D2 > D3。图7示出了基于图6所示规格的螺钉式调节器15的下表面。如图7所示,基于图6所示规格的螺钉式调节器15有着三种情况,即,具有直径为 最小直径dl的冷却剂出流孔41-1的螺钉式调节器15-1,具有直径为次小直径d2的冷却剂 出流孔41-2的螺钉式调节器15-2,以及具有直径为最大直径d3的冷却剂出流孔41-3的螺 钉式调节器15-3。在此情况下,因为直径尺寸按螺钉式调节器15-1至15-3的次序增加,从而可按这 一次序调节或减小圆锥体17的挤压力。即,可进行其中磨削直径按此次序减小的调节。具体而言,例如在对增大的磨削直径加以调节从而形成直径Dk的情况下,操作人 员只需执行一项简单的操作,即,操作人员可选择螺钉式调节器15-k,并将其装配到主体 11的螺钉孔内。这里,图6所示的规格只是一个示例,在给定任意数量的任意磨削直径的情况下, 能设定各种规格。或者,在冷却剂的供应压力恒定且增大的磨削直径恒定的情况下,也可将 磨石31对工件的孔的内表面的表面压力和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规 格化。这样,能够容易且以低的成本实现包括具有任意直径尺寸的冷却剂出流孔41的螺钉 式调节器15。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具体而言,⑴为了使圆锥体17沿着主体11的轴向运动,设有冷却剂流动通道16 以使得至少一部分冷却剂可沿着轴向挤压圆锥体17,为了能调节这一挤压力,其余的冷却 剂可流出到外部。而且,设有螺钉式调节器15,该螺钉式调节器15能被可移除地装配到螺 纹孔中,而且形成为贯穿冷却剂流动通道16和主体11的外周,而且该螺钉式调节器15还 包括能对冷却剂流出到外部进行限制的冷却剂出流孔41。这样,不通过控制冷却剂供应压 力,而是通过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对冷却剂流出到外部进行限制,就能实现对圆锥 体17的挤压力加以控制。因此,例如,在要利用只提供恒定冷却剂供应压力的通用机床执 行多种珩磨操作而备有在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方面互不相同的多种螺钉式调节器 15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通过简单地从所述多种螺钉式调节器15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并将 其装配到主体11的螺钉孔中,即可调节圆锥体17的挤压力。于是,能容易地将磨削直径增大到理想的直径,而且也能将磨石对工件的孔的表面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这样,与其中 必须更换整个珩磨支架的传统技术相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仅需更换珩磨支架的一个 部件,即螺钉式调节器15即可,因此能降低操作人员进行珩磨操作的负荷。而且,在与需要 准备多个珩磨支架的传统技术相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仅仅准备多个作为珩磨支架 一个部件的螺钉式调节器15,从而能降低珩磨支架的成本。(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准备多个螺钉式调节器15-1至15-3,它们的冷 却剂出流孔的直径尺寸彼此不同。因此,不通过控制冷却剂的供应压力,而是通过互换螺钉 式调节器15-1至15-3即可对圆锥体17的挤压力加以调节。而且,例如在冷却剂的供应压 力恒定的情况下,可事先设定(例如,规格化)增大的磨削直径与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 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情形下,根据该对应关系(规格)能容易且低成本地提供多个 螺钉式调节器,例如螺钉式调节器15-1至15-3,这些螺钉式调节器15-1至15-3的冷却剂 出流孔41-1至41-3的直径尺寸彼此不同。这里,如上所述,螺钉式调节器15的种类数不 限于3个。即,只要多个螺钉式调节器的种类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即可形成与上述效果 类似的效果。尽管已经针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 显而易见的是,可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例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增大磨瓦13和磨石31的直径。然而,这不是限 制性的。即,也可增大给定的加工部件,而不是增大磨瓦13。而且,例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采用一组锥形部17b和13b以及一组锥形部 17c和13c作为圆锥体17与磨瓦13的接合结构。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而是可任意设定 组的数量、锥形部的形状以及锥形部的形成位置等。而且,例如,可仅将冷却剂流动通道16的结构设置成这样即为了使圆锥体17沿 着主体11的轴向移动,使至少一部分冷却剂能沿着轴向挤压圆锥体17,而为了能够调节圆 锥体17的挤压力,使剩余部分的冷却剂可流到外部。冷却剂流动通道16的形成位置、冷却 剂流动通道16的形状等并不具体限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标记
1珩磨支架
11主体
13磨瓦
15螺钉式调节器
16冷却剂流动通道
17圆锥体
41冷却剂出流孔
权利要求
一种工具支架(1),该工具支架包括主体(11),该主体(11)在其轴向上包括两个端部(11b、11t),所述两个端部(11b、11t)中的一个端部(11b)能安装至一主轴;圆锥体(17),该圆锥体(17)包括锥形部(17b、17c),并能在所述主体(11)中沿所述轴向运动;加工部(13),该加工部(13)安装在所述两个端部(11b、11t)中的另一个端部(11t)的外周部上,并包括与所述锥形部(17b、17c)接合的锥形底表面(13b、13c),所述锥形底表面(13b、13c)能够基于所述圆锥体(17)沿着所述轴向的运动而沿着所述主体(11)的径向运动;冷却剂流动通道(16),冷却剂流过该冷却剂流动通道(16),其中,一部分所述冷却剂沿着所述轴向挤压所述圆锥体(17)而使所述圆锥体(17)沿着所述轴向运动,而另一部分所述冷却剂流出到外部从而调节挤压力;以及调节器(15),该调节器(15)以可移除的方式装配在从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16)贯穿至所述主体(11)的外周的螺钉孔内,而且该调节器(15)包括用于对所述冷却剂到外部的出流进行调节的冷却剂出流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支架(1),其中,所述调节器(15)包括多个螺钉式调节 器(15),所述多个螺钉式调节器(15)的所述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尺寸彼此不同。
3.一种调节工具支架(1)的磨削直径的方法,所述工具支架(1)包括主体(11)、容纳 在所述主体(11)内的圆锥体(17)、加工部(13)以及冷却剂流动通道(16),所述方法包括从多个调节器(15)中选择一个调节器(15),所述多个调节器(15)分别包括冷却剂出 流孔(41),所述冷却剂出流孔(41)的直径随着所述调节器(15)的不同而不同;将所选择的调节器(15)装配到从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16)贯穿至所述主体(11)外 周的螺钉孔内;将冷却剂馈送至所述冷却剂流动通道(16),其中,一部分所述冷却剂沿着所述主体 (11)的轴向挤压所述圆锥体(17)而使所述圆锥体(17)沿着所述主体(11)的轴向运动,而 另一部分所述冷却剂通过所选择的调节器(15)的所述冷却剂出流孔(41)流出到外部从而 调节挤压力;以及基于所述圆锥体(17)沿着所述轴向的运动而使所述加工部(13)沿着所述主体(11) 的径向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具支架(1),其设有主体(11)、圆锥体(17)、加工部(13)、冷却剂流动通道(16)和调节器(15)。圆锥体(17)包括锥形部(17b、17c),并可沿主体(11)的轴向运动。加工部(13)安装在主体(11)的外周部上,且包括与锥形部(17b、17c)接合的锥形底表面(13b、13c)。锥形底表面(13b、13c)能够基于所述圆锥体(17)沿着轴向的运动而沿着主体(11)的径向运动。冷却剂流过冷却剂流动通道(16),使得一部分冷却剂沿着轴向挤压圆锥体(17)而使圆锥体(17)沿着轴向运动,而另一部分冷却剂流出到外部从而调节挤压力。调节器(15)装配在贯穿主体(11)的孔内,并包括用于调节冷却剂出流的冷却剂出流孔(41)。
文档编号B24B33/02GK101954619SQ20101023204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三寄聪, 吉川弘晃, 小山弘晃, 水堀健文, 菅井健治, 野吕大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