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37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汽车传动带和工业同步带的磨背机,具体是指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立式磨背机在工作过程中,磨辊的外表面不断与皮带相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提高磨辊的工作稳定性,往往需要对磨辊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现有的大多数立式磨背机也都设置在磨辊冷却结构,但这些冷却结构不仅大多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难以对磨辊实现均匀冷却,冷却不够恒定,从而最终导致对磨辊的冷却效果不佳,进而降低机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现有磨辊冷却结构一般无法实现对冷却水的循环反复利用,不利于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较为恒定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辊轴与辊筒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为了提高导流效果,使辊筒内腔流过的冷却水能均匀恒定地给辊筒降温,所述的导流结构呈螺旋式结构,且该导流结构固定在所述辊筒的内壁和辊轴之间。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进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上的轴向进水孔和位于辊筒内部成型于辊轴上的径向进水孔,且所述轴向进水孔与径向进水孔相通;所述的出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上的轴向出水孔和位于辊筒内部成型于辊轴上径向出水孔,且所述轴向出水孔与径向出水孔相通。为了提高对辊筒的冷却效果,所述的径向进水孔和径向出水孔均靠近所述辊筒的内端面。这样,可以使冷却水更加均匀充分地与辊筒内表面相接触。进一步优选,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外接进水管,所述第二旋转接头外接出水管,在第一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进水管与所述轴向进水孔的进水口,在第二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出水管与所述轴向出水孔的出水口。这样,从进水管流入的冷却水能从出水管流出。为了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反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磨辊冷却结构还包括能将从出水管流出的水回流到进水管内的水循环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磨辊冷却结构通过在辊轴两端分别设置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并且在辊筒内部设有能将冷却水从进水通道导流到出水通道的导流结构,使得从进水通道流入的冷却水可以对辊筒起到均匀恒定的冷 却作用,对磨辊的降温效果更为明显,从而提高立式磨背机的工作稳定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I和辊轴2,辊轴2轴向穿过辊筒I并与辊筒I密封连接,在辊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I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I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3。为了提高导流效果,使辊筒I内腔流过的冷却水能均匀恒定地给辊筒I降温,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结构3呈螺旋式结构,具体地,可以使单螺旋结构,也可以双螺旋结构或者多螺旋结构,并且该螺旋式的导流结构3固定在辊筒I的内壁和辊轴2之间。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具体结构如下:进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进水孔4和位于辊筒I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的径向进水孔5,轴向进水孔4与径向进水孔5相通,且径向进水孔5靠近辊筒I的内端面。出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出水孔6和位于辊筒I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径向出水孔7,轴向出水孔6与径向出水孔7相通,且径向出水孔7靠近辊筒I的内端面。本实施例中,在辊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接头(图中未示)和第二旋转接头(图中未示),其中,第一旋转接头外接进水管(图中未示),第二旋转接头外接出水管(图中未示),在第一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进水管与轴向进水孔4的进水口,在第二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出水管与所述轴向出水孔6的出水口。为了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反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磨辊冷却结构还包括能将从出水管流出的水回流到进水管内的水循环利
田悲晉
/Tl 目.ο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I)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2),辊轴(2)与辊筒(I)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2)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I)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I)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结构(3)呈螺旋式结构,且该导流结构(3)固定在所述辊筒(I)的内壁和辊轴(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进水孔(4)和位于辊筒(I)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的径向进水孔(5),且所述轴向进水孔(4)与径向进水孔(5)相通;所述的出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出水孔(6)和位于辊筒(I)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径向出水孔(7),且所述轴向出水孔(6)与径向出水孔(7)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进水孔(5)和径向出水孔(7)均靠近所述辊筒⑴的内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外接进水管,所述第二旋转接头外接出水管,在第一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进水管与所述轴向进水孔的进水口,在第二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出水管与所述轴向出水孔的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将从出水管流出的水回流到进水 管内的水循环利用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辊轴与辊筒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磨辊冷却结构通过在辊轴两端分别设置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并且在辊筒内部设有能将冷却水从进水通道导流到出水通道的导流结构,使得从进水通道流入的冷却水可以对辊筒起到均匀恒定的冷却作用,对磨辊的降温效果更为明显,从而提高立式磨背机的工作稳定性。
文档编号B24B55/02GK203077102SQ2013200304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王静 申请人:余姚市舜江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