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降温工艺曲线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的主要结构为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通过滚轮在导轨上开合,炉台位于两个炉罩内。钢厂冷轧线上的稳定辊在热喷涂后必须执行热封闭工艺,热封闭工艺执行520℃保温2h后以≤50℃/h降温至≤150℃出炉的降温工艺曲线。
现行的稳定辊热封闭工艺有两种方式执行:
一、辊子垂直悬挂在井式炉内加热冷却,其优点是辊子变形小,但辊子在进炉时须安装在专用吊架上,吊架起吊时氧化皮及灰尘会散落并粘贴在涂好封闭液的潮湿辊面上,导致辊面变脏,在热封闭工艺结束后,辊面必须进行擦拭,辊面擦拭不妥,会伤及喷涂层,产生质量缺陷,而且擦拭辊面时产生的粉尘污染对操作工人健康影响很大;另外执行降温工艺曲线时,必须采用手动方式打开炉底底盖,让冷空气从炉底向上窜风达到降温冷却,底盖打开的开度小,降温速率<50℃/h,底盖打开的开度大,炉温直线下降,冷速太快便会产生喷涂层剥落的严重质量事故。因此手动打开炉底底盖无法将炉温控制在合理、有效的范围。
二、辊子横置在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的炉台上加热冷却,其优点是辊面干净,无须擦拭,但缺点是辊子无法按降温工艺曲线的冷却速率正确执行。全纤维炉保温性能好,通常520℃降温至350℃后炉温便不会下降,此时,需局部打开全纤维炉罩继续冷却。该冷却方式冷却速率无法控制,温度会直线下降。尤其由于是只能在两个全纤维炉罩的中间局部打开炉罩,便会产生辊子局部冷速过大,导致辊子中间冷,两边热。在冷却不均匀的状态下,辊子变形量便会增大。此外,局部冷速过快极易产生喷涂层剥落的严重质量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降温工艺曲线控制结构,本结构在实施稳定辊热封闭工艺时,无需打开炉罩,依据热封闭工艺规定的降温工艺曲线准确控制降温速率,避免了传统工艺导致的稳定辊热处理缺陷,提高了辊子热处理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降温工艺曲线控制结构包括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左右两根方管、两块挡板、两个排气风机、两根底端开口的U形管、两个出气阀、若干进气管、若干出气管和若干进气阀,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的顶面两侧分别间隔开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出气管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两根U形管设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的顶面并且连通所述若干出气管,所述两个出气阀和两个排气风机分别依次设于所述两根U形管的开口端,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的侧面下部间隔开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若干进气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左右两根方管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的侧面内壁下部并且连通所述若干进气管,所述两块挡板间隔开有若干第三通孔并且设于所述左右两根方管内,所述左右两根方管的底板上开有若干第四通孔,所述若干进气阀设于所述若干进气管的管口并且位于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外侧。
进一步,所述两块挡板的若干第三通孔呈一排布置,所述若干第三通孔的直径为¢20mm。
进一步,所述左右两根方管底板上的若干第四通孔呈三排布置,所述若干第四通孔的直径为¢15mm。
进一步,所述若干进气管的直径为¢80mm,所述若干出气管的直径为¢100mm。
进一步,所述若干出气管是十二根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两个全纤维炉罩的顶面两侧,所述若干进气管是八根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的侧面下部,所述若干进气阀是八个。
进一步,本结构还包括左右离心风机,所述左右离心风机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顶面并且风口位于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内。
由于本发明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降温工艺曲线控制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的左右两个炉罩的顶面两侧分别间隔开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出气管设于第一通孔内,两根U形管设于左右两个炉罩的顶面并且连通若干出气管,两个出气阀和两个排气风机依次设于两根U形管的开口端,左右两个炉罩的侧面下部间隔开有若干第二通孔,若干进气管设于第二通孔内,左右两根方管分别设于左右两个炉罩的侧面内壁下部并且连通若干进气管,两块挡板间隔开有若干第三通孔并且设于左右两根方管内,左右两根方管的底板上开有若干第四通孔,若干进气阀设于若干进气管的管口并且位于左右两个炉罩外。本结构在实施稳定辊热封闭工艺时,无需打开炉罩,依据热封闭工艺规定的降温工艺曲线准确控制降温速率,避免了传统工艺导致的稳定辊热处理缺陷,提高了辊子热处理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降温工艺曲线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结构中底端开口U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结构中方管及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结构中挡板开有第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结构中方管的底板开有第四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降温工艺曲线控制结构包括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左右两根方管21、22、两块挡板31、32、两个排气风机41、42、两根底端开口的U形管51、52、两个出气阀61、62、若干进气管7、若干出气管8和若干进气阀9,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的顶面两侧分别间隔开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出气管8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两根U形管51、52设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的顶面并且连通所述若干出气管8,所述两个出气阀61、62和两个排气风机41、42分别依次设于所述两根U形管51、52的开口端,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的侧面下部间隔开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若干进气管7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左右两根方管21、22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的侧面内壁下部并且连通所述若干进气管8,所述两块挡板31、32间隔开有若干第三通孔33并且设于所述左右两根方管21、22内,所述左右两根方管21、22的底板23上开有若干第四通孔24,所述若干进气阀9设于所述若干进气管7的管口并且位于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外侧。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两块挡板31、32的若干第三通孔33呈一排布置,所述若干第三通孔33的直径为¢20mm。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左右两根方管底板23上的若干第四通孔24呈三排布置,所述若干第四通孔24的直径为¢15mm。
优选的,所述若干进气管7的直径为¢80mm,所述若干出气管8的直径为¢100mm。
优选的,所述若干出气管8是十二根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的顶面两侧,所述若干进气管7是八根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的侧面下部,所述若干进气阀9是八个。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结构还包括左右离心风机91、92,所述左右离心风机91、92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顶面并且风口位于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11、12内。离心风机用于均匀炉膛内的温度,避免整个炉膛的温度误差较大,从而确保炉膛内稳定辊的受热均匀性。
在稳定辊进行热处理作业时,打开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的左右两个全纤维炉罩,稳定辊通过搁架横置于炉台上,然后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后续热封闭工艺过程中,采用本结构实施降温工艺曲线控制,其主要包括:
1、冷空气均匀进入炉膛,冷空气进炉形式根据需要打开进气阀,冷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方管的空腔,冷空气遇到方管内设置的中间挡板,冷空气即由挡板分流,分流的冷空气从挡板上的一排第三通孔流向方管底部并且由方管底板的第四通孔均匀地进入炉膛。此时,横置在炉台搁架上的稳定辊处于均匀冷却的状态,避免受热不匀。
2、炉膛冷却温度速率受控,稳定辊保温结束后,执行降温工艺曲线,通过本结构使炉膛温度的降温速率处于受控状态,当炉膛温度冷却速率<50℃/时,打开进气阀,冷空气均匀进入炉膛,期间,两个炉罩顶面的排气风机根据降温速率的要求适时打开排风,此时出气阀打开,炉膛内的热空气经出气管进入U形管,并且由设于U形管开口端的排气风机排出炉膛外;当炉膛温度冷却速率大于降温曲线要求时,排气风机和/或进气阀适时关闭,退火炉的加热系统启动,以保障炉膛温度冷却速率不会>50℃/时。
在整个炉膛温度的控制过程中,根据热封闭工艺要求,进气阀、出气阀以及排气风机可作选择打开和关闭并可调节开度,以使炉膛温度精确受控,满足稳定辊热封闭工艺规定的降温工艺曲线要求,从而提高稳定辊的热处理质量。
任何一种工业系统都需通过特殊设计来完成其需要的功能,以实现生产工艺的高质高效,本结构也是如此,通过在炉罩上的特殊设计,可在不打开炉罩的状态下满足热封闭降温速率工艺曲线的要求,极大地减少了热喷涂稳定辊在热封闭工艺处理后的变形量,变形量可控制在≤0.5mm,并且辊面喷涂层脱落的风险消除。本结构形式和设计思路可应用于其他各类热处理炉,如台车式加热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