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铸引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63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铸引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浇铸引流机构。



背景技术:

浇铸是指将金属液从浇包注入到铸型的操作过程,一般金属在浇铸时会遵循高温出炉、低温浇铸的原则,因为提高金属的出炉温度有利于将金属液中的夹杂物彻底溶解,使熔渣上浮,便于清渣和除气,有利于消除铸件的夹渣和气孔等缺陷。采用较低的浇铸温度,则有利于降低金属液中的气体的溶解度、液态收缩量和高温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烘烤,避免产生气孔、粘砂和缩孔等缺陷。

然而,在进行金属液浇注时,往往金属液在运输过程中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在浇注过程中,一般采用浇注桶或浇注车将金属液倒入设置有浇口杯的铸型中。由于金属液在从浇注桶或浇注车内被倒出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对金属液的流速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金属液下落速度过快,进而容易在浇口杯上形成涡旋,将浮于金属液表面的氧化膜以及附着在氧化膜表面的杂质卷入铸型中,使得铸件凝固后存在缺陷,严重影响铸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铸件质量、浇注时金属液流速可控和浇注位置可调的浇铸引流机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浇铸引流机构,其中,包括基座、高度调节杆、角度调节杆和导流杆,基座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高度调节杆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导向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上与基座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导向部设置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延伸地设置,角度调节杆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在第二通槽的延伸方向上与高度调节杆可滑动地连接,具有第三连接部和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导流部,第三连接部与角度调节杆铰接,导流部设置有导流槽。

进一步的方案是,角度调节杆还具有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呈弧形设置,第三连接部与第二导向部铰接,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在第三连接部上的投影位于导向槽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通过螺钉与第一通槽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通过螺钉与第二通槽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孔位于第二通槽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连接孔沿第二通槽的延伸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与第一通槽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与第二通槽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座呈矩形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高度调节杆呈T型设置。

由上可见,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浇铸引流机构的设置及其结构的设计,使得该浇铸引流机构在进行金属液的浇注作业时,能够对金属液的浇注时的流速进行控制,避免在浇注时进入铸型的金属液夹杂有杂质,并且,在浇注时可以对浇铸引流机构的浇注位置、浇注角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规格的浇包的使用,提高浇铸引流机构的使用范围及铸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浇铸引流机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浇铸引流机构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浇铸引流机构实施例的高度调节杆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浇铸引流机构实施例的角度调节杆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浇铸引流机构实施例的导流杆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A相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浇铸引流机构1包括基座2、高度调节杆3、角度调节杆4和导流杆5。

参照图2,基座2呈矩形设置,基座2上设置有第一通槽21,第一通槽21沿基座2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

参照图3并结合图1,高度调节杆3呈T型设置,且高度调节杆3具有第一连接部31和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第一导向部32。第一导向部32上设置有第二通槽321,第二通槽321沿基座2的宽度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第一连接部3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11,第二连接孔3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连接孔311分别位于第二通槽321的两侧,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孔311使得高度调节杆3与基座2连接时,保证高度调节杆3不会与基座2发生相对转动,增加了固定力矩。

高度调节杆3与基座2可滑动地连接,具体地,螺栓11穿过第二连接孔311和第一通槽21对高度调节杆3和基座2进行连接。其中,螺栓11起到支承作用,第一通槽21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高度调节杆3能够在第一通槽21的延伸方向上进行滑动,进而对连接在高度调节杆2上的导流杆5起到对水平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

一个优选地方案是,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沿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地设置,并且,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槽和第一通槽对高度调节杆和基座进行连接,使用第一连接槽代替第二连接孔,能够使高度调节杆具有更大的水平移动范围。

参照图4,角度调节杆4具有第二连接部41和与第二连接部41连接的第二导向部42。第二连接部4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411,第三连接孔41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三连接孔411沿第二通槽的延伸方向设置。设置两个第三连接孔411使得高度调节杆3与角度调节杆4连接时,保证高度调节杆3不会与角度调节杆4发生相对转动,增加了固定力矩。

角度调节杆4与高度调节杆3动地连接,具体地,螺栓12穿过第三连接孔411和第二通槽321对高度调节杆3和角度调节杆4进行连接。其中,螺栓12起到固定作用,第二通槽321起到导向作用,使得角度调节杆4能够在第二通槽321的延伸方向上进行滑动,进而对连接在角度调节杆4上的导流杆5起到对竖直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

第二导向部42呈扇形设置,并且第二导向部42靠近扇形的外周轮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槽421,导向槽421呈弧形设置。第二导向部42位于扇形的圆心处设置有连接孔422,角度调节杆4通过连接孔422与导流杆5铰接。

一个优选地方案是,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槽沿第二通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地设置,并且,螺栓穿过第二连接槽和第二通槽对高度调节杆和角度调节杆进行连接,使用第二连接槽代替第三连接孔,能够使角度调节杆具有更大的竖直移动范围。

参照图5和图6,导流杆5具有第三连接部51和与第三连接部51连接的导流部52,第三连接部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11和连接孔512,连接孔512与连接孔422配合设置,导流杆5通过连接孔512、连接孔422与角度调节杆4进行铰接。第一连接孔511在第三连接部51上的投影位于导向槽421内,使得导流杆5相对角度调节杆4转动时,第一连接孔511的转动轨迹均落在导向槽421上。使得导流杆5在进行角度调节后,通过螺栓13穿过导向槽421和第一连接口511对角度调节杆4和导流杆5进行相对固定,进而对导流杆5的角度进行固定。导流部52上设置有导流槽521,导流槽521用于对从浇包流出的金属液进行引流、导向。

当需要对铸型进行浇注时,对浇铸引流机构1的导流杆5的水平位置、竖直位置进行调节,并对导流杆5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导流杆5的导流部52的出口对准铸型上的浇口杯。接着,将金属液从浇包中导入至导流杆5的导流槽521上,使得金属液能够顺着导流槽521流进浇口杯中,起到对金属液的引流、导向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对导流杆5的竖直高度、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对金属液流进浇口杯时的流速进行控制,避免在对铸型浇注时,金属液夹杂着杂质注入铸型内,使得凝固后的铸件存在缺陷,影响铸件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浇铸引流机构能够保证在进行金属液的浇注作业时,对金属液的浇注时的流速进行控制,避免在浇注时进入铸型的金属液夹杂有杂质,并且,在浇注时可以对浇铸引流机构的导流杆的浇注位置、浇注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对金属液的浇注时的流速进行控制,同时,使得浇铸引流机构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的浇包的使用,提高浇铸引流机构的使用范围及铸件的质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