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刺去除用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49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毛刺去除用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刺去除用刷,具体涉及用于除去部件的切削面的毛刺,该毛刺去除用刷尤其适用于在对控制阀的油回路面进行加工时除去端面形成的毛刺。



背景技术:

使用加工工具对部件进行加工来形成控制阀的油回路面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端面锐边毛刺。由于控制阀的油回路面对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去除毛刺并且在去除毛刺的同时不能损害油回路面的表面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工具去除毛刺,但是该方法费时费力,且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手工去除较硬的毛刺的情况下,还容易划伤基准面,因此存在作业效率低、成品率差的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通过机械加工来除去毛刺的方法,具体而言,毛刷通过连接杆以能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电动机上,利用电动机驱动毛刷旋转来去除毛刺。作为毛刷的结构,刷毛部分从刷保持部伸出,上述刷保持部通过连接杆安装在电动机上,该结构的毛刷在长时间使用后刷毛向外侧翻卷,导致毛刷失去应有的功能,去除毛刺的效果降低。为了避免刷毛向外侧翻卷,在刷毛外侧设置圆筒形的夹具,利用该夹具从刷毛外周侧进行夹持,从而保证刷毛不会出现刷毛向外侧翻卷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刷毛会逐渐消耗而变短,为了能够以适合的刷毛长度除去毛刺,通过手动调节夹具的夹持位置从而调整刷毛长度。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在使用夹具来调整刷毛长度的情况下,在进行毛刺的去除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来不断调整刷毛长度,导致加工装置的生产性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刺去除用刷,其目的在于在去除毛刺的加工过程中,无需花费工时去调整刷毛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能够旋转地被固定,用于除去部件的切削面的毛刺,

上述毛刺去除用刷包括:

轴部,上述轴部绕其轴线能旋转地被支承;

刷保持部,上述刷保持部呈圆盘形,且对中地连接至上述轴部的前端;以及

刷部,上述刷部具有从上述刷保持部朝前方延伸的刷毛纤维,

上述毛刺去除用刷还包括:

环状的线材,上述线材从径向外周围绕上述刷部而设置在上述刷部的根部和前端之间;以及

树脂部,上述树脂部比上述刷毛纤维柔软,且具有外侧树脂部,

上述外侧树脂部从径向外侧覆盖上述刷部的外周,且在轴线方向上至少位于上述刷部的根部与上述线材之间的位置,并且渗透至上述刷部的径向外侧区域的刷毛纤维间并固化。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上述刷毛纤维中含有研磨剂。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上述刷毛纤维构成多个纤维簇。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与从上述线材到上述刷保持部的距离相比,从上述线材到上述刷部的前端的距离更短。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至少设置两根上述线材。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与上述线材中的位于上述刷部的根部侧的线材到上述刷保持部的轴向距离相比,上述线材中的位于上述刷部的前端侧的线材到上述刷部的前端的轴向距离短。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上述刷毛纤维以相对于上述刷保持部呈垂直或倾斜的方式朝前方延伸。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上述刷部的径向横截面构造成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上述树脂部还具有内侧树脂部,上述内侧树脂部从径向内侧覆盖上述刷部的内周,且在上述轴线方向上至少位于上述刷部的根部与上述线材之间的位置,并且渗透至上述刷部的径向内侧区域的纤维间并固化。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中,优选的是在上述轴部内沿上述轴线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通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能够不需要人工干预而就能实现刷毛长度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装置的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的实施方式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的实施方式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毛刺去除用刷的左视图;

符号说明

1、1’ 毛刺去除用刷;

2 轴;

3 刷支持部;

4 刷部;

41、42、43……刷毛纤维;

5 线材;

51 第一线材;

52 第二线材;

61 外侧树脂部;

62 内侧树脂部;

7 中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毛刺去除用刷,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本申请文本中,将轴部所在的一侧作为后方,将刷部所在的一侧作为前方,刷部位于轴部的前方。

首先,基于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除去部件的切削面的毛刺的毛刺去除用刷进行整体说明。

如图1所示,毛刺去除用刷1包括轴部2、刷保持部3、刷部4、线材5和树脂部。

根据实施方式1,轴部2的一端与刷保持部3连接,另一端被支承于旋转电机,通过电机的驱动,能使上述轴部2绕着其轴线旋转,即毛刺去除用刷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固定。

刷保持部3呈圆盘形,在刷保持部3的中心位置与上述轴部2的前端连接,使刷保持部3的中心与上述轴部2的轴线一致。作为将上述刷保持部3与上述轴部2连接的方法,可例举螺接、焊接和嵌合等方式,优选上述刷保持部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轴部2,藉此,当毛刷部分经长时间使用被磨耗而需要更换毛刷时,能够简便地将包括刷毛和刷保持部的刷头拆下,使毛刷的更换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刷部4设置在上述刷保持部3的与上述轴部2相反的一侧,如图1所示,刷部4安装设置在刷保持部3的左侧,与轴部2的设置位置相对。此外,刷部4具有刷毛纤维41、42、43……,这些刷毛纤维从上述刷保持部3朝前方延伸,即、朝着图1所示的左侧方向延伸。

上述刷毛纤维构成多个纤维簇。如图1所示,刷毛纤维41、42、43……通过根部成组收纳在中空槽7内而构成多个纤维簇,该多个纤维簇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刷保持部的一侧,通过使刷毛纤维构成多个纤维簇,能可靠地将刷毛纤维固定在刷保持部,且能方便地进行刷毛的排列设计。在图1中,构成纤维簇的刷毛纤维在半径方向上排列有9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刷毛纤维紧密地排布、能有效地去除毛刺,就对纤维簇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对刷毛纤维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用于除去毛刺的材料即可,可例举公知的树脂制的刷毛纤维。

为了能够有效地除去部件的切削面的毛刺,优选在上述刷毛纤维中还含有研磨剂,例如氮化硅等,由此,还能在除去毛刺的同时对切削面进行研磨、抛光等加工,从而能获得高质量的切削面。

线材5形成为环状,从径向外周围绕上述刷部4,可以阻挡刷部4的刷毛纤维朝径向外侧翻卷。线材5设置在刷部4的根部和前端之间,这里,如图1所示,刷部4的根部是刷部4靠近刷保持部3一侧的端部,刷部4的前端是远离刷保持部3一侧的末梢端。在图1中示出了两根线材51、5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根。

线材围绕在刷部的外周侧,在对切削面进行去除毛刺的加工过程中,随着刷部的刷毛纤维逐渐磨耗而变短,线材会接触到被加工的切削面,因此,需要确保线材不会对切削面造成损害。作为线材的材料,可以是树脂纤维、橡胶,或软质的金属线例如钢琴线等,只要线材不会对切削面造成损害即可。

本实施方式1中,树脂部具有外侧树脂部61,上述外侧树脂部61从径向外侧覆盖上述刷部4的外周面。树脂部例如可通过将固化型树脂组合物涂覆在刷部的外周面,经过干燥、固化而形成。树脂部渗透至上述刷部4的径向外侧区域的刷毛纤维间并通过固化将该径向外侧区域的刷毛纤维粘结,从而形成大致圆筒形的树脂层,将径向内侧区域的刷毛纤维收纳在树脂层内部。上述树脂部至少覆盖从上述刷部4的根部到上述线材5之间的区域,优选覆盖刷部4的整个外周面。此外,上述树脂部比上述刷毛纤维柔软。

根据实施方式1,环状的线材从径向外周围绕刷部且设置在上述刷部的根部和前端之间,并且树脂部从径向外侧覆盖上述刷部的外周面,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持刷部的形状,确保刷部呈大致圆筒状,防止刷部的外周侧区域的刷毛纤维向外翻卷,从而能保证毛刺去除用刷的使用寿命和除去毛刺的效果。

此外,随着长时间使用毛刺去除用刷,刷部的前端部分逐渐磨耗而变短,当刷部的前端部分缩短至树脂部时,由于树脂部比上述刷毛纤维柔软,所以树脂部能在去除毛刺的过程中被容易地磨耗,从而无需停止去除毛刺的加工以进行刷毛长度的调整。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毛刺去除用刷,能够不需要人工干预而就能实现刷毛长度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装置的生产性。

在设有一根线材的情况下,例如图1中的线材51,优选与从线材51到刷保持部3的距离相比,从线材51到刷部4的前端的距离更短。在树脂部没有覆盖刷部外周的线材到刷部前端的区域的情况下,由线材捆束从径向外侧捆束刷部的外周,由此来防止刷部的外周侧区域的刷毛纤维向外翻卷。但是,如果从上述线材51到上述刷部4的前端的距离较长,则有时会发生刷部的外周侧区域的刷毛纤维向外翻卷,导致刷部的去除毛刺的效率下降。通过使从上述线材51到上述刷部4的前端的距离更短,能有效地避免刷毛纤维向外翻卷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至少设置两根线材,例如,在图1中设置有两根线材51、52。通过至少设置两根上述线材,能进一步有效地避免刷毛纤维向外翻卷,并且能够将刷部的长度制得较长,提高毛刺去除用刷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更换毛刺去除用刷的更换频次,提高生产性。

如上所述在至少设置两根上述线材51、52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与上述线材中的位于上述刷部的根部侧的线材到上述刷保持部的轴向距离相比,上述线材中的位于上述刷部的前端侧的线材到上述刷部的前端的轴向距离短,即、在图1中,线材51到刷部前端的轴向距离比线材52到刷保持部的轴向距离短。通过采用该结构,能进一步有效地避免刷毛纤维向外翻卷的情况,从而提高去除毛刺的效率。

在图1示出的毛刺去除用刷1中,刷毛纤维41、42、43……以相对于刷保持部3呈大致垂直的方式朝前方延伸,但是刷毛纤维的设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上述刷毛纤维41、42、43……也可以相对于上述刷保持部呈倾斜的方式朝前方延伸,或者也可以位于径向内侧的刷毛纤维以相对于刷保持部呈大致垂直的方式朝前方延伸,而位于径向外侧的刷毛纤维以相对于刷保持部朝径向外侧倾斜一定角度的方式朝前方延伸。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毛刺去除用刷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将毛刺去除用刷的轴部的一端安装在旋转电机上,将具有带毛刺的切削面的待加工的部件用夹具固定,旋转电机的位置能根据需要相对于待加工的部件自由地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上述毛刺去除用刷的刷部按压在上述切削面上,利用旋转电机驱动毛刺去除用刷旋转,从而去除上述切削面上的毛刺。当刷部的刷毛纤维因磨耗而变短时,只需根据需要调整旋转电机相对于待加工的部件的位置即可,在去除毛刺的加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来调整刷毛长度,因此能缩短刷毛长度的调整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加工装置的生产性。

实施方式2

参照图2、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毛刺去除用刷1’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2,在毛刺去除用刷1’中,刷部4的径向横截面构造成以轴部2的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即刷部4构造成中空的圆筒形。

在上述的毛刺去除用刷1’中,树脂部在中空的圆筒形的刷部4的径向内周侧具有内侧树脂部62,该内侧树脂部从径向内侧覆盖刷部4的内周面。与实施方式1中的外侧树脂部61同样地,可通过将固化型树脂组合物涂覆在刷部的内周面,经过干燥、固化而形成。内侧树脂部62渗透至上述刷部4的径向内侧区域的刷毛纤维间并通过固化将该径向内侧区域的刷毛纤维粘结,从而形成树脂层。上述树脂部至少覆盖从刷部的根部到线材之间的区域,优选如图2那样覆盖刷部4的整个内周面。

如上所述,在环状的刷部4的内周侧具有内侧树脂部62,并且内侧树脂部62在轴线方向上至少位于刷部4的根部与线材5之间的位置,并且渗透至刷部4的径向内侧区域的刷毛纤维间并固化,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持环状的刷部4的内周侧形状,防止刷部的内周侧区域的刷毛纤维向径向内侧翻卷,从而能进一步保证毛刺去除用刷的使用寿命和除去毛刺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轴部2内沿上述轴线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通路。通过在轴部2内沿轴线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通路,可以在对切削面去除毛刺的同时,通过上述通路向切削面喷射水、磨削剂或清洗剂等液体来对切削面进行磨削、清洗等加工,并且能将由刷部去除的毛刺及时从切削面冲走,由此能够避免除去后的毛刺划伤切削面的情况,藉此,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切削面。

另外,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毛刺去除用刷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将毛刺去除用刷的轴部的一端安装在旋转电机上,将具有带毛刺的切削面的待加工的部件用夹具固定,旋转电机的位置能根据需要相对于待加工的部件自由地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上述毛刺去除用刷的刷部按压在上述切削面上,利用旋转电机驱动毛刺去除用刷旋转,从而去除上述切削面上的毛刺。在进行去除毛刺加工的同时,通过轴部内部的通路向切削面喷射水、磨削剂或清洗剂等液体,由此对切削面进行磨削、清洗等加工,并及时将除去后的毛刺冲走。当刷部的刷毛纤维因磨耗而变短时,只需根据需要调整旋转电机相对于待加工的部件的位置即可,在去除毛刺的加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来调整刷毛长度,因此能缩短刷毛长度的调整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加工装置的生产性。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毛刺去除用刷可用于除去部件的切削面的毛刺,尤其适用于在对控制阀的油回路面进行加工时除去端面形成的毛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