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盘形件离心式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91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注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盘形件离心式浇注模具。



背景技术:

离心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注入高速旋转的铸型内,使金属液做离心运动充满铸型和形成铸件的技术和方法。由于离心运动使液体金属在径向能很好地充满铸型并形成铸件的自由表面;不用型芯能获得圆柱形的内孔;有助于液体金属中气体和夹杂物的排除;影响金属的结晶过程,从而改善铸件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机械铸造领域通常需要铸造生产一些小批量的大型盘形件,这中盘形件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体积庞大,在实际铸造中,工件边缘部位的铁水冷却后,无法从浇注口获得铁水进行补充,造成工件边缘处出现大量的小孔,造成逐渐报废,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盘形件离心式浇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盘形件离心式浇注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下模具和上模具均为圆盘形结构,下模具的顶端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壁上设有下模腔,安装腔内设有上模具,上模具底端设有与下模腔相配合的上模腔,上模腔和下模腔共同组合成铸件模腔,上模具的顶端面中央固定连接第一储液箱,第一储液箱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第一储液箱底端通过浇注孔与上模腔贯通连接,上模具的顶端面边缘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的顶端是敞口结构设计,第二储液箱通过连通孔与上模腔贯通来接,下模具的外圆面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与上模具相配合的固定螺栓,上模具通过固定螺栓与下模具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模具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轴,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与转动轴配合的传动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模具的顶端面边缘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3~5个第二储液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的高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模具的外圆面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6个或8个与上模具相配合的固定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储液箱和连通孔实现对铁水的临时储存,然后能及时补充工件铁水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缝隙,降低工件边缘处细孔出现率,提供工件生产质量,提高工件成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盘形件离心式浇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具,2-上模具,3-安装腔,4-下模腔,5-上模腔,6-浇注孔,7-第一储液箱,8-连通孔,9-第二储液箱,10-固定螺栓,11-连接轴,12-传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大型盘形件离心式浇注模具,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2,所述下模具1和上模具2均为圆盘形结构,所述下模具1的顶端设有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的底壁上设有下模腔4,安装腔3内设有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底端设有与下模腔4相配合的上模腔5,所述上模腔5和下模腔4共同组合成铸件模腔,所述上模具2的顶端面中央固定连接第一储液箱7,所述第一储液箱7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第一储液箱7底端通过浇注孔6与上模腔5贯通连接,所述上模具2的顶端面边缘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储液箱9,所述第二储液箱9的顶端是敞口结构设计,第二储液箱9通过连通孔8与上模腔5贯通来接,所述第一储液箱7和第二储液箱9的高度相同,所述下模具1的外圆面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与上模具2相配合的固定螺栓10,所述上模具2通过固定螺栓10与下模具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1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的另一端设有与转动轴配合的传动安装孔12。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从第一储液箱7注入铁水,铁水通过浇注孔6进入铸件模腔,铁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匀速填充整个铸件模腔,多余的铁水从连通孔8进入第二储液箱9内暂存,随着铁水的铸件冷却,工件远边缘已经冷却的铁水产生的空隙有第二储液箱9中的铁水进行补充,降低工件边缘细孔的产生,靠近浇注孔6的工件铁水冷却后,有第一储液箱7内的铁水进行补充,保证工件的铸造质量,提高工件的成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