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式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538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缸式夹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镜片加工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镜片加工过程中,特别是非球面镜的仿形和磨削加工中,需要将镜片两个面夹紧再加工。现有的装夹镜片的装置将夹紧的机构设置在装置右侧,通过人的推动和感觉去确定是否将镜片夹紧。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镜片装夹装置,是一种机械式夹紧装置,包括缸体11、推拉手柄12、活塞13及弹簧14,在活塞的顶端抵接有右转轴151,所述缸体的右侧设置有密封用的端盖16;在缸体11的顶盖面开设有用于推拉手柄12移动的活动槽18,并与活动槽18相通的开设有多个卡接推拉手柄12的限位槽17。这种机械式夹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手动推动推拉手柄12,使推拉手柄12在活动槽18内左右运动,推拉手柄12将力传递给活塞13,活塞13将力传递给右转轴151,从而使右转轴151能左右运动,同时,通过弹簧14和限位槽17固定其具体位置。其中,弹簧14起到提供预紧力,使活塞13在不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固定不动。

但是这种装置有它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问题:这种机械式夹紧装置,由于需要依靠人的感觉来判断夹紧状况,不容易控制力度,容易用力过大将镜片夹碎;推拉手柄12容易从限位槽17里弹出,导致镜片掉落,稳定性差;镜片的损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降低成品率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式夹紧装置,该装置能够提供固定的镜片夹紧力,镜片损坏和掉落几率明显降低,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缸式夹紧装置,包括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可往复运动的活塞,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缸体右端面的后盖、连接在该后盖上的推拉机构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盖上的气路;

所述气路包括进气管线、设置在该进气管线上并用于控制该进气管线压力的限压阀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线上并用于排气的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管线连接在所述后盖上并与缸体内腔连通;

所述推拉机构为一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可手动操作的主动杆、铰接在该主动杆上的推拉杆及铰接在所述主动杆端头的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缸体上;所述推拉杆一端穿过所述后盖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上。

所述活塞上套装有至少一个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圈。

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后盖的环形接触面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圈。

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与所述进气管线连接的进气口、出气口、用于控制排气的排气开关以及用于排气的排气口。

所述活塞活动连接有右转轴,且该右转轴活动的穿套在所述活塞内。

所述活塞的右端开设有侧面带有螺纹的凹槽,所述右转轴贯穿所述活塞并连通至所述凹槽内,在所述右转轴上设置有环形的卡簧槽,该卡簧槽与所述凹槽的左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活塞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凹槽,所述推拉杆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凹槽螺纹连接。

所述缸体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相应的,所述活塞为外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缸体内的带有突出部分的圆柱结构。

所述缸体为空心多面柱体结构,相应的,所述活塞为外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缸体内的带有突出部分的多面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气路,通过控制气路的气压,较好的实现了夹紧装置提供给右转轴的推力的固定和稳定,从而有效的避免推力过大镜片夹碎的情况,及推力过小镜片掉落的情况。该推力通过控制气压来实现,是连续变化的,而不是机械式的间断的变化,所以,操作起来连续而平滑,更容易保证达到所要求的推力大小。而且该装置带有手动的推拉机构,可以进行人工预紧,使用方便,很好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机械式夹紧装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机械式夹紧装置的缸体的俯视图;

图3为镜片加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活塞与右转轴连接结构(局部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下、左、右均以图4所示状态为参照。图3所示为镜片加工装置的局部结构,在对镜片的磨削或仿形等加工工艺中使用,包括同步机构、转动机构、对置的夹具以及推动夹具夹紧的气缸式夹紧装置2。同步机构包括左同步轮41、右同步轮43以及连接两者的同步轴42;转动机构包括左转动机构和右转动机构,左转动机构和右转动机构通过同步机构实现同步转动,左转动机构包括左齿轮31和带动左齿轮31转动的左转轴152,右转动机构包括右齿轮32和带动右齿轮32转动的右转轴151。左转轴152的端头螺纹连接左夹具51,右转轴151的靠近左夹具51侧的端头螺纹连接右夹具52,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将镜片毛料6对置的夹持住。右转轴15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气缸式夹紧装置2,该气缸式夹紧装置2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缸式夹紧装置。

参照图4,一种气缸式夹紧装置,包括缸体21和设置在缸体21内的可往复运动的活塞2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缸体21右端面的后盖25、连接在该后盖25上的推拉机构26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盖25上的气路27;所述气路27包括进气管线276、设置在该进气管线276上并用于控制该进气管线276压力的限压阀271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线276上并用于排气的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管线276连接在所述后盖25上并与缸体21内腔连通;所述推拉机构26为一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可手动操作的主动杆261、铰接在该主动杆261上的推拉杆262及铰接在所述主动杆261端头的连杆263;该连杆26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缸体21上;所述推拉杆262一端穿过所述后盖25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22上。正常使用时,本气缸式夹紧装置2有两种工况,一种是加工工况,一种是卸料工况。

参照图3和图4,加工工况时,用手将镜片毛料6预放置在左夹具51处,用手推动主动杆261向左运动,主动杆261通过力矩推动连杆263向左运动,从而推动气缸式夹紧装置2向左运动,气缸式夹紧装置2推动右转轴151向左运动,直到推动右夹具52将镜片毛料6预夹紧在左夹具51上,此时,镜片毛料6被预夹紧在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之间,其两边承受的作用力较小,达不到损坏镜片的程度。当镜片毛料6被预夹紧,气路27通气并由限压阀271控制既定气压值后,气体通过进气管线276进入气缸的缸体21内。气缸缸体21为一密封的腔体,当缸体21内压力增加,气压推动活塞22向左移动,活塞22推动右转轴151向左移动,由于右转轴151可移动的距离几乎为零,因此,气压的增加就会增加右转轴151向左的推力,从而增加右夹具52向左的推力,将镜片毛料6紧固的夹持在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之间。

参照图3和图4,卸料工况时,此时进气管线276和缸体21内仍然有气压,通过打开排气结构将气压卸出。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与所述进气管线276连接的进气口272、出气口273、用于控制排气的排气开关274以及用于排气的排气口275。打开排气开关274,这时进气管线276和缸体21内的气压从排气口275排出,被泄压的缸体21不再继续对活塞22施加向左的推力,此时右夹具52给镜片毛料6的作用力减小,镜片毛料6能十分容易的从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之间取出。当排气口275处没有气体排出,关闭排气开关274。用手推动主动杆261向右运动,进而带动气缸式夹紧装置2和右转轴151向右移动,从而镜片毛料6从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之间松脱,完成卸料。

参照图4,所述活塞22上套装有至少一个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圈241。所述推拉杆262与所述后盖25的环形接触面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圈242。设置第一密封圈241是保证活塞22和缸体21之间的密封,设置第二密封圈242是保证推拉杆262与后盖25之间的密封,后盖25紧固连接或固定在缸体21上,因此,活塞22、缸体21及后盖25之间就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

基于密封的需要,缸体21的腔体形状与活塞21的形状相同,且尺寸想匹配;所述缸体21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相应的,所述活塞22为外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缸体21内的带有突出部分的圆柱结构。所述缸体21为空心多面柱体结构,相应的,所述活塞22为外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缸体21内的带有突出部分的多面柱体结构。

参照图5,所述活塞22活动连接有右转轴151,且该右转轴151活动的穿套在所述活塞22内。所述活塞22的右端开设有侧面带有螺纹的凹槽,所述右转轴151贯穿所述活塞22并连通至所述凹槽内,在所述右转轴151上设置有环形的卡簧槽275,该卡簧槽275与所述凹槽的左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活塞22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凹槽,所述推拉杆262通过连接块2621与所述凹槽螺纹连接,同时限制151与活塞22的相对移动。在卡簧槽275内套接卡簧,卡簧与活塞22活动连接;连接块2621与活塞22螺纹连接,并且连接块2621固定在推拉杆262上;因此,当向右推动推拉杆262时,带动活塞22向右运动,活塞22通过所述的卡簧推动右转轴151向右运动。当右转轴151旋转时,右转轴151与活塞22和卡簧均为活动连接,不带动活塞22旋转;当活塞22向左推动右转轴151向左运动时,右转轴151通过抵接在活塞22上的部分向右运动;当推动活塞22向右运动时,此时卡簧槽275内的卡簧就能起到传递作用力的作用,将活塞22向右的推力传递给右转轴151,从而实现右转轴151的向右运动。设置卡簧槽275和卡簧既能保证活塞22不随右转轴151转动,又能保证右转轴151能随着活塞22向右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改善了机械式夹紧装置的缺点,稳定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