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1760阅读:18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件在抛光的时候回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粉尘不收集的话,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人体吸入后有害人体的健康,而且由于粉尘比较轻,会到处飘扬吸入的粉尘也难存放,另外通过摩擦产生的粉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碰到皮肤,对人体会烧伤,而且会使室内的问题过高。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收集粉尘,而且降低温度,又方便存放的抛光除尘装置(专利号201320407560.X,专利名称为抛光除尘装置的专利以及专利号201320419166.8,专利名称为除尘抛光机的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以收集粉尘,而且降低温度,又方便存放的抛光除尘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抛光除尘装置,包括工作台、抛光机、吸尘罩、风机、吸尘管、水箱、收集器和密封塞;所述抛光机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吸尘罩位于抛光机的顶部并用于吸取抛光机产生的粉尘,所述吸尘管一端与吸尘罩连接,另一端插入到水箱内,所述吸尘罩吸入的粉尘通过风机沿着吸尘管送入到水箱内;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管接头,所述收集器旋转套接在管接头上用于收集灰尘垢;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所述密封塞包含有升降杆和位于升降杆底部的堵头,所述升降杆安装在支撑架上并可上下移动,所述堵头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升降杆在下移时使堵头插接到管接头内并与其螺纹连接。

上述的抛光除尘装置中,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子,所述超声波振子环形均布在管接头的外侧。

上述的抛光除尘装置中,所述水箱底部的形状为倒圆锥。

上述的抛光除尘装置中,所述水箱的材料为不锈钢。

上述的抛光除尘装置中,还包括限位杆,所述升降杆设置有一个横向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支撑架的上部并插接在限位孔内。

上述的抛光除尘装置中,所述支撑架包含有轴套和4个环形均布在轴套外侧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轴套和水箱。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抛光除尘装置,通过风机可以将灰尘吸入到水中,从而可以通过水冷却降温,而且收集后的灰尘不会再次飘散,所以方便存放,另外冷却水可以多次使用,非常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向视图;

图中1工作台、2抛光机、3吸尘罩、4风机、5吸尘管、6水箱、7收集器、8管接头、9支撑架、10升降杆、11堵头、12超声波振子、13升降杆、14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抛光除尘装置,包括工作台1、抛光机2、吸尘罩3、风机4、吸尘管5、水箱6、收集器7和密封塞;所述抛光机2安装在工作台1上,水箱6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吸尘罩3位于抛光机2的顶部并用于吸取抛光机产生的粉尘,所述吸尘管5一端与吸尘罩3连接,另一端插入到水箱6内,所述吸尘罩3吸入的粉尘通过风机4沿着吸尘管5送入到水箱6内;所述水箱6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管接头 8,所述收集器7旋转套接在管接头8上用于收集灰尘垢;通过吸尘可以防止抛光产生的灰尘接触到人体皮肤而烫伤,另外灰尘也不会被人体吸入到体内。

实施例二:所述水箱6的顶部设置一个支撑架9,所述密封塞包含有升降杆10和位于升降杆10底部的堵头11,所述升降杆10安装在支撑架9 上并可上下移动,所述堵头11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升降杆10在下移时使堵头11插接到管接头8内并与其螺纹连接。

当灰尘通过吸尘管5进入到水后,所述灰尘会粘附在水中并降温,而灰尘沉淀后沿着水箱倒圆锥的底部进入到收集器7中(过滤),将升降杆10下移到管接头8中,然后旋转使堵头11与管接头8密封,然后将收集器7拧开,从而可以将收集器7上的灰尘取出,而且此时灰尘粘附水后,不会飘散开来,从而方便存放,而原来水箱中的水可以继续使用,所以非常环保。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水箱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子12,所述超声波振子12环形均布在管接头8的外侧,从而可以清洗水箱,防止灰尘粘附在水箱的表面上,使灰尘可以有效的落到收集器7内。

具体的说,本结构还包括限位杆13,所述升降杆10设置有一个横向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13设置在支撑架9的上部并插接在限位孔内,从而固定升降杆10的移动位置。

具体的说,所述支撑架包含有轴套14和4个环形均布在轴套14外侧的连接条15,所述连接条15的两端分别连接轴套14和水箱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