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装置的抛光机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762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带缓冲装置的抛光机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机输送带,尤其涉及一种带缓冲装置的抛光机输送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抛光机输送带上设置有工件轴,工件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沿输送带设置有驱动单元。在输送带运转的过程中,会带动工件轴的驱动轮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配合,使工件轴具有转动速度,以满足实际抛光的工艺需求。但在驱动轮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配合接触的过程中,驱动轮与驱动单元之间的刚性接触必定会发生一定的碰撞震动,对输送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抛光的稳定性;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到抛光工件的成品率。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缓冲装置的抛光机输送带。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带缓冲装置的抛光机输送带,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工件轴,工件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沿所述输送带设置有可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可相互滑动的滑动座I和固定座I,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滑动座I上,所述滑动座I上设置有前压紧端面,所述固定座I位于所述前压紧端面的后端设置有后压紧端面,所述前压紧端面与后压紧端面之间夹设有缓冲弹簧。
[0006]所述滑动座I和所述固定座I上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的上开槽和下开槽,所述前压紧端面与后压紧端面分别为所述上开槽和下开槽的侧壁,所述缓冲弹簧上部嵌入所述上开槽内,所述缓冲弹簧下部嵌入于所述下开槽内。
[0007]所述驱动轮为链轮,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受电机驱动的主动链轮、若干位于所述滑动座I上的从动链轮以及受所述主动链轮驱动的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具有至少两排链条,若干所述从动链轮从所述传动链条的内侧依次与所述传动链条啮合,所述驱动轮从所述传动链条的外侧与所述传动链条啮合,所述传动链条构成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0008]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压紧调节装置,所述压紧调节装置上设置有压紧轮压紧于所述传动链条的外侧。
[0009]所述压紧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竖向转轴,所述竖向转轴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上设置有所述压紧轮,所述压紧轮与所述传动链条啮合,所述竖向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拉紧装置。
[0010]所述拉紧装置包括拉紧弹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架板,所述拉紧弹簧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拉杆以及转接拉杆,所述调节拉杆穿过所述架板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转接拉杆与所述竖向转轴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
[0011]所述驱动轮为单排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为双排链轮,所述传动链条为三排链条,所述单排链轮与所述三排链条的中部链条啮合,所述双排链轮与所述三排链条的上、下链条啮合。
[0012]所述固定架上竖向设置有固定座II,所述固定座II上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固定座I底部竖向设置有滑动座II,所述滑动座II上固定有与所述调节螺杆配合的螺母,实现所述滑动座II相对所述固定座II的滑动升降。
[0013]所述滑动座I和所述固定座I上分别设置有燕尾槽和燕尾滑块,通过所述燕尾槽与所述燕尾滑块配合,实现所述滑动座I与所述固定座I可相互滑动。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输送带运转的过程中,当工件轴上的驱动轮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配合接触时,由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滑动座I上,驱动轮对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冲击力会使滑动座I相对固定座I向后滑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滑动座I的前压紧端面与固定座I的后压紧端面之间夹设有缓冲弹簧,后退的滑动座I通过前压紧端面压缩缓冲弹簧,将冲击力缓冲,使驱动轮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刚性接触转变成柔性接触,大大减轻了碰撞所带来的震动,有利于提高工件抛光的稳定性和抛光工件的成品率。而在驱动轮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配合到位之后,压缩的缓冲弹簧则推动滑动座I复位,使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能够顺畅地驱动驱动轮转动,实现工件轴的转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驱动轮与驱动单元配合的结构拆分图;
[0018]图3是驱动轮与驱动单元配合的剖视图;
[0019]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
[0020]图5是压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滑动座II与固定座II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带缓冲装置的抛光机输送带,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有输送带2,输送带2上设置有若干工件轴21,工件轴21上设置有驱动轮22,沿所述输送带2设置有可驱动所述驱动轮22转动的驱动单元23,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缓冲装置3,所述缓冲装置3包括可相互滑动的滑动座I 31和固定座I 32,所述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滑动座I 31上,所述滑动座I 31上设置有前压紧端面311,所述固定座I 32位于所述前压紧端面311的后端设置有后压紧端面321,所述前压紧端面311和后压紧端面321之间夹设有缓冲弹簧33。
[002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输送带运转的过程中,当工件轴21上的驱动轮22与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配合接触时,由于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位于滑动座I 31上,驱动轮22对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的冲击会使滑动座I 31相对固定座I 32向后滑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滑动座I 31的前压紧端面311与固定座I 32的后压紧端面321之间夹设有缓冲弹簧33,后退的滑动座I 31通过前压紧端面311压缩缓冲弹簧33,将冲击缓冲,使驱动轮22与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的刚性接触转变成柔性接触,大大减轻了碰撞所带来的震动,有利于提高工件抛光的稳定性和抛光工件的成品率。而在驱动轮22与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配合到位之后,压缩的缓冲弹簧33则推动滑动座I 31复位,使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能够顺畅地驱动驱动轮22转动,实现工件轴的转动。
[0024]缓冲弹簧33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参照图4,滑动座I 31和固定座I 32上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的上开槽312和下开槽322,前压紧端面311和后压紧端面321分别为上开槽312和下开槽322的侧壁,缓冲弹簧33上部嵌入上开槽312内,缓冲弹簧33下部嵌入于下开槽322内;通过上开槽312和下开槽322的设置很好地将缓冲弹簧33进行限定,缓冲弹簧33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使缓冲装置3的结构更稳定;同时,这种结构将缓冲弹簧33隐藏了起来,使缓冲弹簧33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保证缓冲装置3的持续稳定,而且也便于缓冲弹簧33的安装以及节约缓冲弹簧33的布置空间。
[0025]同样地,驱动单元23的构成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驱动轮22为链轮,驱动单元23包括受电机231驱动的主动链轮232、若干位于滑动座I 31上的从动链轮233以及述主动链轮232驱动的传动链条234,传动链条234具有至少两排链条,若干从动链轮233从传动链条234的内侧依次与传动链条234啮合,驱动轮22从传动链条234的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