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4637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笋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传统佳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竹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竹笋壳是竹笋长成竹子后脱落下来或竹笋经加工后的副产品。竹笋壳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丰富,还含有糖、总氮、多种氨基酸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营养成分丰富。我国竹林面积广,每年产生的竹笋壳量数以百万吨计,尤其是竹笋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竹笋壳,大多丢弃或焚烧掉,成为巨大的环境污染源。将废弃竹笋壳进行开发利用,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建设美好乡村都是大有裨益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以废弃竹笋壳为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并减轻环境污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步骤如下:

1)笋壳发酵:将竹笋壳粉碎成2-3cm的小段,和稻壳混合均匀,用稀释后的家禽尿进行预湿,将干家禽粪碾碎,加入到预湿后的笋壳和稻壳中,均匀混合在一起,建堆;

2)翻堆:当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蔗糖、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米糠和豆饼各原料质量的一半,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第一次翻堆时相同质量的蔗糖、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米糠和豆饼,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海藻粉,每次翻堆时调节水份,堆肥发酵,得食用菌培养基质;

3)袋装灭菌:采用装袋机对食用菌培养基质进行分装,灭菌;

4)播种:将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输送到菌房中,进行菌种的播种;

5)管理:控制菌房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65-70%,每天进行通风换气1-2h,每周喷洒消毒1次;

6)采收:待食用菌长至采收期后及时进行采收。

优选地,所述各原料的总质量百分比为:笋壳40-60份、家禽粪5-10份、稻壳5-10份、蔗糖1-2份、石灰1-2份、石膏1-2份、过磷酸钙2-3份、米糠5-10份、豆饼5-10份、海藻粉5-10份、家禽尿40-50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翻堆次数为3-5次,每次翻堆调节水份至60-65%,堆肥发酵时间为20-25天。

优选地,所述食用菌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来源广泛的竹笋壳为主要原料,价格低廉,可以大幅度降低食用菌的栽培成本,并减轻环境污染;

2、采用家禽尿预先对竹笋壳和稻壳进行预湿,在后续的堆肥发酵过程中可加速竹笋壳和稻壳的软化,并能够提供氮和碳源,发酵过程中最后添加的海藻粉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海藻多糖、甘露醇、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钾、铁、钙、磷、碘、硒、钴等微量元素,满足食用菌生长过程的需求。

3、本发明降低了栽培成品,优化了食用菌培养基质配方,营养更加均衡全面,食用菌出菇稳定,菇形圆整、饱满,大小均匀,质量好,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步骤如下:

1)笋壳发酵:将竹笋壳50份粉碎成2-3cm的小段,和稻壳8份混合均匀,将家禽尿46份用水稀释后对竹笋壳和稻壳进行预湿,将干家禽粪7份碾碎,加入到预湿后的笋壳和稻壳中,均匀混合在一起,建堆;

2)翻堆:当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蔗糖0.7份、石灰0.6份、石膏0.6份、过磷酸钙1.3份、米糠3.5份和豆饼3份,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第一次翻堆时相同质量的蔗糖、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米糠和豆饼,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海藻粉8份,发酵期间翻堆次数为3-5次,发酵时间为20-25天,每次翻堆时调节水份至60-65%,得食用菌培养基质;

3)袋装灭菌:采用装袋机对食用菌培养基质进行分装,灭菌;

4)播种:将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输送到菌房中,进行菌种的播种;

5)管理:控制菌房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65-70%,每天进行通风换气1-2h,每周喷洒消毒1次;

6)采收:待食用菌长至采收期后及时进行采收。

本方法适用于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实施例2:

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步骤如下:

1)笋壳发酵:将竹笋壳48份粉碎成2-3cm的小段,和稻壳7份混合均匀,将家禽尿45份用水稀释后对竹笋壳和稻壳进行预湿,将干家禽粪8份碾碎,加入到预湿后的竹笋壳和稻壳中,均匀混合在一起,建堆;

2)翻堆:当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蔗糖0.6份、石灰0.75份、石膏0.5份、过磷酸钙1.1份、米糠4份和豆饼3.5份,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第一次翻堆时相同质量的蔗糖、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米糠和豆饼,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海藻粉7份,发酵期间翻堆次数为3-5次,发酵时间为20-25天,每次翻堆时调节水份至60-65%,得食用菌培养基质;

3)袋装灭菌:采用装袋机对食用菌培养基质进行分装,灭菌;

4)播种:将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输送到菌房中,进行菌种的播种;

5)管理:控制菌房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65-70%,每天进行通风换气1-2h,每周喷洒消毒1次;

6)采收:待食用菌长至采收期后及时进行采收。

本方法适用于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实施例3:

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步骤如下:

1)笋壳发酵:将竹笋壳40份粉碎成2-3cm的小段,和稻壳5份混合均匀,将家禽尿40份用水稀释后对竹笋壳和稻壳进行预湿,将干家禽粪10份碾碎,加入到预湿后的竹笋壳和稻壳中,均匀混合在一起,建堆;

2)翻堆:当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蔗糖1份、石灰0.5份、石膏1份、过磷酸钙1份、米糠5份和豆饼2.5份,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第一次翻堆时相同质量的蔗糖、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米糠和豆饼,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海藻粉10份,发酵期间翻堆次数为3-5次,发酵时间为20-25天,每次翻堆时调节水份至60-65%,得食用菌培养基质;

3)袋装灭菌:采用装袋机对食用菌培养基质进行分装,灭菌;

4)播种:将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输送到菌房中,进行菌种的播种;

5)管理:控制菌房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65-70%,每天进行通风换气1-2h,每周喷洒消毒1次;

6)采收:待食用菌长至采收期后及时进行采收。

本方法适用于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实施例4:

一种利用竹笋壳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步骤如下:

1)笋壳发酵:将竹笋壳60份粉碎成2-3cm的小段,和稻壳10份混合均匀,将家禽尿50份用水稀释后对竹笋壳和稻壳进行预湿,将干家禽粪5份碾碎,加入到预湿后的笋壳和稻壳中,均匀混合在一起,建堆;

2)翻堆:当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蔗糖0.5份、石灰1份、石膏0.5份、过磷酸钙1.5份、米糠2.5份和豆饼5份,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第一次翻堆时相同质量的蔗糖、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米糠和豆饼,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海藻粉5份,发酵期间翻堆次数为3-5次,发酵时间为20-25天,每次翻堆时调节水份至60-65%,得食用菌培养基质;

3)袋装灭菌:采用装袋机对食用菌培养基质进行分装,灭菌;

4)播种:将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质输送到菌房中,进行菌种的播种;

5)管理:控制菌房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65-70%,每天进行通风换气1-2h,每周喷洒消毒1次;

6)采收:待食用菌长至采收期后及时进行采收。

本方法适用于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