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244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装产品;
[0053]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20目的方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0054]裂石试验中,在约1.5mX 5mX 5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80cm边长的等边三角形定点,200g产品分别填充于三个石孔内,在2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0055]实施例2:
[0056]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33:27:32:8 ;
[0057]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58]步骤一、质量为33kg的煤粉、27kg的煤矸石粉、32kg的过氧化妈粉与8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059]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2?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060]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过氧化妈粉末添加0.55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2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6.96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1% ;质量为1.1kg,溶质包括1.045kg淀粉、0.0297kg 苯酚、0.0121kg 白油、0.0132kg 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 95.0:2.7:1.1:1.2 ;
[0061]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5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5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062]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063]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5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5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02kg ;15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08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064]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5目的方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0065]裂石试验中,在约1.7mX 4mX 4.5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80cm边长的等边三角形定点,210g产品分别填充于三个石孔内,在1.5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0066]实施例3:
[0067]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木肩粉末,质量比依次为25:22:45:8 ;
[0068]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69]步骤一、质量为25kg的煤粉、22kg的煤矸石粉、45kg的过氧化妈粉、8kg的木肩粉末,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070]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071]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过氧化妈粉末添加0.55kg水,每公斤木肩粉末添加0.57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7.51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2.0% ;质量为2.0kg,溶质包括1.9kg淀粉、0.054kg苯酚、0.022kg白油、0.024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0:2.7:1.1:1.2 ;
[0072]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00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073]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074]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5kg ;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5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075]裂石试验中,在约2.3mX 6mX 4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230g产品分别填充于四个石孔内,在I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0076]实施例4:
[0077]—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30:28:42 ;
[0078]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79]步骤一、质量为30kg的煤粉、28kg的煤矸石粉、42kg的过氧化钙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300目的混合粉;
[0080]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081]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7kg水,每公斤过氧化1?粉末添加0.65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66.5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3.5% ;质量为3.5kg,溶质包括3.448kg淀粉、0.035kg苯酚、0.007kg白油、0.0105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5:1.0:0.2:0.3 ;
[0082]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4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5转,得到长度I约为Imm的颗粒;
[0083]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6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084]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40目、5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4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3.2kg ;40目铜筛上面以及5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3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085]裂石试验中,在约2.9m X 8m X 6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2.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400g产品分别填充于四个石孔内,在I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0086]实施例5:
[0087]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水稻秸杆粉,质量比依次为 40:28:20:12 ;
[0088]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89]步骤一、质量为40kg的煤粉、28kg的煤矸石粉、12kg的水稻秸杆粉、20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090]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091]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水稻稻杆粉添加0.5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5.4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2.0% ;质量为2.0kg,溶质包括1.9kg淀粉、0.054kg苯酚、0.022kg白油、0.024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0:2.7:1.1:1.2 ;
[0092]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5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80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093]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4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094]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5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5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7kg ;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
τ?: 口广PR ;
[0095]裂石试验中,在约2.3mX 4mX 4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IlO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18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2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