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氮杂冠醚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50763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四氮杂冠醚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氮杂冠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冠醚又称“大环醚”,是含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自1967年Pedersen首次报道冠醚的论文到1987年Pedersen、Lehn和Cram三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冠醚化学有了长足发展,此后几十年中成为现代化学的热门研究课题。目前冠醚化学及应用研究渗入到很多分支学科,如有机合成、配位化学、分析化学、萃取化学、金属及同位素分离,及生物化学等领域。不同大小冠醚环可选择不同金属离子,具有重要的超分子识别功能。冠醚环上氧原子被氮原子取代时得到氮杂冠醚,由于此类冠醚对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络合能力,其合成及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氮杂冠醚氮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是其它取代基的生长点,由此引入侧链,生成氮支套索冠醚,也叫臂式冠醚。这种功能侧臂通常含供电子原子,当金属离子与环上原子结合的同时,还可与侧臂的原子配位。臂式冠醚具有一定柔性,在配位过程中可调节诱导的三维空间,既增强配位能力,又提高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是一种刚柔相济的优良配体。关于二氮杂18-冠-6 (2N-18-C-6结构见下图)的报道很多,而四氮杂 18-冠-6 0N-18-C-6,以下称L)的研究却很少,这与其极低的产率有关。
权利要求
1.一种四氮杂冠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向4,7,13,16-四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中加入浓硫酸,80°C 120°C油浴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用NaOH溶液将pH调至12以上,过滤,用三氯甲烷萃取,然后干燥,蒸发滤液得白色固体,再用正庚烷重结晶,得1,10- 二氧-4,7,13,16-四氮-18-冠-6 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7,13,16-四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的合成方法为将N,N' -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和K2CO3混合,加入N,N,_ 二甲基甲酰胺、2,2' -二氯二乙醚,150°C 170°C油浴加热反应;停止反应后将溶液在4°C 5°C下冷却,然后过滤、依次用丙酮和水分别清洗,干燥后用N,N,- 二甲基甲酰胺重结晶,得4,7,13,16-四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N'-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的合成方法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乙二胺,40°C 60°C下水浴,再加入对甲苯磺酰氯,搅拌,然后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过滤,将产物分别用水和乙醇进行清洗、干燥后用乙醇重结晶,得到N,N' -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浴加热反应的时间为70h IOOh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的体积与4,7,13,16-四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的质量比为lmL/g 6mL/g。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N'-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和K2CO3的质量比为1 2. 5;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与N,N' -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的质量比为lmL/g 2mL/g。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2'-二氯二乙醚的体积与N, N' - 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的质量比为0. 2mL/g 0. 6mL/g。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反应将溶液在4°C 5°C以下冷却的时间为20h M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OH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 0. 03g/mL 0. 15g/mL,所述乙二胺的体积与NaOH的质量比优选为0. 5mL/g 2mL/g。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甲苯磺酰氯的质量与乙二胺的体积比为2g/mL 10g/mL,所述无水乙醇与乙二胺的体积比为1. 5 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氮杂冠醚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4,7,13,16-四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中加入浓硫酸,80℃~120℃油浴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用NaOH溶液将pH调至12以上,过滤,用三氯甲烷萃取,然后干燥,蒸发滤液得白色固体,再用正庚烷重结晶,得1,10-二氧-4,7,13,16-四氮-18-冠-6晶体。本发明提供的四氮杂冠醚的合成方法简易,成本低,产率高,合成的四氮杂冠醚纯度高,利用该四氮杂冠醚进而可合成羧酸取代氮杂冠醚衍生物,为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并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文档编号C07D273/00GK102212042SQ201110096659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孙亚红, 朱文祥, 楚楠凯, 王娟, 许妙琼, 马淑兰 申请人:北京师大科技园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