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内酯/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64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己内酯/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己内酯/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用途,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两亲性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快速有效地自组装形成微/纳米尺寸的胶束材料,从而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药物控释、基因输送、纳米反应器及分子开关等领域。两亲性聚合物在水中能够自组装形成聚合物纳米粒子。两亲性共聚物的亲水和疏水链段可以通过无规、嵌段和接枝三种方式排列。两亲性两嵌段聚合物由于简单的分子结构,因此,很容易控制纳米粒子的大小、稳定性等性质,所以在药物载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客体分子能按照要求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输送和释放,研究开发了具有生物可降解、温度、pH和离子强度刺激响应的智能胶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聚己内酯(PCL)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透过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能的聚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肾脏排除。医用聚己内酯作为药用辅料,主要用作控制药物释放的载体,它的作用是将药物包裹,形成控制药物释放的膜壁,使药物通过渗透和扩散,以恒定的速率释放,达到稳定和长期药效。聚N-垸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LCST时存在相转变在LCST以下呈亲水性,在水中迅速溶胀;在LCST以上时,水凝胶内部的水分被排挤出,因而呈疏水性。由于该类水凝胶对温度敏感,通过机体内部变化或外部调节并结合特定器官的温度异常,可以作为药物载体靶向至特定器官。尽管两亲性共聚物形成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调节聚合物的亲水/疏水链段的比例来调节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性质。对于两嵌段聚合物的疏水段进行改性的研究进行得比较少。就目前对于聚己内酯和聚N-院基丙烯酰胺两亲性共聚体系来言,被研究的载体主要在己内酯和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方面,而以聚N-垸基丙烯酰胺为亲水性侧链、以聚己内酯为疏水主链的接枝共聚物的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疏水性的生物可降解的聚s-己内酯为主链、温度敏感的聚N-烷基丙烯酰胺为侧链的聚S-己内酯/聚N-垸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用途。本发明所说的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其由4-羰基-s-己内酯(式A所示化合物)和s-己内酯(式B所示化合物)经无规共聚所得的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无规共聚物(主链),其依次经还原和与式C所示聚合物酯化反应(接枝)后获得;<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其中R,,R2和R3分别独立选自H或QQ烷基中一种、且R2和R3中至少有一个为C,Q烷基;式C所示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20,000;n为l6。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RhR2和R3分别独立选自H或dC3烷基中一种、且R2和R3中至少有一个为QC3垸基。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式C所示聚合物在聚s-己内酯/聚N-垸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0wt%90wt%。在本发明又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n为l3。图l实施例l制备的目标聚合物(PCL-PNI)自组装液体的透光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2实施例l制备的目标聚合物(PCL-PNI)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曲线(28°C);图3实施例l制备的目标聚合物(PCL-PNI)超细粒子的粒径大小随浓度的变化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式C所示聚合物,是以巯基羧酸(式E所示化合物)为链转移试剂("封端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由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式D所示化合物)均聚(自由基聚合)、且经式E所示化合物"封端"后获得。其反应方程式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其中式E所示化合物与式D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0100);AIBN与式D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0100);R!,R2,R3和n的含义与前文所述相同;所得聚合物(式C所示化合物)的分子量1,00020,000。本发明所说的4-羰基-s-己内酯(式A所示化合物),是由1,4-环己二酮经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制得。在有催化剂(如辛酸亚锡等)存在条件下,将4-羰基-s-己内酯与s-己内酯(式B所示化合物)进行溶液聚合聚合,得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无规共聚物(PCL-OPD);其中4-羰基-s-己内酯与s-己内酯的摩尔比为1:(110);所用催化剂的摩尔数为所用单体摩尔数的0.05%1.00/。。将上述无规共聚物(PCL-OPD)置于由卤代垸和脂肪族一元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如(但不限于)CH2Cl2和CH3CH20H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经还原试剂(如NaBH4或KBH4等)还原。反应0.5小时2小时后,得无规共聚物的还原物(PCL-OPD-OH);在有催化剂及脱水剂存在条件下,将所得无规共聚物的还原物(PCL-OPD-OH)与式C所示聚合物经酯化反应(接枝)后得目标物;其中所说的催化剂优选4-二甲氨基吡啶(DMAP)、所说的脱水剂优选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无规共聚物的还原物(PCL-OPD-OH)与式C所示聚合物的摩尔比1:(卜IO)。本发明设计并制备的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可制成载药胶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1重量份数的本发明设计并制备的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溶于1100重量份数的四氢呋喃中,得聚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2)在1(TC35'C下,将由步骤(1)所制得的聚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入水中并搅拌,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搅拌13小时后进行透析2024小时。将透析后的产物过滤,滤液经离心分离,得到聚合物的超细粒子(胶束),粒径为20nm500nm。本发明设计并制备的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优点在于1、接枝共聚物结构可控性强,可通过改变其主链的长度、支链的长度、接枝密度等方法来制备不同结构和组分的接枝共聚物。2、本共聚物主链上为聚s-己内酯,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当主链被降解后,接枝共聚物链段分断成小分子量的支链,能很大程度的改变聚合物胶束的药物释放速率。3、聚合物主链疏水,支链在LCST以下亲水,因此共聚物在LCST以下,可以自组装成微/纳米胶束,用作药物控释体系。4、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当温度上升到LCST以上,胶束外壳的聚N-烷基丙烯酰胺发生疏水相转变,胶束之间发生缔合,胶束直径变大,当温度下降到LCST以下,这种缔合发生逆转,直径恢复到原来尺寸。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所举之例的限制。实施例1(1)端羧基聚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COOH)的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200mmo1)、3-巯基丙酸(4mmol)和偶氮二异丁腈(4mmol)溶于70ml四氢呋喃中。在N2气氛中,70'C反应24h,端羧基聚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COOH)。^-NMR(CDCl3,Sppm)特征峰3.92(s,H,NCH),1.19(s,6H,CH3)。聚合物分子量经^-NMR计算得数均分子量为5680。PNIPAAm-COOH(2)4-羰基-s-己内酯与s-己内酯共聚物(PCL-OPD)的制备(2-1)4-羰基-s-己内酯的制备将1,4-环己二酮(0.1mol)和间氯过氧化苯甲酸(0.12mol)在200ml二氯甲垸中在4(TC条件下回流反应3h。减压蒸出二氯甲垸,80ml无水乙醚分两次洗涤,得到白色粉末状粗产物。真空干燥至恒重后,用干燥的甲苯重结晶后,得白色片状晶体4-羰基-s-己内酯(OPD)。熔点110.7-111.5°C。tHNMR(CDCl3,Sppm):4.43(t,2H,CH20),2.85(t,2H,CH2COO),2.72(m,4H,CH2CO)。(2-2)PCL-OPD的制备将4-羰基-s-己内酯(OPD)与s-己内酯按摩尔比为1:4混合后加入聚合反应器中,以全部单体摩尔数的1%的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干燥的甲苯为溶剂,8(TC条件下反应24小时后得到共聚物(PCL-OPD)。PCL-OPD中4-羰基-s-己内酯结构单元!HNMR(CDCl3,Sppm)特征峰4.35(t,2H,COOCH2),2.77(t,2H,COCH2);s-己内酯结构单元'HNMR(CDC13,Sppm)特征峰4.08(t,2H,COOCH2)。(3)共聚物(PCL-OPD)的还原将7.0g上述共聚物和0.4g硼氢化钠加入到708ml二氯甲烷和282ml无水甲醇的混合溶剂中,在25'C反应30分钟,得PCL-OPD的还原产物(PCL-OPD-OH)。!HNMR(CDCl3,Sppm)特征峰4.08(t,2H,COOCH2),3.65(t,2H,OHCH2),2.32(t,2H,COCH2)。与PCL-OPD的'HNMR谱图相比较,S=4.35处共聚物中4-羰基-s-己内酯结构单元的特征三重峰完全消失,由此可以确定其结构单元中的羰基被完全还原成为羟基。(4)目标物的制备1.655克PNIPAAm-COOH、0.243克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072g4-二甲氨基吡啶溶入50ml干燥的CH2C1中,在0'C下活化半小时。再加入0.5克PCL-OPD-OH,25。C下反应72小时。过滤掉在縮合反应中生成二环己基脲(DCU),得到接枝共聚物(目标物,简记PCL曙g-PNI)。1HNMR(CDC13,Sppm)特征峰4'08(t,2H,COOCH2),3'92(s,H,NCH),1.19(s,6H,CH3)。(5)PCL-g-PNI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取20mgPCL-g-PNI溶解在2ml四氢呋喃溶剂中,充分溶解之后,倒入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入40mL水中,滴完之后,继续搅拌2小时,倒入透析袋中,在2L的去离子水中透析24小时,每隔lh,2h,4h,8h,12h,16h换水,透析之后的样品过滤,滤液离心分离,除去游离的PCL-PNI,得到自组装后的PCL-g-PNI胶束溶液。由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在36'C,详见附图1;由动态光散射测得其在28'C胶束粒径在151nm,粒径分布为0.146;详见附图2;有表面张力测得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9mg/l,详见附图3;投射电镜测试得到其粒径在100nm。实施例23实施例23具体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通过改变链转移试剂3-巯基丙酸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的摩尔比,来得到不同分子量的端羧基聚合物。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表l实例编号NIPAAm(mmol)3-巯基丙酸(mmol)分子量237022.6820003933.733460实施例49实施例49具体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通过改变单体/催化剂投料比(M/Sn)、反应时间(T)、单体投料比(OPD/s-己内酯,fOPD)等条件下,聚合物组成(OPD/S-己内酯,FoPD)、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PD)和产率的变化。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表2实例编号M/SnT(H)f。PDF。PDPD产率(%)4100240.200.19161372.0097.65200480.100.10163401.63791.96200240.200.19127001.47787.87200480.200.2096461.73594.98200480.400.40385.789400480.200.19118301.26077.8a当OPD单元所占比例达40%以上时,聚合物不再溶于四氢呋喃,因此没有GPC测试的Mn和PD数据。实施例1014实施例1014具体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通过改变理论接枝密度(支链和主链的摩尔比)、支链的链段长短,来得到不同组分(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元的摩尔分数,FPN1)、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具体数据如下表3所示表3实例编号PCLMn(103)PNIMn(103)FpNIMn(103)-接枝密度理论实际103.72.00.416.31.91.29u3.72.00.6611.05.63.66123.72.00.7615.57.45.92133.73.50.8618.76.34.28143.75.70.8524.76.53.69实施例15~19实施例1519具体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通过改变聚合物的不同结构和组分配比(材料来源于实施例10~14),来制备了不同尺寸大小的聚合物胶束。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聚ε-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其由4-羰基-ε-己内酯和ε-己内酯经无规共聚所得的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无规共聚物,其依次经还原和与式C所示聚合物酯化反应后获得;id="icf0001"file="S2008100347933C00011.gif"wi="46"he="31"top="69"left="85"img-content="drawing"img-format="tif"orientation="portrait"inline="no"/>其中R1,R2和R3分别独立选自H或C1~C6烷基中一种、且R2和R3中至少有一个为C1~C6烷基;式C所示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20,000;n为1~6。2、如权利l所述的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中R,,R2和R3分别独立选自H或dC3垸基中一种、且R2和R3中至少有一个为C!C3烷基。3、如权利l所述的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式C所示聚合物在聚s-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0wtn/。90wty。。4、如权利l所述的聚s-己内酯/聚N-垸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中n为l3。5、如权利要求l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s-己内酯/聚N-垸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制备载药胶束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聚ε-己内酯/聚N-烷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用途。所说的接枝共聚物其由4-羰基-ε-己内酯和ε-己内酯经无规共聚所得的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无规共聚物,其依次经还原和与式C所示聚合物酯化反应后获得。其中R<sub>1</sub>,R<sub>2</sub>和R<sub>3</sub>分别独立选自H或C<sub>1</sub>~C<sub>6</sub>烷基中一种、且R<sub>2</sub>和R<sub>3</sub>中至少有一个为C<sub>1</sub>~C<sub>6</sub>烷基;式C所示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20,000;n为1~6。文档编号C08G81/00GK101284909SQ20081003479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19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19日发明者王朝华,郎美东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