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腈橡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89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丁腈橡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丁腈橡胶,包含如下组成成分:丁二烯15-20份,丙烯腈经乳液10-20份,氧化锌11-13份,硬脂酸11-17份,氯化钠12-16份,苄基缩水甘油醚11-19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0-15份,氢氧化钾15-20份,硫磺13-14份,四氟化碳10-12份,三氯乙烯12-14份,乙二醇甲醚11-17份,促进剂10-14份,瓦斯炭黑10-21份,糖钙5-10份,脂肪酸乙醇酰胺8-11份,甲酸钙5-10份,环氧树脂5-10份,酚醛树脂3-15份。所述丙烯腈经乳液经过酸化处理。本发明提出的丁腈橡胶配方能够很好的平衡耐油性及耐寒性,其中含有的经过酸化处理的丙烯腈经乳液能够很好的增强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抗腐蚀性。
【专利说明】一种丁腈橡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领域,涉及一种丁腈橡胶。

【背景技术】
[0002]丁腈胶最大的用途是生产耐油胶管及阻燃输送带,其消耗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0% ;其次是密封制品,其中约半数为汽车密封制品;在电线电缆、胶粘剂、印刷和箱包制品等方丁腈橡胶面也有应用。另外,丁腈胶与其他材料共混改性成为研究热点。利用动态硫化技术等技术,可以制备丁腈胶/聚氯乙烯、丁腈胶/聚丙烯、丁腈胶/乙丙胶、丁腈胶/聚苯乙烯、丁腈胶/氯磺化聚乙烯、丁腈胶/聚酰胺、丁腈胶/ 丁基胶等共混产品,其中丁腈胶/聚氯乙烯共混胶用途最广泛,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随着通讯业快速发展,在海底电缆领域对乙丙胶/聚丙烯有较强竞争力。目前国内有近万家电线电缆企业,每年丁腈胶/聚氯乙烯消耗量很大。因此,提出一种具有良好耐油性及耐寒性的丁腈橡胶配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耐油性及耐寒性的丁腈橡胶配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丁腈橡胶包含下列组成部分:
丁二烯15-20份,丙烯腈经乳液10-20份,氧化锌11-13份,硬脂酸11-17份,氯化钠
12-16份,苄基缩水甘油醚11-19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0-15份,氢氧化钾15-20份,硫磺
13-14份,四氟化碳10-12份,三氯乙烯12-14份,乙二醇甲醚11-17份,促进剂10-14份,瓦斯炭黑10-21份,糖钙5-10份,脂肪酸乙醇酰胺8-11份,甲酸钙5-10份,环氧树脂5_10份,酚醛树脂3-15份。
[0005]所述丙烯腈经乳液经过酸化处理。
[0006]本发明提出的丁腈橡胶配方能够很好的平衡耐油性及耐寒性,其中含有的经过酸化处理的丙烯腈经乳液能够很好的增强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抗腐蚀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实施例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腈橡胶,包含如下组成成分:丁二烯20份,丙烯腈经乳液18份,氧化锌11份,硬脂酸17份,氯化钠15份,苄基缩水甘油醚17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3份,氢氧化钾16份,硫磺13份,四氟化碳10份,三氯乙烯12份,乙二醇甲醚11份,促进剂13份,瓦斯炭黑20份,糖钙8份,脂肪酸乙醇酰胺10份,甲酸钙9份,环氧树脂8份,酚醛树脂12份。所述丙烯腈经乳液经过酸化处理。
[0008]实施例2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腈橡胶,包含如下组成成分:丁二烯15份,丙烯腈经乳液10份,氧化锌11份,硬脂酸17份,氯化钠16份,苄基缩水甘油醚19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5份,氢氧化钾20份,硫磺14份,四氟化碳12份,三氯乙烯14份,乙二醇甲醚17份,促进剂14份,瓦斯炭黑21份,糖钙10份,脂肪酸乙醇酰胺11份,甲酸钙10份,环氧树脂5份,酚醛树脂3份。所述丙烯腈经乳液经过酸化处理。
[0009]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丁腈橡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下组成成分 丁二烯15-20份,丙烯腈经乳液10-20份,氧化锌11-13份,硬脂酸11-17份,氯化钠12-16份,苄基缩水甘油醚11-19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0-15份,氢氧化钾15-20份,硫磺13-14份,四氟化碳10-12份,三氯乙烯12-14份,乙二醇甲醚11-17份,促进剂10-14份,瓦斯炭黑10-21份,糖钙5-10份,脂肪酸乙醇酰胺8-11份,甲酸钙5-10份,环氧树脂5_10份,酚醛树脂3-1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腈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腈经乳液经过酸化处理。
【文档编号】C08K13/02GK104327328SQ201410515104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耀东 申请人:青岛东泰诚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