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间苯三酚的海藻附生假单胞菌及人工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5873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产间苯三酚的海藻附生假单胞菌及人工培养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海洋微生物资源领域,具体的说是由海藻分离获得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菌株号TBF-165,通过人工培养发酵,可产生用途广的间苯三酚。该菌种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5年5月29日,保藏编号CGMCC No.10934,分类命名赛维瓦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



背景技术:

间苯三酚用途广,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化工、医药、材料领域,如染料偶合、合成橡胶、轮胎增粘、纺织品与皮革染色等;同时也是性能优越的抗氧化剂和化学防腐剂,还可用于检验香草素、木质素、糖醛、多缩戊糖等;间苯三酚还是重要的制备心血管系统、抗癌、抗艾滋病及肝炎药物中间体,尤其是近几年黄酮类药物的兴起,更是凸显了间苯三酚的供需矛盾。

间苯三酚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较高,目前国内外生产主要靠化学合成,常用的2,4,6-三硝基甲苯为原料,经间苯三胺途径工业化生产间苯三酚的方法,污染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苯卤化物为原料成本高,工艺复杂,难于工业化生产;而以1,3,5-三异丙基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虽然污染小,成本较低,但氧化阶段产物复杂,分离精制较困难。亟待探索对环境友好的生物生产途径来解决该难题。

与其它生物途径获得间苯三酚相比,微生物具有可人工培养发酵,成本低,产物的得率和纯度较高,容易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微生物生产最重要的是种质资源,因此获得产品的新种质资源是各国争夺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

有报道推测荧光假单胞菌,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的同时也产生间苯三酚,但未见荧光假单胞菌产生间苯三酚的科研证实,也未见有关假单胞菌属其它种类菌产生间苯三酚的报道,更没有关于海洋生境微生物产生间苯三酚的科研报道。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微生物资源很丰富,而相对于开发时间较久的陆地微生物,这一生境宝贵资源的开发时间较短,发现有用化合物的机率相对较大,我们由渤海采集的海藻分离获得一株假单胞菌可以产生间苯三酚,该菌株对环境没有污染,菌株人 工培养容易,所需培养材料价格低廉,各地市场可随处购买,培养周期短,容易实现产业化,开发前景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株新发现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该菌能通过人工培养方法生产间苯三酚。发明充分利用了海洋微生物这一新开发的天然资源,菌株经测定生物学及化学特性稳定,容易培养,培养周期短,操作方法简便可行,对环境没有污染,所用原料廉价,生产成本低,容易实现产业化,开发前景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由渤海潮间带海藻分离获得了一株产间苯三酚新资源菌株,赛维瓦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菌株,菌株编号TBF-165,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934。

1)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5-20g/L,甘油7-10mL/L,K2HPO4,1.5-2.0g/L;MgSO4.7H2O 1.5-2.0g/L,NaCl 8.0-10.0g/L,pH 7.0-7.5,琼脂16-18g;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934的TBF-165菌株,接入在上述培养基置25℃-28℃培养常规培养40-48小时,菌落表面光滑不透明,浊黄红色,在MPDA培养基上菌落呈蓝色,菌体杆状,直或微弯曲,革兰氏染色阴性,0.4-1.3μm×1.4-5.0μm,无荚膜与芽胞,极生鞭毛。生理生化特征:TBF-165菌株能在5%-10%NaCl的环境生长,明胶酶试验、硝酸盐还原、接触酶试验为阳性;淀粉水解、VP试验、吲哚反应为阴性,能利用柠檬酸盐和丙酸盐,氧化葡萄糖产酸,不能水解尿素;

2)用常规诱变育种与驯化方法对TBF-165菌株进行改造,采用死亡率大于90%紫外(250nm)氯化锂(氯化锂2.0%)复合诱变处理条件,通过生物学菌落特征对比从诱变平板中初步选取菌株,选择的菌株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亲本菌株比较峰值确定产量高的菌株,选出的菌株,加入海藻粉10-12g/L,蛋白胨5-7g/L,甘油7-10mL/L;K2HPO4 1.5-2.0g/L;MgSO4.7H2O 1.5-2.0g/L,NaCl,15.0-20.0g/L,pH 7.0-7.5,25℃-28℃,驯化培养30小时,加入55℃水浴热激活10分钟,转入相同的固体培养基纯化为单克隆菌落,连续传代10代,选择生物学与化学性状稳定的菌株做为选育的高产菌株;

3)改造好的TBF-165菌株加入海藻粉10-12g/L,蛋白胨5-7g/L,甘油7-10mL/L;K2HPO4 1.5-2.0g/L;MgSO4.7H2O 1.5-2.0g/L,NaCl 15.0-20.0g/L,pH 7.0-7.5,25℃-28℃,琼脂16-18g,培养40-48小时,将固体培养基生长好的菌体刮下,接入不加琼脂的培养液,转速150rpm,振荡培养35-40小时为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接入所需体积 的上述培养液中(根据需要可逐级放大),25℃-28℃,150rpm,振荡培养65-72小时,获得发酵液,培养好的发酵液加入3倍的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即得到间苯三酚。选育的高产菌株产量由野生菌株原来的150mg/L提高到1126mg/L,提高了800.8%,菌株生物学与化学性状稳定

本发明有益效果:

1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一个产间苯三酚的新种质资源,为我国绿色生产国民经济需求量大的间苯三酚提供一个新途径;

2为基因控制产间苯三酚提供一个新基因资源。目前虽然有多种产间苯三酚基因报道,但海洋生境微生物生存环境特殊,此菌株具有明显的海洋环境生长特性,其控制间苯三酚产生的基因也是新的基因资源;

3与已报道的产间苯三酚菌株相比,该菌株生长温度低,可节省能源,能利用资源丰富廉价的海藻,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开发前景好,容易实现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野生菌株与高产菌株产生间苯三酚HPLC测试峰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步骤如下:

实施例1:TBF-165菌株的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试

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934的TBF-165菌株,经蛋白胨15-20g/L,甘油7-10mL/L;K2HPO4 1.5-2.0g/L;MgSO4.7H2O 1.5-2.0g/L,NaCl 20.0-30.0g/L,琼脂16-18g,pH 7.0-7.5,25℃-28℃,培养40-48小时,前期浊白色,后转变为浊红色,菌体杆状,直或微弯曲,革兰氏染色阴性,0.4-1.3μm×1.4-5.0μm,无荚膜与芽胞,极生鞭毛,常规生理生化测试结果如下表,结合16SrDNA测试结果,鉴定TBF-165菌株为假单胞菌属的赛维瓦尔Pseudomonas thivervalensis种。

菌株TBF-165生理生化特征

菌株培养40-48小时为一代,连续在相同培养基传代接种10代后,与原始菌株进行对比,各种性状相同,证明菌株生物学性状稳定。

实施例2:高产菌株的选育

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用常规诱变育种与驯化方法对TBF-165菌株进行,采用选取死亡率90%的处理条件为诱变合适条件,常规的紫外(250nm)氯化锂(氯化锂2.0%)复合诱变,通过生物学菌落特征对比从诱变平板中初步选取菌株,然后发酵提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选择产量高的菌株,选出的高产菌株加入海藻粉10-12g/L,蛋白胨5-7g/L,甘油7-10mL/L;K2HPO4 1.5-2.0g/L;MgSO4.7H2O 1.5-2.0g/L,NaCl 15.0-20.0g/L,pH 7.0-7.5,25℃-28℃,驯化培养30小时,加入55℃水浴热激活10分钟,转入相同的固体培养基,纯化培养为单克隆菌落,连续传代培养10代,用上述方法观察比较其生物学指标及间苯三酚产量是否变化,选择生物学与化学性状稳定的菌株做为选育菌株,经选择获得一株高产菌株,产量由野生菌株原来的150mg/L提高到1126mg/L,提高了800.8%,(参见图1)高产菌株生物学与化学性状稳定.

实施例3:TBF-165菌株的人工培养及提取

以保藏编号为:CGMCC No.TBF-165菌株在海藻粉10-12g/L,蛋白胨5-7g/L,甘油7-10mL/L;K2HPO4 1.5-2.0g/L;MgSO4.7H2O 1.5-2.0g/L,NaCl,15.0-20.0g/L,琼脂16-18g,pH 7.0-7.5,固体培养基25℃-28℃培养45-48小时,将固体培养基生长好的菌体刮下,接入与上配方相同不加琼脂的培养液,转速150rpm,振荡培养35-40小时为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接入所需体积的上述培养液中(根据需要可逐级放大),25℃-28℃,150rpm,振荡培养65-72小时,获得发酵液。培养好的发酵液用常规方法加入3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即得到间苯三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