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亲性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266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两亲性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其特征在于,其是一种具有蠕虫状微观形态的聚羧酸粒子的分散液;其组成包括两亲性聚羧酸纳米粒子和水;所述两亲性聚羧酸粒子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40000;

所述的两亲性聚羧酸粒子的微观形态为蠕虫状,其组成结构为内核-外冠两层;外冠层由亲水的聚合物链段A和聚合物链段B组成,内核层由疏水的聚合物链段C组成;通过聚合物在水相中的亲水-疏水作用,最终自组装成蠕虫状纳米粒子;两亲性聚羧酸粒子的内外两层聚合物通过共价键相连;

所述的聚合物链段A、B、C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通式;

其中,R1为-H或-COOH,R2为-H、-CH3或-CH2COOH,R3为-H或-CH3,R4为1~4个碳原子的烷基,x、y、n、p、q表示各重复单元的重复单元数。

2.权利要求1所述两亲性聚羧酸水泥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RAFT溶液聚合合成外层的含有RAFT功能末端的聚合物A和聚合物B,再以这些RAFT功能末端为反应位点通过RAFT乳液聚合合成聚合物链段C,即得到所述两亲性聚羧酸粒子,即本质上两亲性聚羧酸粒子是由两嵌段聚合物AC和BC在水中混合自组装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外冠层的制备:

(i)聚合物A的合成:将RAFT试剂、单体a、引发剂和水充分混合,保持聚合浓度为30~60%,在N2气氛下,升温至60-80℃,反应1~3h后即得聚合物A溶液;

(ii)聚合物B的合成:将RAFT试剂、单体b、引发剂和水充分混合,保持聚合浓度为50~100%,在N2气氛下,升温至60~80℃,反应1~3h后即得聚合物B溶液;

2)核-冠纳米粒子的制备:将步骤1)中制备的聚合物A、聚合物B与单体c、引发剂和水混合,在1000rpm速度下搅拌10~20min形成稳定乳液后,保持聚合浓度30~50%,在N2气氛下,升温至60~80℃,反应6~12h后,用35%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液pH为6~8,反应所得分散液无需提纯、浓缩、干燥等步骤,直接用作减水剂使用。

步骤1)中所述RAFT试剂为S,S'-双(2-甲基-2-丙酸基)三硫代碳酸酯(BDMAT)、2-(乙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EMP)、(4-氰基-4-[(乙基硫烷基硫羰基)硫烷基]戊酸(CETPA)中的一种;

步骤1-i)中所述单体a为不饱和酸,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i)中所述RAFT试剂、单体a、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为5:(50~200):1;

步骤1-ii)中所述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大单体,其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

步骤1-ii)中所述RAFT试剂、单体b、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为3:(30~50):1;

步骤2)中所述单体c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等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2)中所述聚合物A、聚合物B、单体c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5-2.8):(1.2~2.5):(100~250):1;

步骤1)和2)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偶氮二氰基戊酸(V-501),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VA-061)中的一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