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85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间歇本体丙烯聚合工艺简称“小本体”,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催生出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其方法是将精制后的丙烯和辅助物料按比例加入聚合釜后,用热水进行升温聚合,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停止聚合。未反应的丙烯送入高压丙烯冷凝器冷凝并送至回收丙烯罐供下一釜反应使用,固体聚丙烯粉料送入闪蒸釜。

其中,每一台聚合釜对应一台闪蒸釜,一台聚合釜和一台闪蒸釜组成一套间歇反应装置。在闪蒸釜中,通过多次抽真空、充氮气,使丙烯和聚丙烯分离,分离后的粉料送入包装工序,气相则送入低压丙烯回收系统或放空。卸料结束就完成一次生产操作,接着进行下一釜投料,如此往复。

现有的间歇本体丙烯聚合工艺具有设备投资小、流程简单、生产灵活等优点,目前仍在国内广泛存在。但是间歇本体丙烯聚合工艺的同釜每次投料以及釜与釜之间的反应条件有一定差异,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和发明难点并不在于通过设置全新的装置来得到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和发明难点在于仅对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进行较少的改造,即受到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结构的限制,就能够将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成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通过改造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得到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该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具有改造难度低、改造成本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所述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包括:连续反应装置,所述连续反应装置包括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聚合釜;受料罐,所述受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连续反应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所述受料罐为所述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聚合釜,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和多个闪蒸釜,所述受料罐的出料口通过多个第二管道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闪蒸釜的进料口相连,每个所述闪蒸釜为所述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闪蒸釜,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通过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一部分用作连续反应装置或连续反应装置的一部分,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该间歇聚合釜中的另一部分用作受料罐,且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闪蒸釜用作多个闪蒸釜,从而可以因地制宜地大量利用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装置,方便地、容易地将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成可以连续生产聚丙烯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

由于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可以连续地生产该聚丙烯粉料,因此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增加产能,降低劳动负荷。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具有改造难度低、改造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性高、产能大、劳动负荷小、生产操作条件稳定可控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连续反应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预聚合釜、液相本体聚合釜和气相聚合釜,所述液相本体聚合釜为所述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聚合釜,其中所述气相聚合釜的出料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受料罐的进料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预聚合釜为多个,所述液相本体聚合釜为多个,所述气相聚合釜为一个卧式釜,其中多个所述预聚合釜的出料口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液相本体聚合釜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气相聚合釜的进料口与每个所述液相本体聚合釜的出料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受料罐为多个,所述第一管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受料罐的进料口一一对应地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连续反应装置的出料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受料罐内设有用于连续地检测料位的料位检测器,所述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料位检测器和所述流量调节阀中的每一个相连,以便根据所述料位检测器的料位检测值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料位检测器具有上限料位值和下限料位值,其中所述料位检测器的料位检测值邻近或高于所述上限料位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增大,所述料位检测器的料位检测值邻近或低于所述下限料位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减小。

优选地,所述受料罐包括丙烯出口和回料口,所述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进一步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在所述受料罐内,所述搅拌器为所述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搅拌器;和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与所述受料罐的丙烯出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固体出口与所述受料罐的回料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为所述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旋风分离器。

优选地,所述受料罐的出料口与第三管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第二管道中的每一个相连,其中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和发明难点并不在于通过设置全新的装置来得到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和发明难点在于仅对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进行较少的改造,即受到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结构的限制,就能够将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成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包括连续反应装置110、受料罐120和多个闪蒸釜130。

连续反应装置110包括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聚合釜。受料罐120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141与连续反应装置110的出料口相连,受料罐120为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该间歇聚合釜。

受料罐120的出料口通过多个第二管道14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闪蒸釜130的进料口相连,每个闪蒸釜130为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闪蒸釜。也就是说,每个第二管道142的第一端与受料罐120的出料口相连,多个第二管道142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闪蒸釜130的进料口相连。其中,每个第一管道14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图中未示出),每个第二管道142上设有第二开关阀(图中未示出)。

也就是说,将现有的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该间歇聚合釜中的一部分改造为连续反应装置110或连续反应装置110的一部分,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该间歇聚合釜中的另一部分改造为受料罐120。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的工作过程。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的连续反应装置110连续地生产聚丙烯粉料,且连续反应装置110的出料口连续地输出该聚丙烯粉料。

由于连续反应装置110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141与受料罐120的进料口相连,因此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连续地向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当受料罐120为多个时,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轮流地向多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

具体而言,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先连续地向第一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待输送一定该聚丙烯粉料后,可以连续地向第二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第一个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可以通过多个第二管道142轮流地输送到与该第一个受料罐120相连(配合)的多个闪蒸釜130内。

待向第二个受料罐120输送一定该聚丙烯粉料后,可以连续地向第三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第二个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可以通过多个第二管道142输送到与该第二个受料罐120相连(配合)的多个闪蒸釜130内。以此类推,直至连续地向最后一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此时,第一个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的至少一部分已被输送到闪蒸釜130内,因此可以再次连续地向第一个受料罐120内输送该聚丙烯粉料。周而复始,从而可以实现连续地生产聚丙烯。

其中,连续反应装置110连续地向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并不是不间断地向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连续反应装置110连续地向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是指: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该第一开关阀打开第一预设时间且关闭第二预设时间,该时间周期连续地进行直至不再向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

优选地,该第一开关阀可以是时间控制阀,即该第一开关阀可以通过时间控制程序来控制。

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被轮流输送到与该受料罐120相连(配合)的多个闪蒸釜130内,其方式与连续反应装置110轮流向多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的方式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详细地描述。

其中,当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被输送到与该受料罐120配合的一个闪蒸釜130内时,该聚丙烯粉料可以被连续地输送到该闪蒸釜130内。该聚丙烯粉料可以被连续地输送到该闪蒸釜130内是指该聚丙烯粉料可以被不间断地输送到该闪蒸釜130内,即相应的该第二开关阀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直至不再向该闪蒸釜13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通过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一部分用作连续反应装置110或连续反应装置110的一部分,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该间歇聚合釜中的另一部分用作受料罐120,且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闪蒸釜用作多个闪蒸釜130,从而可以因地制宜地大量利用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装置,方便地、容易地将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成可以连续生产聚丙烯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

由于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可以连续地生产该聚丙烯粉料,因此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增加产能,降低劳动负荷。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具有改造难度低、改造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性高、产能大、劳动负荷小、生产操作条件稳定可控、产品牌号丰富、附加值高等优点。

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是已知的,即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连续反应装置。

此外,连续反应装置110也可以是发明人提供的新的连续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预聚合釜112、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和气相聚合釜113,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可以是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该间歇聚合釜。其中,气相聚合釜113的出料口可以通过第一管道141与受料罐120的进料口相连。

换言之,可以在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增加设置预聚合釜112和气相聚合釜113,从而可以形成新的连续反应装置110。

如图1所示,预聚合釜112可以是多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可以是多个,气相聚合釜113可以是一个卧式釜。其中,多个预聚合釜112的出料口可以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的进料口连通(例如通过管道),气相聚合釜113的进料口与每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的出料口连通(例如通过管道)。气相聚合釜113的出料口可以通过多个第一管道14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受料罐120的进料口相连。换言之,多个预聚合釜112并联,多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并联。

优选地,如图1所示,预聚合釜112可以是两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可以是两个。

下面参考图1描述利用连续反应装置110连续地生产该聚丙烯粉料的过程。

将达到聚合要求的原料丙烯与钛系催化剂、三乙基铝和给电子体分别输送到两个带有搅拌的预聚合釜112中,预聚合釜112可以是立式釜。在搅拌作用下,物料混合均匀并形成催化剂活性中心,然后开始预聚合反应。在3MPa-3.5MPa(G)压力、40℃-45℃温度下,预聚合时间为4-5分钟。

其中,钛系催化剂、三乙基铝、给电子体三者通过管线平均分配到两个预聚合釜112中。预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夹套和内冷管中的冷却水撤除。

经预聚合后的丙烯和具有活性的催化剂的混合物分别进入两个并联的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继续进行聚合反应。其中,聚合反应的压力为3MPa(G)-3.4MPa(G),温度为65℃-70℃,料位控制在35%-45%,物料停留时间为0.7小时-1小时。聚合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间歇本体聚合釜原有冷却水系统移除。新鲜氢气通过管线平均分配进入两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中。

两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可以使用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间歇聚合釜,不需要重新制造。两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内的浆液在各自液位的控制下依靠压差进入气相聚合釜113。

气相聚合釜113的聚合压力为2.6MPa(G)-2.8MPa(G)。由于来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的物料的压力较高,因此来自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的物料进入气相聚合釜113后的压力降较大,部分液相丙烯迅速气化,吸收部分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同时气化的液相丙烯开始进行气相聚合,停留时间为1小时-1.5小时。

气相聚合釜113是一个卧式带搅拌的容器。在正常操作时,气相聚合釜113被聚丙烯粉料半充满,搅拌使得粉料床层均匀混合,在氢气的调节下,实现分区反应。气相聚合釜113设有用于维持反应温度的夹套水系统。气相聚合釜113设有两个较大的气相分离区,减少气相物料夹带的粉尘量。气相聚合釜113气相设置有循环撤热系统,循环气经过冷凝器,气相凝结成液相后经凝液泵升压,分别从反应釜的不同反应区喷洒到粉料床层,依靠气化潜热控制反应温度。另一股循环气相送入间歇本体生产装置的高压丙烯回收系统,用以除去气相丙烯中的惰性组份,避免积累量过多影响反应活性。反应完全的物料夹带未反应的气相丙烯进入受料罐120,以便进行后处理。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受料罐120可以包括丙烯出口和回料口,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可以进一步包括搅拌器121和旋风分离器150。

搅拌器121可以设在受料罐120内,搅拌器121可以是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搅拌器。优选地,搅拌器121的桨叶型式改为螺带式,搅拌电机更换为与物料处理能力相匹配的电机。旋风分离器150的进料口可以与受料罐120的丙烯出口连通,旋风分离器150的固体出口可以与受料罐120的回料口连通。

当受料罐120为多个时,搅拌器121为多个且旋风分离器150为多个。也就是说,每个受料罐120内可以设有一个搅拌器121,旋风分离器150的数量可以等于受料罐120的数量,一个旋风分离器150与一个受料罐120配合。

通过在受料罐120内设置搅拌器121,从而可以在搅拌器121的搅拌作用下,析放出吸附在聚丙烯粉料中的丙烯气体。通过设置与受料罐120配合的旋风分离器150,从而可以去除该丙烯气体中的粉尘。

如图1所示,受料罐120可以是多个,第一管道141可以是多个,多个受料罐120的进料口可以一一对应地通过多个第一管道141与连续反应装置110的出料口相连。也就是说,每个第一管道141的第一端可以与连续反应装置110的出料口相连,多个第一管道141的第二端可以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受料罐120的进料口相连。

每个受料罐120的出料口可以通过多个第二管道142与多个闪蒸釜130的进料口相连。其中,每个第二管道142的第一端可以与受料罐120的出料口相连,多个第二管道142的第二端可以一一对应地与多个闪蒸釜130的进料口相连。由此一个受料罐120内的物料(聚丙烯粉料)可以被输送到多个闪蒸釜130内。其中,不同的受料罐120与不同的闪蒸釜130相连(配合)。

如图1所示,受料罐120的出料口可以与第三管道143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管道143的第二端可以与多个第二管道142中的每一个相连,第三管道143上可以设有流量调节阀(图中未示出)。

优选地,如图1所示,闪蒸釜130的数量可以是受料罐120的数量的两倍,每个受料罐120的出料口可以通过两个第二管道142与两个闪蒸釜130的进料口相连。

下面参考图1描述对该聚丙烯粉料进行后处理的过程。对该聚丙烯粉料进行后处理就是对该聚丙烯粉料进行气固分离。

气相聚合釜113可以连续地向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受料罐120为一个时)或轮流地向多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以便气相聚合釜113能够连续地输出该聚丙烯粉料。在受料罐120的搅拌器121的搅拌作用下,析放出吸附在该聚丙烯粉料中的丙烯气体。该丙烯气体进入到旋风分离器150内,并在旋风分离器150内初步除去粉尘。初步除去粉尘的该丙烯气体送入间歇本体生产装置的丙烯回收系统。

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被轮流输送到与该受料罐120配合的多个闪蒸釜130内。

每个闪蒸釜130经历“受料罐120下料-第一次丙烯至低压回收系统-丙烯抽真空-充氮气-氮气放空-氮气抽真空-氮气压料至包装-置换釜出料”过程。其中,一个闪蒸釜130受料满开始进行气固分离操作时,另一个闪蒸釜130则刚刚开始受料。多个闪蒸釜130轮流地受料,多个闪蒸釜130轮流地进行气固分离操作。

优选地,在闪蒸釜130受料后进行抽真空的过程中,可以向闪蒸釜130内通入微量的脱盐水或蒸汽,以便使残留的三乙基铝失去活性,从而保证送入包装的聚丙烯粉料更加安全。离开闪蒸釜130的丙烯气含量较高的气相去真空泵,并最终进入丙烯回收系统,含微量丙烯的气相经分析合格后通过真空泵放空。

其他的受料罐120和闪蒸釜130的操作过程与上述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因此不再描述。通过批量轮流(交替)操作,多个闪蒸釜130的出料可以满足反应系统连续化操作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受料罐120内可以设有用于连续地检测料位的料位检测器。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与该料位检测器和该流量调节阀中的每一个相连,以便根据该料位检测器的料位检测值控制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劳动负荷。

优选地,该料位检测器可以是能够测定连续料位的射频导纳型料位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该料位检测器具有上限料位值和下限料位值。该料位检测器的料位检测值邻近或高于该上限料位值时,该控制器控制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增大,该料位检测器的料位检测值邻近或低于该下限料位值时,该控制器控制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减小。由此可以使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更加便于控制。

具体而言,当向第一个受料罐120输送该聚丙烯粉料时,与第一个受料罐120相连的第一管道141上的第一开关阀打开。随着该聚丙烯粉料的输入,第一个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不断上升。当该料位检测器检测到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较高时,即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邻近或高于该上限料位值时,该控制器可以控制与第一个受料罐120相连的第三管道143上的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变大,以便第一个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下降到设定范围内。

随着第三管道143上的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变大或第一个受料罐120的进料中断,第一个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不断下降。当该料位检测器检测到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较低时,即该聚丙烯粉料的料位邻近或低于该下限料位值时,该控制器可以控制与第一个受料罐120相连的第三管道143上的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变小。

在这个过程中,受料罐120的操作方式是连续的,闪蒸釜130的操作方式是批量的。也就是说,与受料罐120相连的第三管道143上的该流量调节阀始终是打开的(该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是可以改变的),与受料罐120相连的多个第二管道142上的多个该第二开关阀是轮流打开的。换言之,受料罐120连续地出料,与该受料罐120相连(配合)的闪蒸釜130间歇(批量)的受料。

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料罐120的料位可以被稳定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他受料罐120的操作过程与上述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详细地描述。

当受料罐120的数量较多时,可以通过设定第一管道141上的该第一开关阀开启时间间隔,程序控制向多个受料罐120中轮流受料,只要保证连续反应装置110能够连续地输出该聚丙烯粉料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方法。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一部分用作连续反应装置110;

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其余部分用作受料罐120,其中使受料罐120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141与连续反应装置110的出料口相连,并在第一管道141上设置第一开关阀;和

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闪蒸釜用作多个闪蒸釜130,使受料罐120的出料口通过多个第二管道14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闪蒸釜130的进料口相连,并在每个第二管道142上设置第二开关阀。

其中,上述步骤并无先后顺序。例如,可以先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其余部分用作受料罐120,再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一部分用作连续反应装置1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方法通过将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中的一部分用作连续反应装置110或连续反应装置110的一部分,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该间歇聚合釜中的另一部分用作受料罐120,且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闪蒸釜用作多个闪蒸釜130,从而可以因地制宜地大量利用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装置,方便地、容易地将现有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成可以连续生产聚丙烯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

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改造方法具有改造难度低、改造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增大产能、降低劳动负荷、丰富产品牌号、提高附加值、使生产操作条件稳定可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将该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设备的多个间歇聚合釜的该一部分用作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增加设置预聚合釜112和气相聚合釜113,使预聚合釜112的出料口与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的进料口连通、液相本体聚合釜111的出料口与气相聚合釜113的进料口连通、气相聚合釜113的出料口与受料罐120的进料口连通。换言之,连续反应装置110可以包括预聚合釜112、液相本体聚合釜111和气相聚合釜1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的操作方法。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连续反应装置110连续地生产聚丙烯粉料;

将生产的该聚丙烯粉料连续地输送到受料罐120内;和

将受料罐120内的该聚丙烯粉料轮流地输送到多个闪蒸釜130内(即与该受料罐120相连的多个闪蒸釜130),以便在闪蒸釜130内进行闪蒸。

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丙烯连续生产设备10的操作方法,从而可以连续地生产聚丙烯粉料,具有产品质量稳定性高、产能大、劳动负荷小、生产操作条件稳定可控、产品牌号丰富、附加值高等优点。

优选地,受料罐120可以是多个,将生产的该聚丙烯粉料轮流地输送到多个受料罐12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