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54882发布日期:2018-07-04 02:54阅读:10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淡紫拟青霉属于内寄生性真菌,是一些植物寄生线虫的重要天敌,能够寄生于卵,也能侵染幼虫和雌虫,可明显减轻多种作物根结线虫、胞囊线虫、茎线虫等植物线虫病的危害。

根瘤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侵染豆科植物根部或茎部后形成根瘤或茎瘤,以共生体形式固定空气中的n2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nh4+。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具有固氮能力强、固氮量大、抗逆能力强的优点,是生物固氮中效率最高的体系,固氮量约占生物固氮总量的65%。利用生物固氮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等。

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化学肥料、过度垦殖、单一的耕作制度引起的土壤退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土壤中的腐殖质减少是重要原因。此外,线虫、胞囊线虫、茎线虫等植物线虫病的危害也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包括以下组分: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以及大豆根瘤菌。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中,所述淡紫拟青霉为本领域中常用的淡紫拟青霉;更优选地,所述淡紫拟青霉的保藏编号为ccmccno.8450。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中,所述大豆根瘤菌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大豆根瘤菌;更优选地,所述大豆根瘤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1.2550。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中,所述芽孢杆菌为本领域中常用的芽孢杆菌;更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1.3358。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中,所述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以及大豆根瘤菌的活菌数各自为108~109cfu/g。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淡紫拟青霉菌种活化后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2)活化大豆根瘤菌,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3)将芽孢杆菌活菌溶于水溶液中;

4)合并步骤1)~步骤3)的菌液,混合菌液浓缩离心;

5)将混合浓缩离心菌液加入营养液,即得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淡紫拟青霉的保藏编号为ccmccno.8450;所述大豆根瘤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1.2550;所述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1.3358。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步骤3)中淡紫拟青霉菌种、大豆根瘤菌与芽孢杆菌活菌粉的活菌数各自为108~109cfu/g;所述步骤5)中l混合浓缩离心菌液与营养液的比例为2:1体积比;优选地,本发明所述营养液为植物生长营养液,更优选的为市售的aron-hoagland营养液;本发明中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中营养液的体积百分含量优选的为45~55%,更优选的为50%。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培养条件为35~39℃,120~130rpm培养15~20h。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培养条件为35~39℃,120~130rpm培养15~20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本发明以淡紫拟青霉菌和大豆根瘤菌为主要成分,并加入芽孢杆菌形成复合菌群。三种菌混合,通过浓缩离心后,进入营养液制得复合菌液。复合菌液可以调节土壤菌群结构,淡紫拟青霉菌可减轻多种作物根结线虫、胞囊线虫、茎线虫等植物线虫病的危害,此外复合菌液可以起到固氮作用和杀灭病菌等作用。

本发明意外发现通过三种菌群的配合调节了土壤中生态菌群,使得复合菌液可以促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形成腐殖质,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打破土壤板结和压实,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营养成分的释放,提高土壤控肥能力,调节土壤ph,调节微生物菌群结构,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增强植物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并促进其生长,达到改良土壤效果,进而具有保护土壤、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产生丰富的代谢物和抑制有害菌等作用,从而起到对植物的生长和保护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长。通过后续实施例证明本发明的复合菌液具有良好增产增重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菌株为本领域常用菌株,市购可得;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述淡紫拟青霉的保藏编号为ccmccno.8450;所述大豆根瘤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1.2550;所述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1.3358。

实施例1

1)淡紫拟青霉培养:取2环活化的淡紫拟青霉菌种,接入装量为100ml液体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0℃,126rpm培养18h。

2)大豆根瘤菌培养:取2环活化大豆根瘤菌的菌种,接入装量为100ml液体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7℃,126rpm培养18h。

3)芽孢杆菌菌液:取5g商用芽孢杆菌粉溶于100ml水溶液当中。

4)将上述三步菌液合并,得300ml混合菌液,通过浓缩离心成200ml菌液,所述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以及大豆根瘤菌的活菌数各自为108~109cfu/g。

5)将200ml混合浓缩离心菌液按2:1体积比,加入50%体积aron-hoagland营养液,即得300ml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获得的淡紫拟青霉复合菌液,与淡紫拟青霉(保藏编号为ccmccno.8450)、大豆根瘤菌(保藏编号为cgmcc1.2550),芽孢杆菌(保藏编号cgmcc1.3358)的单独菌液(相同活菌数)相比,处理土壤后发现对土壤腐殖质增加19%,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的效果。

通过培育相同品种马铃薯发现,本发明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双歧杆菌的复合菌液,与3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双歧杆菌的单独菌液相比,马铃薯增重25%。

通过培育相同品种小麦发现,本发明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双歧杆菌的复合菌液,与3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双歧杆菌的任意两种菌液相比,小麦增重15%以上。

通过培育相同品种西红柿发现,本发明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双歧杆菌的复合菌液,与市售农家肥相比,增重1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