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559849阅读:来源:国知局
210~300°C。进 料速度:l〇kg/h,螺杆转速:120rpm,原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为20秒。PC在共混挤出前 在120°C下真空干燥4小时;A1在80°C下真空干燥3小时。
[0028] 本发明中Izod缺口冲击强度测定方法是ASTM D256。耐热温度测定方法一是ASTM D648,1.82MPa载荷,耐热温度测定方法二是ISO 306 B50上述制得的粒料在注塑机中被注 塑成型为性能测试样条,所用模具为Axxicon公司生产,样品在注塑前都在90°C下干燥2~ 4小时。
[0029] 【实施例2】
[0030] 按实施例1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所选用ABS。本实施例所选用的ABS (A2),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生产,N-苯基马来 酰亚胺含量为4%,橡胶含量14%,体均粒径1 μ m。
[0031] 【比较例1】
[0032] 按实施例1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所选用ABS。本实施例所选用的ABS (B1),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生产,N-苯基马来 酰亚胺含量为〇 %,橡胶含量11 %,体均粒径1. 1 μ m。
[0033] 【比较例2】
[0034] 按比较例1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 是加入了 SMA(Cl)。本比较例所选用的SMA的马来酸酐含量为18%,本比较例中加入的 SMA(Cl)为 1 份。
[0035] 【比较例3】
[0036] 按比较例2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了 SMA(Cl)的含量。本比较例中加入的SMA(Cl)为3份。
[0037] 【比较例4】
[0038] 按比较例2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了 SMA(Cl)的含量。本比较例中加入的SMA(Cl)为7份。
[0039] 【比较例5】
[0040] 按实施例1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所选用ABS。本实施例所选用的ABS (B2),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生产,N-苯基马来 酰亚胺含量为〇 %,橡胶含量13 %,体均粒径1 μ m。
[0041] 【比较例6】
[0042] 按比较例5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加入了 SMA(Cl)。本比较例中加入的SMA(Cl)为1份。
[0043] 【比较例7】
[0044] 按比较例5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了 SMA(Cl)的含量。本比较例中加入的SMA(Cl)为3份。
[0045] 【比较例8】
[0046] 按比较例5的步骤、条件、测试方法制备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只是 改变了 SMA(Cl)的含量。本比较例中加入的SMA(Cl)为7份。
[0049] 从表1中的实施例1、2与比较例1、5可以看出,未加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PC/ABS 合金的冲击强度最高为713J/m,HDT最高为105. 8°C,VST最高为125. 3°C ;而本发明中加入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ABS和PC共混制得的合金的冲击强度最高为767J/m,HDT最高109°C, VST最高128. 4°C,其冲击性能均优于前者,而耐热性较前者显著提高。分别从比较例1~ 4以及比较例5~8可以看出,SMA加入后PC/ABS冲击强度持续增加,而耐热性变化不大, 且从比较例4以及比较例7、8可以看出,SMA加入0. 3~0. 7份时,合金的冲击强度大幅提 高,最高达997J/m,但是VST均有所下降。
【主权项】
1. 一种聚碳酸酯/ABS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a) 50~99份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8)X104g/mol; b)l~50份本体法ABS,其中,以重量百分数计,N-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1%~10%, 橡胶含量5 %~20 %,ABS体均粒径1~10μm; c) 0. 01~1份抗氧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重量份数为 50~9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 为(2 ~6)X104g/mo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法ABS重量份数为 10~50份。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体法ABS中,以重量百分 数计,N-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1 %~6%,橡胶含量8%~15%。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聚碳酸酯/ABS合金,其特征在于抗氧剂选 自酚类、亚磷酸酯类、硫代酯类抗氧剂。7. -种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聚碳酸酯/ABS合金,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任一所 述的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制得。8. -种权利要求7所述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聚碳酸酯/ABS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 将所需量的聚碳酸酯、ABS及抗氧剂预混得到混合料; b) 将上述混合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切粒,干燥后得到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 的PC/ABS合金。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 螺杆的挤出温度为210~300°C。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PC/ABS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100-200rp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冲击性和耐热性的聚碳酸酯/ABS合金,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碳酸酯/ABS合金中使用相容剂不能平衡冲击性能和耐热性能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聚碳酸酯/ABS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50~99份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8)×104g/mol;b)1~50份本体法ABS,以重量百分数计N-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1%~10%,橡胶含量5%~20%,体均粒径1~10μm;c)0.01~1份抗氧剂共混挤出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用聚碳酸酯/ABS合金等的工业生产中。
【IPC分类】C08L69/00, C08L55/02, B29C47/92
【公开号】CN105315638
【申请号】CN201410353240
【发明人】胡圳, 白瑜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