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857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将所得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PGMA聚合物种子;
[0051 ] (2)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的制备
[0052]将PGMA聚合物种子分散在质量分数为0.3%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配成I%的聚合物种子乳液,向其中加入助溶胀剂及单体I,其中助溶胀剂、单体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5:5:1;再将上述聚合物种子乳液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锥形瓶中,在40°C水浴中,磁力搅拌24h,即得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
[0053](3)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合成各向异性微粒
[0054]将步骤2中得到的单体-溶胀粒子乳液移至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其中加入引发剂及单体II,其中引发剂、单体I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0.05:5:1;然后将上述体系升温至80°C,2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12h;将所得到的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形貌可控单分散各向异性微粒。
[0055]实施例4: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
[0056](I)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聚合物种子的制备:
[0057]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醇/水溶液,其中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0:1,至于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溶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其中引发剂占GMA质量的1.5%,GMA与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0°C,在2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12h;将所得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PGMA聚合物种子;
[0058](2)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的制备
[0059]将PGMA聚合物种子分散在质量分数为0.25%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配成2%的聚合物种子乳液,向其中加入助溶胀剂及单体I,其中助溶胀剂、单体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5:3:1;再将上述聚合物种子乳液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锥形瓶中,在45°C水浴中,磁力搅拌48h,即得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
[0060](3)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合成各向异性微粒
[0061]将步骤2中得到的单体-溶胀粒子乳液移至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其中加入引发剂及单体II,其中引发剂、单体I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0.04:4:1;然后将上述体系升温至70°C,3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1h;将所得到的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形貌可控单分散各向异性微粒。
[0062]实施例5: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
[0063](I)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聚合物种子的制备:
[0064]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醇/水溶液,其中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至于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溶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其中引发剂占GMA质量的1.0%,GMA与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0°C,在15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12h;将所得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PGMA聚合物种子;
[0065](2)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的制备
[0066]将PGMA聚合物种子分散在质量分数为0.3%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配成3%的聚合物种子乳液,向其中加入助溶胀剂及单体I,其中助溶胀剂、单体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6:3:1;再将上述聚合物种子乳液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锥形瓶中,在30°C水浴中,磁力搅拌24h,即得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
[0067 ] (3)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合成各向异性微粒
[0068]将步骤2中得到的单体-溶胀粒子乳液移至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其中加入引发剂及单体II,其中引发剂、单体I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0.02:2:1;然后将上述体系升温至80°C,3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8h;将所得到的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形貌可控单分散各向异性微粒。
[0069]实施例6: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
[0070](I)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聚合物种子的制备:
[0071 ] 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醇/水溶液,其中醇和水的体积比为9:1,至于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溶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其中引发剂占GMA质量的1.5%,GMA与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7;然后将体系升温至70°C,在lOO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1h;将所得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PGMA聚合物种子;
[0072 ] (2)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的制备
[0073]将PGMA聚合物种子分散在质量分数为0.2%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配成I%的聚合物种子乳液,向其中加入助溶胀剂及单体I,其中助溶胀剂、单体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10:6:1;再将上述聚合物种子乳液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锥形瓶中,在40°C水浴中,磁力搅拌24h,即得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
[0074](3)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合成各向异性微粒
[0075]将步骤2中得到的单体-溶胀粒子乳液移至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三口瓶中,向其中加入引发剂及单体II,其中引发剂、单体I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0.04:5:1;然后将上述体系升温至80°C,2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1h;将所得到的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得形貌可控单分散各向异性微粒。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聚合物种子的制备: 向质量分数为2?7%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醇/水溶液中加入溶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然后将体系升温至70?80°C,在100?3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8?12h;将所得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制得PGMA聚合物种子; 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醇/水溶液中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10:1 ; 所述引发剂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质量的0.5?1.5%; 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3?7; 步骤2、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的制备: 将PGMA聚合物种子分散在质量分数为0.1 %?1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配成I?5%的聚合物种子乳液,再加入助溶胀剂及单体I后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锥形瓶中,在20?60°C水浴中,磁力搅拌12?48h,即制得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 所述助溶胀剂、单体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3?10:1?10:1; 所述单体I为苯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α_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 步骤3、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合成各向异性微粒: 将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乳液移至配有机械搅拌及冷凝装置的容器,再加入引发剂及单体II,然后将上述体系升温至65?80°C,100?300r/min机械搅拌下反应5?12h;将所得到的产物经乙醇、水各洗涤3次,干燥,即制得形貌可控单分散各向异性微粒; 所述引发剂、单体II与聚合物种子的质量比为0.003?0.05:0.5?10:1; 所述单体II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或丙烯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庚腈或偶氮二异丁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I为苯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胀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苯、1-氯代十二烷、己二酸二正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II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以及丙烯腈中的几种。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不对称单体-溶胀非交联种子粒子乳液聚合合成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方法,以非交联的单分散聚合物粒子为种子粒子,利用改进的双重溶胀聚合技术得到表面附着液体凸起的不对称单体-溶胀粒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得到形貌可控各向异性微粒。本发明所制备的各向异性微粒在光反射、自组装、催化剂载体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固定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且本发明将对于种子聚合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IPC分类】C08F212/12, C08F220/32, C08F220/14, C08F212/08, C08F220/44, C08F2/26, C08F2/30, C08F220/18, C08F265/04, C08F212/14
【公开号】CN105622852
【申请号】CN201511024661
【发明人】张秋禹, 田雷, 赵盼盼, 张宝亮, 张和鹏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