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63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变焦的汽车前照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它包括聚光筒、设于聚光筒内的光源和驱动光源在聚光筒内产生位移的驱动装置、装配于聚光筒光束射出口的光束输出变形机构及控制该机构开合的控制装置,所述光源固装于驱动装置的驱动体的前端,控制装置装配与聚光筒光束输出口的外侧,控制装置的输出端接光束输出变形机构。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本装置将汽车的前照灯装配在一聚光筒内,并可在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在聚光筒内产生前后移动,从而可使光源产生的光束经聚光筒聚光后已一可控的聚光束照射于汽车的前方,其光束的照射宽度在10度至120度内可调。因而该光束仅能照射在自身汽车运行前方的路面,而不影响相向行使的车辆,有效地克服了车辆交会时由于对方车辆灯光照射对司乘人员造成眩目的影响。同时在聚光筒的输出口还加装了光束输出变形机构,该机构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可控制光束输出口的开合大小和形状,从而可方便的调整光束输出的强弱和光束的变形,有效地克服了光束的发散角。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束控制器的电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光器手动、自动开合控制器的电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遮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拨段开关拨置3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手动控制器由按键开关AN1、AN2、继电器J3-J6、行程开关A3、A4、和驱动电机M1组成,如图2所示,继电器J3的常开接点J3-1和按键开关AN1并联后与继电器J3、行程开关A3串联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J4-1和按键开关AN2并联后与继电器J4、行程开关A4串联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3的常开接点J3-2与继电器J5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J4-2与继电器J6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J5-1接于电源与电机M1的控制端间,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J6-1接于电源与电机M1的控制端间。使用时,将驾驶内的自动、手动开关拨至手动位置,手动电路接通,按下按键AN1,继电器J3的电工作,继电器J3的常开接点J3-1接通自保,继电器J3的常开接点J3-2闭合,继电器J5得电动作,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J5-1接通,即接通电源的正极与驱动电机M1的正向控制端,驱动电机M1得电正向转动,驱动电机M1的转动带动光源2沿聚光筒1向后收缩。当光源2接触到行程开关A1时,使得行程开关A1打开,继电器J1失电,常开接点J1-1打开,继电器J5失电,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J5-1断开,驱动电机M1停转。从而使得光源2照射出的光束经聚光筒1的聚焦后以一圆柱状的形状仅照射在运行汽车前方200米的路面上,其圆柱状光束的直径为4-6米,不影响对面行驶的车辆的运行。当需要正常使用汽车前照灯照射时,按下按键AN2,继电器J4的电工作,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J4-1闭合自保,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J4-2闭合,继电器J6得电工作,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J6-1闭合,即接通电源的正极与驱动电机M1的反向控制端,驱动电机M1得电反向转动,驱动电机M1的转动带动光源2沿聚光筒1向前移动。当光源2接触到行程开关A4时,使得行程开关A4打开,继电器J4失电,常开接点J4-2打开,继电器J6失电,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J6-1断开,驱动电机M1停转。从而使得光源2恢复正常照射。
为了更进一步控制光束输出的聚焦,本实用新型在聚光筒1的光束输出口配装了一个可使光束输出变形的遮光器6,该遮光器6为一上下开合的遮光罩式结构,如图4所示,也可为百叶窗(如


图1所示)或照相机快门式结构。该遮光器6由一控制光束输出变形的控制装置控制其开合,所说的控制装置包括机械驱动机构和开合控制器,机械驱动机构由一驱动电机M2和变速齿轮组组成,驱动电机M2与变速轮1啮合连接,变速轮1与遮光罩驱动齿轮2、3依次啮合连接,上下遮光罩分别固装于驱动齿轮2、3上。工作时,驱动电机M2驱动变速轮1转动,同时变速轮1带动驱动齿轮2、3转动,即驱动上下遮光罩产生开合动作,使遮光器6打开或闭合。夜间遮光器6的打开可有效地改变输出光束的照射形状和光束的聚焦。白天遮光器6的闭合可有效地防止汽车运行时污物撞击聚光筒1前端的防护玻璃。遮光器6的开合由开合控制器控制,开合控制器包括手动开合控制器和自动开合控制器两种控制方式,所述自动开合控制器由由电阻R4-R6、电容C2、二极管D2、光敏二极管6D2、继电器J7-J10、行程开关A5、A6和555时基电路U2组成,如图3所示,所述的光敏二极管GD2经电阻R5接于555时基电路U2的输入端,继电器J7与二极管D2并联后再接于555时基电路U2的输出端,继电器J7的常闭接点J7-1与继电器J8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7的常开接点J7-2与继电器J9、行程开关A5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J8-1与继电器J10、行程开关A6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J9-1接于电源与驱动电机M2的控制端间,继电器J10的常开接点J10-1接于电源与驱动电机M2的控制端间。工作时,当外部的强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GD2时,其光敏二极管GD2内阻减小,使得555时基电路的2脚为低电平,3脚输出高电平,接于该输出脚的继电器J7得电工作,继电器J7的常闭接点J7-1打开,常开接点J7-2闭合,使得继电器J9得电,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J9-1闭合,即接通电源的正极与驱动电机M2的正向控制端,驱动电机M2得电正向转动,驱动电机M2的转动带动遮光器7打开。当遮光器7接触到行程开关A5时,使得行程开关A5打开,继电器J9失电,常开接点J9-1打开,驱动电机M2停转。从而使得光源2照射出的光束经遮光器7的输出口聚焦后照射在运行汽车前方的路面上。反之,当外部的光照较弱时,其光敏二极管GD2内阻增大,使得555时基电路的2脚为高电平,3脚输出低电平,接于该输出脚的继电器J7失电,继电器J7的常闭接点J7-1闭合,使得继电器J8回路接通,继电器J8得电,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J8-1闭合,使得继电器J10回路接通,继电器J10的常开接点J10-1闭合,即接通电源的正极与驱动电机M2的反向控制端,驱动电机M2得电反向转动,驱动电机M2的转动带动遮光器6闭合。当遮光器6接触到行程开关A6时,使得行程开关A6打开,继电器J10失电,常开接点J10-1打开,驱动电机M2停转。
手动开合控制器由继电器J9、J10、行程开关A5、A6、二极管D3-D7和拨段开关KG组成,如图3所示,继电器J9与行程开关A5和拨段开关KG分别经二极管D3-D7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10与行程开关A6和拨段开关KG分别经二极管D3-D7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驱动电机M2经一变速齿轮组与拨段开关KG的活动触点连接,拨段开关KG的定触点0-4经二极管D3-D7接地,继电器J9、J10的常开接点J9-1、J10-1接于电源与电机M2的控制端间,行程开关A5、A6分别装配于遮光板的两端头位置。使用时,先将汽车的前照灯总开关打开,再把控制遮光器6开合的开关按到手动位置,拨动拨段开关KG,如从“0”位转换到“3”位时,如图5所示,拨段开关KG的活动触点B2与定触点3接通,定触点3经二极管D7接地,继电器J9的回路接通,继电器J9得电工作,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J9-1闭合,接通电源的正极与驱动电机M2的正向控制端,驱动电机M2得电正向转动,驱动电机M2的转动带动遮光器7向打开方向动作。当电机M2转动时经变速齿轮1、2带动活动触点转动,使两活动触点B1、B2间的空位移至定触点“3”位时,即隔断定触点“3”与活动触点间的连接,继电器J9失电,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J9-1打开,驱动电机M2停转。当拨动拨段开关KG旋转到其它位置时,其工作原理同上,不再重述。
为了使驾驶员操作使用本实用新型方便,控制本装置的两组手动和自动转换开关都设于驾驶室内的操作盘上。使用时先打开灯光总开关后,再操作控制本装置的两组手动和自动转换开关,本实用新型即可对汽车前照灯输出的光束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聚光筒、设于聚光筒内的光源和驱动光源在聚光筒内产生位移的驱动装置QDZ、装配于聚光筒光束射出口的光束输出变形机构BXJG及控制该机构开合的控制装置KZ,所述光源固装于驱动装置QDZ的驱动体的前端,控制装置KZ装配与聚光筒光束输出口的外侧,控制装置KZ的输出端接光束输出变形机构BXJ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源驱动装置QDZ由机械传动机构和光束控制器组成,机械传动机构由固装于聚光筒内壁上的传动齿条或丝杠和设于聚光筒内壁上的滑道及固装于光源上的驱动电机M1构成,光束控制器的输出接驱动电机M1电源的控制端,固装于光源上的滑轮与滑轨道间滑动连接,驱动电机M1经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或丝杠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束控制器由自动控制器和手动控制器组成,自动控制器由电阻R1-R3、电容C1、二极管D1、里程表转速开关SA、光敏二极管GD1、继电器J1、J2、J5、J6、行程开关A1、A2、驱动电机M1和555时基电路U1组成,里程表转速开关SA和光敏二极管GD1并联接后经电阻R2连接555时基电路U1的输入端,继电器J1与行程开关A1串联后再与二极管D1并联接于555时基电路U1的输出端,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J1-0与继电器J2、行程开关A2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3和继电器J1的常开接点J3-2、J1-1并联后与继电器J5串联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4和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J4-2、J2-1并联后与继电器J6串联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J5-1接于电源与电机M1的控制端间,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J-1接于电源与电机M1的控制端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动控制器由按键开关AN1、AN2、继电器J3-J6、行程开关A3、A4、和驱动电机M1组成,继电器J3的常开接点J3-1和按键开关AN1并联后与继电器J3、行程开关A3串联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J4-1和按键开关AN2并联后与继电器J4、行程开关A4串联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3的常开接点J3-2与继电器J5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J4-2与继电器J6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J5-1接于电源与电机M1的控制端间,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J6-1接于电源与电机M1的控制端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束输出变形机构BXJG为一板式、折伸帘、百叶窗或照相机快门式之一结构的遮光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光束输出变形的控制装置KZ包括机械驱动机构和控制遮光器开合的控制器,所述机械驱动机构由一驱动电机M2、变速齿轮1和驱动杆,驱动电机M2经变速齿轮1与驱动杆连接,驱动杆装配与遮光器上,开合控制器的输出接驱动电机M2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控制遮光器的开合控制器包括手动开合控制器和自动开合控制器,所述自动开合控制器由电阻R4-R6、电容C2、二极管D2、光敏二极管GD2、继电器J7-J10、行程开关A5、A6和555时基电路U2组成,所述的光敏二极管GD2经电阻R5接于555时基电路U2的输入端,继电器J7与二极管D2并联后再接于555时基电路U2的输出端,继电器J7的常闭接点J7-1与继电器J8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7的常开接点J7-2与继电器J9、行程开关A5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J8-1与继电器J10、行程开关A6串联后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J9-1接于电源与驱动电机M2的控制端间,继电器J10的常开接点J10-1接于电源与驱动电机M2的控制端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动开合控制器由继电器J9、J10、行程开关A5、A6、二极管D3-D7和拨段开关KG组成,继电器J9与行程开关A5和拨段开关KG分别经二极管D3-D7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继电器J10与行程开关A6和拨段开关KG分别经二极管D3-D7串联后再接于电源输出的两端,驱动电机M2经一变速齿轮组与拨段开关KG的活动触点连接,拨段开关KG的定触点0-4经二极管D3-D7接地,继电器J9、J10的常开接点J9-1、J10-1接于电源与电机M2的控制端间,行程开关A5、A6分别装配于遮光板的两端头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变焦的汽车前照灯,该自动变焦汽车前照灯包括聚光筒、设于聚光筒内的光源和驱动光源在聚光筒内产生位移的驱动装置QDZ、装配于聚光筒光束射出口的光束输出变形机构BXJG及控制该机构开合的控制装置KZ,所述光源固装于驱动装置QDZ的驱动体的前端,控制装置KZ装配与聚光筒光束输出口的外侧,控制装置KZ的输出端接光束输出变形机构BXJG。本装置将汽车的前照灯装配在一聚光筒内,并可在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在聚光筒内产生前后移动,从而可使光源产生的光束经聚光筒聚光后已一可控的聚光束照射于汽车的前方,其光束的照射宽度在10度至120度内可调。因而该光束仅能照射在自身汽车运行前方的路面,而不影响相向行驶的车辆,有效地克服了车辆交会时由于对方车辆灯光照射对司乘人员造成眩目的影响。同时在聚光筒的输出口还加装了光束输出变形机构,该机构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可控制光束输出口的开合大小和形状,从而可方便的调整光束输出的强弱和光束的变形,有效地克服了光束的发散角。
文档编号B60Q1/04GK2598801SQ02288570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藏虎 申请人:张藏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