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41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方便于用手来控制的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当我们将电动车停止在一个坡面上时,由于电动车重力的作用,此时使电动车会延着坡面下滑,这时会给驾车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使电动车在停止时不会再运动,增强电动车的安全性,我们在电动车上往往安装有手动电子刹车装置,这样便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然而现有的手动电子刹车装置是设置在电动车的尾部,当我们要使用上述手动电子刹车装置时,驾车者必须下车,走到车子后面,再扳动该电子刹车,因此,给我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在驾车者在驾驶的过程中,如果此时电控系统突然失灵,致使我们不能及时停住电动车,这时驾车者不可能下车走到车子后面扳动该电子刹车,所以,会给驾车者带来很大的危险,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我们可将该装置直接安装在车座的下面,这样就可以让驾车者不用下车,也可方便的用手来控制电子刹车,其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外侧向外延伸有一限位台阶,一转轴穿过限位板并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上,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操纵手柄,在紧靠限位板一侧的转轴上固定有旋转臂,一扭簧以一定预紧推力和扭力安装在旋转臂一侧的转轴和支撑座上,旋转臂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连接杆,旋转臂上还设置有与限位台阶配合定位的限位结构,连接杆下方开有长孔,长孔中设置有连接电子刹车控制柄的活动铰接结构,且活动铰接结构可在长孔中滑动。
进一步地改进,上述的支撑座其两端设有侧壁,限位板设置在支撑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转轴穿过侧壁和限位板而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撑座上,这样可以使转轴定位更准确,且使整体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改进,是上活动铰接结构包括有内六角螺栓、锁紧螺母,所述的内六角螺栓穿过通孔,再通过锁紧螺母将电子刹车控制柄连接在连接杆上,在所述内六角螺栓和锁紧螺母之间还设置有塑胶套和垫圈,该连接结构所涉及的元件都是一些常用的元件,成本低,装配也简单方便,而且我们在垫圈之间的内六角螺栓上还设置有塑胶套,这样可以消除该连接结构在长孔内上下运动而带来的噪音。
上述的旋转臂是通过轴套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轴套则通过紧定螺钉而固定在转轴上的,且轴套和旋转臂是固定连接成一体的,这样可以使旋转臂与转轴之间的组装方便。
上述的扭簧套在转轴上,其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侧的侧壁,另一端伸入到轴套内,这样使扭簧能更好的固定与转轴和支撑座结合在一起。
上述的限位结构是由螺栓和螺母组成的,所述的螺栓穿过旋转臂,再通过螺母与螺栓的作用将螺栓固定在旋转臂上,所述的螺栓可与限位台阶相定位配合,这种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
上述的限位结构是限位销。
上述的连接杆是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而可转动地连接在旋转臂端部上,这种连接发式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将该装置直接安装在车座的下面,这样就可以让驾车者不用下车,也可方便的用手扳动操纵手柄来控制电子刹车的工作与否,我们在该装置的连接杆下方位置处开有长孔,而连接电子刹车控制柄的连接结构便设置在该长孔中,这样当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颠簸时,可使电子刹车控制柄在长孔中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容易使电子刹车控制柄在突然间受到很大的冲击力,而对电子刹车造成损坏,还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元件都是一些常用的元件,而且装配也很方便,因此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三;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动车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包括有支撑座1,该支撑座1是有钢板制成的,其两端设有侧壁2、3,侧壁2、3上对称圆孔,在支撑座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板4,限位板4是和支撑座1固定成一体的,限位板4上也开有一个圆孔,上述的几个圆孔的圆心是在同一直线上的,而且大小也相同,一转轴5穿过侧壁2、3和限位板4上的圆孔,而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撑座1上。
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操纵手柄6,操纵手柄6是通过紧定螺钉和销子的作用连接在转轴5上的,限位板4的外侧向外延伸有一向外凸起的限位台阶7,紧靠限位板4一侧的转轴5上套接有一轴套8,该轴套8是通过紧定螺钉9而固定在该转轴5上,该紧定螺钉9是一种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上述轴套8和旋转臂10是固定连接成一体的,在轴套8和支撑座侧壁2之间的转轴5上安装有一扭簧11,其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侧的侧壁2,另一端伸入到轴套8内,而固定在转轴5和轴套之间,因此,该扭簧11便以一定预紧压力和扭力安装在轴套8和支撑座侧壁2之间了。一螺栓穿过旋转臂10,再通过螺母的作用将该螺栓固定在旋转臂10上,上述螺栓是与限位台阶7相定位配合,这样便构成了限位结构12。旋转臂10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有一连接杆13,该连接杆13是通过螺栓21和锁紧螺母22的作用而连接在旋转臂10端部的。连接杆13下方位置处开有长孔14,一将电子刹车控制柄15连接起来的连接结构16设置在长孔14中,并可在长孔14中滑动,该连接结构16包括有内六角螺栓17、锁紧螺母18,所述的内六角螺栓17穿过长孔14,再通过锁紧螺母18将电子刹车控制柄15连接在连接杆13上,在所述内六角螺栓17和锁紧螺母18之间还设置有塑胶套19和垫圈20。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如图4-7所示),我们将该装置安装在电动车车座的下方(如图7所示),当我们需要用手动来进行刹车时,则向右扳动操纵手柄6(如图4所示位置),其就会带动转轴5右转,从而带动转轴5上的旋转臂10向下运动,此时,由于扭簧11预紧推力的作用,会给转轴5一个向外的力,带动旋转臂10向限位板4方向移动,此时限位结构12便移动到限位台阶7的下方位置处,然后松开操纵手柄6,转轴5就在扭簧11预紧扭力的作用下,使限位结构12卡在限位台阶7上而定位(如图5所示),电子刹车控制柄15便在这个位置时,刹住电动车,由于连接结构16可在长孔14中活动,这样便可适应由于电动车的颠簸而造成电子刹车控制手柄15的摆动了。当我们要松开刹车时,则向右扳动操纵手柄6(如图6所示位置),当起限位结构12脱离限位台阶7后,再给操纵手柄6一个向内的推力,以克服扭簧11向外的预紧推力,使该限位结构12与限位板7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然后松开操纵手柄6,此时,限位结构12便停留在限位台阶7上方且紧靠限位板4的位置处,如图5所示,电子刹车控制柄15便在这个位置时,解除对电动车的刹车,这样便可继续推动电动车了或电动车进行驾驶前进。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外侧向外延伸有一限位台阶,一转轴穿过限位板并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上,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操纵手柄,在紧靠限位板一侧的转轴上固定有旋转臂,一扭簧以一定预紧推力和扭力安装在旋转臂一侧的转轴和支撑座上,旋转臂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连接杆,旋转臂上还设置有与限位台阶配合定位的限位结构,连接杆下方开有长孔,长孔中设置有连接电子刹车控制柄的活动铰接结构,且活动铰接结构可在长孔中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其两端设有侧壁,限位板设置在支撑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转轴穿过侧壁和限位板而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撑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铰接结构包括有内六角螺栓、锁紧螺母,所述的内六角螺栓穿过通孔,再通过锁紧螺母将电子刹车控制柄连接在连接杆上,在所述内六角螺栓和锁紧螺母之间还设置有塑胶套和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臂是通过轴套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轴套则通过紧定螺钉而固定在转轴上的,且轴套和旋转臂是固定连接成一体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套在转轴上,其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侧的侧壁,另一端伸入到轴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是由螺栓和螺母组成的,所述的螺栓穿过旋转臂,再通过螺母与螺栓的作用将螺栓固定在旋转臂上,所述的螺栓可与限位台阶相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是限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是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而可转动地连接在旋转臂端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刹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外侧向外延伸有一限位台阶,一转轴穿过限位板并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上,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操纵手柄,在紧靠限位板一侧的转轴上固定有旋转臂,一扭簧以一定预紧推力和扭力安装在旋转臂一侧的转轴和支撑座上,旋转臂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连接杆,旋转臂上还设置有与限位台阶配合定位的限位结构,连接杆下方开有长孔,长孔中设置有连接电子刹车控制柄的活动铰接结构,且活动铰接结构可在长孔中滑动,我们可将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车座的下面,这样就可以让驾车者不用下车,也可方便的用手来控制电子刹车,其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T7/08GK2730701SQ2004200826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8日
发明者张爱萍 申请人:张爱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