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94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空调冷凝装置,尤其是一种车用空调的冷凝风机。
背景技术
车用空调是现代汽车普遍配备的设施。据申请人了解,目前一些车型的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①风罩组件采用铁制框架钢丝网状结构,不仅制造工艺繁杂,且钢丝网状结构易在装配和运输过程因受外力而变形;②冷凝器总成的制冷效果不明显;③风机的噪声较大(测量结果通常为74~75dB(A)),在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显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此外,原有冷凝风机采用铁制框架钢丝网状结构重量重,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也不利于运输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一种有助于提高冷凝效果、降低机械噪声的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还应当制造成本经济、使用安全可靠、维修运输方便。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它包括有电机、风叶、轮毂、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架包括架体和风罩,其为架体与风罩连为一整体的一体化风架,风架内设有电机,风架与电机为经过精确定位配合的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的各叶片的叶端用一圆环形边框连接。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如下技术解决措施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一体化风架的外、内面圆周对称设有互为对应的限位凸台和护风圈凸台,电机通过电机法兰盘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的限位凸台和护风圈凸台精确定位,再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风架和电机。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一体化风架上对称设有至少三组限位凸台和护风圈凸台。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风叶与一体化风架的最小间隙控制在1.5mm(间隙尺寸为2.5±1mm)。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一体化风架护风圈倒R7圆角。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一体化风架体上设有的加强筋与一体化风架本体连接处、风架护风圈连接处、各简支梁连接部位均为圆弧连接。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轮毂设有加强筋。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轮毂上径向均布设有多个排水通孔。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风叶的叶片上各曲面连接处均以圆弧过渡连接。
前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中所述的一体化风架采用改性聚丙烯树脂材料,通过模具注塑把架体和风罩连为一整体;所述风叶和轮毂,采用改性聚酰胺材料通过模具注塑连为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风机机架设计为一体化机架,突破了之前风机设计中风叶与风架装配间隙控制在2.5~4mm的规定,把风叶与风架的最小间隙控制在1.5mm,提高了装配精度;风架护风圈连接处、风叶叶片上各曲面连接部位均以圆弧过渡连接,上述措施将风能的损失降低,减小了风阻,使得风机风速提高,制冷量增加,提高了风机工作的效率,还可使得噪音降低。另外,风叶的各叶片的叶端用一圆环形边框连接,叶片有了边框固定,在风机高速运转时风叶变形量减少,从而使得风叶引起的振动量减少,直接使噪音受到控制。前述一体化风架以及一体化风叶和轮毂的结构,不仅能较好地控制产品精度,也便于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利于装配、运输,同时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选用的材料价格便宜,使得制造成本大幅度下将,从而使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很高的经济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I部放大旋转180°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风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叶片和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风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有电机1、风叶2、风架3包括有架体和风罩。风架材料采用改性聚丙烯树脂(PP+GF30),风架3为架体与风罩通过模具注塑连接成一整体的一体化风架,模具注塑构件的批量制造误差小。风架3内设有电机1,风架3与电机1为经过精确定位配合,再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即在一体化风架3的外、内面圆周对称设有互为对应的限位凸台9和护风圈凸台10,如(见图2、3)对称设有三组限位凸台9和护风圈凸台10,电机通过电机法兰盘11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的限位凸台9和护风圈凸台10精确定位,使得电动机1在风架3内不能做周向和径向的旋转和移动,再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风架和电机,这样就保证了所安装的风叶2与风架3之间间隙均匀,提高安装精度,同时风机的整体强度也增加了。
如图1、4、5所示,风叶2的叶片4采用大安装角和小轮毂比等已公开的现有技术参数进行设计,可加大风机风量。风叶2的各叶片4的叶端用一圆环形边框5连接,叶片4上各曲面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则都能起到了降低噪声的作用。轮毂7端面沿径向均布设计有多个排水通孔8,如在轮毂7上设两组每组18个均布的直径φ=2.5mm的通孔8,这样的设计不但保证了风叶轮毂7的积水能及时的排除,而且能使冷凝器最大限度利用风量,将风量的损失降到最低。轮毂7内加上加强筋6,风叶2的叶片4、圆环形边框5和轮毂7采用的材料为改性聚酰胺(PA66+GF30),其通过模具注塑为一体化结构。这样一体结构风叶2的整体刚性增强了,且模具注塑构件能减小批量制造误差。风机装配时,由于采取了前述减小批量制造误差及精确定位配合等措施,风叶2的圆环形边框5外端与一体化风架3安装的最小间隙易于控制在1.5mm(间隙尺寸为2.5±1mm),装配过程中也不需要人工去调整间隙,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装配速度。
如图6所示,风架护风圈13倒R7圆角14后,风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风量,将风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风架加强筋12与本体连接处、风架护风圈13连接处、各简支梁15的连接部位均采用圆弧连接,风架整体结构牢固、美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做系统试验以及在装车实验中,对测试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本实用新型的新产品与原来的老产品测试数据的比较,新老产品优劣明显,具体情况如下1、如表1所示,在额定电压12V.DC下分别测试新、旧两款风机风速并比较10个测试点,计算出平均值,前者风机风速提高了2米/秒(m/s)左右。就冷凝风机而言,改变风速直接改变制冷量,风速提高后制冷量也有原来的5900W升至现在的6400W,制冷效果提高较为明显。
表1

2、由于采用如前所述减小了风机风阻和减少叶片振动等的技术措施,直接使噪音受到控制,降低了1~2dB(A)。现风机噪音控制在73dB(A)以内,达到了设计时提高风速、降低噪音的目的。
对噪声测试在12V.DC,环境噪声40dB(A)下,将风机装在冷凝器芯子上测得噪声如表2所示表2

3、成本方面,现有风机的铁制框架钢丝网风罩是在外采购的,成本高,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体化风架由塑料模压制成,一体化风架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后,每只一体化风架成本只有原来的一半。而且,其结构简单,批量制造方便,精度提高,重量减轻,有利于装配、运输,从而使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它包括有电机、风叶、轮毂、风架,所述风架包括有风架体和风罩,风架体内设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架为架体与风罩连为一整体的一体化结构,所述风架与电机为经过精确定位配合的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的各叶片的叶端用一圆环形边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一体化风架的外、内面圆周对称设有互为对应的限位凸台和护风圈凸台,电机通过电机法兰盘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的限位凸台和护风圈凸台精确定位,风架和电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在一体化风架上对称设有至少三组限位凸台和护风圈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风叶与一体化风架的间隙为2.5±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一体化风架护风圈倒R7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在一体化风架体上设有的加强筋与一体化风架本体连接处、风架护风圈连接处、各简支梁连接部位均为圆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在风叶轮毂内设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在风叶轮毂端面沿径向均布设有多个排水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风叶叶片上各曲面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风架为改性聚丙烯树脂材料风架,架体和风罩通过模具注塑连为一整体;所述风叶和轮毂,为改性聚酰胺材料风叶和轮毂,风叶和轮毂通过模具注塑连为一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空调冷凝器装置,特别为一种车用空调冷凝风机。它包括有电机、风叶、风架,风架包括有风架体和风罩,风架体内设有电机,其风架为架体与风罩连为一整体的一体化风架,所述的风叶的各叶片的叶端用一圆环形边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风机机架设计为一体化机架,把风叶与风架的最小间隙控制在1.5mm,将风能的损失降低,风架加强筋与本体连接处、风架护风圈连接处、各简支梁连接部位均采用圆弧连接,使得风机风速提高,制冷量增加,提高了风机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噪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大批量生产的装配、运输,同时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选用的材料价格便宜,使得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
文档编号B60H1/32GK2783222SQ20042010877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5日
发明者沈留庆, 巢勇军, 陈伟 申请人:江苏超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