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及其悬置点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25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及其悬置点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的车身结构加强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某一点布置在轮罩 上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悬置加强方式及其总成,考察为了节省发动机舱空间不足而将某一悬 置点布置在轮罩上以及如何合理的加强此悬置安装点。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顾客对家用轿车发动机排量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种车身来匹配多种排量发动机是当今轿车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微型轿车,由于受发动机 舱本身空间的限制,而使用传统的布置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轿车发展趋势的要求。传统的 发动机悬置固定点全部都布置在车身纵梁上,但有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足够的发舱空间来布置 悬置点,而勉强的布置车身纵梁上只会影响车辆总装工艺操作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生产节 拍。
随着微型车市场的扩大,市场不但对微型车的需要越来越大,而且对微型车的造型以及 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其受发动机舱本身空间的限制,发动机悬置布置方式越来越多,而对 于悬置某一点布置在轮罩上的加强方式却特别老套,已不能满足当今轿车发展趋势的要求。 传统的发动机悬置全都布置在车身纵梁上,但也在不少情况下把悬置的安装点布置在车身轮 罩板上,而加强方式只是老套的层叠加强板来实现高强度,这样对焊接和车身重量也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
从整车舒适性方面讲,发动机悬置安装点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驾驶舒适性,如果 悬置点的强度不足,就无法约束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此振动会顺着车身结构传到 转向柱,导致方向盘抖动,如果行使速度越高,发动机运行加快,此时方向盘会高频率抖动, 致使驾驶员无法正常操作,随即整车的驾驶舒适性下降。由此可见,发动机悬置的加强程度 是影响整车驾驶舒适性的直接因素。
而对于当今市场热销的微型轿车来说,发动机的悬置加强程度更加的尤为重要。主要针
对微型轿车的一种车身匹配多种排量发动机的市场需求,汽车生产企业特别难以实现,困难
就在于为节省发动机舱的空间将左右某点悬置布置在轮罩上将如何加强。首先对于悬置点全
部布置在左右纵梁上的发动机来说,加强悬置安装点非常的简单方便而且有效。其次从功能
上讲,保证发动机运行平稳,不产生共振,提高了整车驾驶舒适性。加强悬置点同时也加强
了纵梁结构,这样提高了整车的正碰性能,真是一举两得。但是从总布置角度来看,这样布
置悬置点却占用了纵梁内侧很大空间,从而使匹配其他动力总成的成为泡影,同时也给整个
前舱其他零件的布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传统的加强方式利用了钣金与钣金100%贴合的方式来实现加强效果的,但是这样直接 导致了原材料的浪费,焊接操作的困难以及强度的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等的问题。对于轮罩 上的悬置点来说,虽说解决了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的问题,但是对于悬置点强度来说却存在了 隐患,轮罩的钣金设计只有不到lmm的厚度,在加上轮罩面积比较大,而悬置点受力过于集 中,加强板又是大面积贴合轮罩钣金设计,这样不但没有解决了加强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了。
因此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为了满足市场对微型轿车的需求,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这 些情况,把悬置点布置在轮罩上,采用相应的加强方式,这样既节省了前舱空间,又满足了 "一舱配多机"的目的,最终全方面的占领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及其悬置点总成, 提高布置在轮罩上的发动机悬置点的强度,并增加发动机舱空间的利用率。
随着微型车更加的精小化,发舱空间越来越小,发动机的悬置点布置在轮罩上已经成为 潮流,而此处钣金的加强方式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使打破老套的加强方式,可使用本 发明的设计方案。
采取的技术手段基本为-
为解决发动机悬置轮罩布置点的安装强度,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发动机轮罩悬置点加强方 式。该专利加强方式是利用封闭圈结构原理来实现的。本发明是针对发动机悬置点布置在车 身前轮罩上,通过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与轮罩钣金焊接,焊点布置在悬置固定点周边一圈, 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加强板采用封闭腔结构。此加强方式完全可以保 证在发动机悬置点布置在轮罩上的固定强度,保证动力总成运行平稳,轻松实现发动机悬置 与车身牢固连接,从而减小汽车在平坦光滑的路面上高速行使时来自发动机的振动而引起方 向盘车身共振以及令人厌恶的噪声等。
将针对发动机悬置某一点布置在轮罩上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悬置加强板,通过此种加强 方式来提高轮罩局部的强度,从而满足此悬置点的强度要求。
轮罩悬置点的加强方式可以在不增加大面积贴合加强板的情况下,实现发动机轮罩悬置 点的合理加强。该发明不仅间接的优化了前舱布置空间,同时也大大提高轮罩悬置点的布置 可靠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轮罩悬置点的布置强度,同时也增加发动机舱空 间的利用率,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了更为适用的发动机布置点加强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将发动机的其中一悬置点布置在轮罩上。 所述轮罩为车身前轮罩。
发动机的悬置支架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罩上。
所述悬置点的形成是通过钣金本体与轮罩钣金焊接,焊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周边一 圈,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
所述钣金本体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即加强板釆用封闭腔结构。 焊点封闭圈采用8处焊点。
该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 将轮罩本体和纵梁总成以及加强板全部焊接在一起;
(2) 再和减震器座本体焊接在一起;
(3) 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其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 在轮罩上。
一种悬置点总成,包括轮罩本体,加强结构,减震器座本体,纵梁总成,发动机悬置 支架总成,其中,轮罩本体,纵梁总成以及加强结构焊接为一体,并与减震器座本体焊接, 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罩上。
所述加强结构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并与轮罩钣金焊接,焊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 周边一圈,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
本发明优点显著,技术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提高布置在轮罩上的发动机悬置点的强度, 同时还可增加发动机舱空间的利用率,为汽车制造厂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来实现一舱多配 置的车型,也可节省开发费用,縮短了整车的开发周期。


图l:发动机悬置点轮罩布置位置
图2 — 3:发动机悬轮罩置点传统的加强方式
图4一10:本发明发动机轮罩悬置点的新加强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_一轮罩本体;2—_加强结构;3—一减震器座本体;4__纵梁总成;5—一发动机悬置支 架总成;6__前纵梁外板;
a_ —发动机悬置点轮罩布置位置
b__节省出的纵梁区域空间
c一一此处钣金为形状贴合加强板
d——传统的加强方式,就是依靠钣金100%形状贴合来实现加强 e — 一传统的加强板,利用型面完全贴合的方式来实现加强作用 f一一粗线钣金为新的加强板
g—一新的加强方式,就是依靠固定点周边焊接封闭式方式来实现,而钣金本体也是一个封闭
式腔状结构,详细请见截面线
h—_蓝色区域为焊点,8点构成封闭圈
i一一最新的加强方式,利用封闭腔钣金结构和封闭圈焊接来实现加强作用 j一一发动机轮罩悬置固定点位置(bottom视图) k一一线框处为封闭式焊接,焊点8处 1一一发动机轮罩悬置固定点位置 m——轮罩本体截面线
n—一封闭腔加强方式,再与封闭圈焊点焊接方式,构成了整个新的加强结构 o—一新悬置加强板截面线 P—一前纵梁截面线
q — 一封闭腔加强方式,再与封闭圈焊点焊接方式,构成了整个新的加强结构
r一一新悬置加强板截面线
s—一轮罩本体截面线
t一_轮罩悬置点受力情况
u—一新加强方式的平衡力作用示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传统的发动机轮罩悬置安装点加强方式只是两层钣金的100%形状贴合, 这样既加大了焊接的难度,又导致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也增加车身的重量。
从图2-3上可以看出,这样的悬置点布置可以节省出来前舱纵梁周边区域很大空间,也 提高了散热前舱的散热性能。
图4-10可以充分的表明新的轮罩悬置加强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该发明结构简单、布 置紧凑,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轮罩悬置点强度,使悬置与车身固定牢固、稳定,为一种这样 发动机轮罩悬置点的布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了 "一舱配多机"的目的。
详细结构如图4所示,发动机轮罩悬置点总成包括1、轮罩本体;2、新的加强方式;3、 减震器座本体;4、纵梁总成;5、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具体焊接顺序是轮罩本体1和纵梁
总成4以及新的加强板全部焊接在一起,然后再和减震器座本体3焊接在一起,最后发动机 悬置支架总成其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面和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罩上。通过 这样的加强方式2,可以很牢固的固定轮罩悬置点,保证发动机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位移量, 运行稳定。
发动机的悬置支架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 在轮罩上,该悬置点的形成是通过钣金本体与轮罩钣金焊接,8处焯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 周边一圈,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其中钣金本体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 强板,即加强板采用封闭腔结构。
该加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4) 将轮罩本体(1)和纵梁总成(4)以及加强板全部焊接在一起;
(5) 再和减震器座本体(3)焊接在一起;
(6) 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其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 一个悬置 点固定在轮罩上。
所构成的悬置点总成,包括轮罩本体(1),加强结构(2),减震器座本体(3),纵梁 总成(4),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5),其中,轮罩本体(1),纵梁总成4以及加强结构(2) 焊接为一体,并与减震器座本体(3)焊接,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 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罩上,所述加强结构(2)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并与轮罩 钣金焊接,焊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周边一圈,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
通过反复校核和验证本发明可以完全应用到所有微型车发动机舱悬置加强设计当中 去,对于解决目前很多因悬置固定强度不够导致的整车驾驶舒适性,行车稳定性有很大的 作用,通过使用这个悬置加强方式,可以避免方向盘高速行车抖动,整车NVH等问题,以 及可以延长车身前部结构承载寿命,也从而提高了顾客买车时考虑的性能参数,达到了理 想的整车性能状态,为市场销售满意度奠定了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动机的其中一悬置点布置在轮罩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为 车身前轮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动机 的悬置支架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罩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 置点的形成是通过钣金本体与轮罩钣金焊接,焊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周边一圈,并呈长圆 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本 体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即加强板采用封闭腔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点封 闭圈采用8处焊点。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 将轮罩本体(1)和纵梁总成(4)以及加强板全部焊接在一起;(2) 上述结构再和减震器座本体(3)焊接在一起;(3) 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其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 一个悬置 点固定在轮罩上。
8、 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强方法中所使用的悬置点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罩本体(1),加强结构(2),减震器座本体(3),纵梁总成(4),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5),其中,轮罩本体(1),纵梁总成(4)以及加强结构(2)焊接为一体,并与减震器 座本体(3)焊接,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 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 罩上。
9、 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强方法中所使用的悬置点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强结构(2)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并与轮罩钣金焊接,焊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周边 一圈,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固定点的加强方法及其悬置点总成,发动机的悬置支架总成中两个悬置点固定安装在纵梁总成(4)上,一个悬置点固定在轮罩上,该悬置点的形成是通过钣金本体与轮罩钣金焊接,8处焊点布置在所述悬置点周边一圈,并呈长圆形状均匀分布,构成焊点封闭圈,其中钣金本体采用半封闭的腔状加强板,即加强板采用封闭腔结构,该方法以及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布置在轮罩上的发动机悬置点的强度,同时还可增加发动机舱空间的利用率,为汽车制造厂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来实现一舱多配置的车型,也可节省开发费用,缩短了整车的开发周期。
文档编号B60K5/00GK101367330SQ20081010902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0日
发明者杨金秀, 王灿军, 荣升格, 高发华, 高新华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