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90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其调节车辆椅背的倾斜角度。
背景技术
JP2001-340154A(下面称为参考文献1,参见段落0010至0013、图2到4)中公开
了一种附接于座垫的已知的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该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包括附接于座 垫的下臂、附接于椅背的上臂、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布置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之间的弹簧、 和驱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使其相对于下臂旋转的驱动轴。下臂包括内齿轮和与内齿轮同 轴地形成并且具有外圆周表面的第一圆周部分。第一圆周部分的外圆周表面具有较小的直 径。上臂包括外齿轮和具有内圆周表面的第二圆周部分。第二圆周部分的内圆周表面具有 大于第一圆周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的较小直径的较大直径。上臂的外齿轮的齿数小于下臂的 内齿轮的齿数。第一和第二楔形件容纳于形成在第二圆周部分和与第二圆周部分接触的第 一圆周部分之间的新月形容纳空间中。楔形件与第一及第二圆周部分摩擦接合并脱开。此 外,弹簧沿使第一及第二楔形件接合于第一及第二圆周部件的方向持续偏压第一及第二楔 形件。在如上构造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中,当驱动轴旋转时,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一 个克服弹簧的偏压力移动,而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另一个沿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一 个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和受压。这样,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相对于下臂旋转,进而相应 地改变下臂的内齿轮与上齿轮的外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因此,上臂根据外齿轮的轮齿和 内齿轮的轮齿之间的差而相对于下臂旋转,从而调节上臂相对于下臂的角度。此外,在JP2004-187759A(下面称为参考文献2,参见段落0017到0019、图4和图 9)中公开的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具有与参考文献1中所描述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 构造大致相似的构造。参考文献2中描述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与参考文献1中的不同之处 在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分别具有翅片部分。翅片部分被构造成可与气缸部分的轴向端面 接触,所述气缸部分形成在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上,并且将位于其中的驱动轴支 撑为使之可旋转。当负载施加在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上时,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可 以相对于气缸部分倾斜。此时,翅片部分与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的轴向端面接触, 以防止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倾斜运动。因此,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在不改变外齿轮和内齿轮 之间的啮合位置的情况下平滑操作。在上述参考文献1和2中,在椅背的倾斜角度由座椅倾角调整装置来调节,并且在 前次调节倾斜角度已经过去较长时间之后,即,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相应的圆周接触表 面与上臂的第二圆周部分的内圆周表面保持较长时间的摩擦接触之后,再次操作椅背倾角 调整装置以重新调节椅背的倾斜角度时,可能仅在对座椅倾角调整装置进行再次操作的初 始阶段出现噪声。噪声出现的原因如下。当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相应的圆周接触表面在较高的接触表面压力下压靠于上 臂的第二圆周部分的内圆周表面时,将施加于圆周接触表面的诸如油脂的润滑剂从那里去除或排开。此时,当圆周接触表面没有润滑剂的情况已经保持了较长时间时,即使需要移动 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也并不移动,直到有一定程度的扭矩施加于第一及 第二楔形件。这是因为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圆周接触表面和上臂的第二圆周部分的内圆周 表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静态摩擦力。当施加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扭矩超过预定值时,第一 及第二楔形件突然开始移动,并因此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圆周接触表面和第二圆周部分 的内圆周表面之间产生噪声。因此需要一种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其能够防止在前次调节椅背倾斜角度后 的较长时间之后再次调节椅背倾斜角度时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包括适于由分别布置于座椅 的座垫和椅背的构件中的一个支撑的第一臂;适于由分别布置在座椅的座垫和椅背的构件 中的另一个支撑的第二臂;形成于第一臂的内齿轮;形成于第二臂并且与形成于第一臂的 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所述外齿轮包括比第一臂的内齿轮少至少一个的轮齿;与内齿轮同 轴地形成于第一臂的第一圆周部分;与外齿轮同轴地形成于第二臂的第二圆周部分;第一 及第二楔形件,在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中的一个与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 中的另一个偏心地接触而使得内齿轮和外齿轮彼此啮合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容纳 于形成在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之间的容纳空间中,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都 包括由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中的一个挤压的挤压部分,和与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 圆周部分中的另一个摩擦接触的圆周接触表面,从而使第一及第二楔形件进入楔入状态; 弹簧,其布置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之间并且将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分别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 的第一及第二端的方向偏压,从而实现楔入状态;驱动轴,其由驱动单元以能够绕第一臂和 第二臂中的任意一个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轴根据驱动单元的旋转方向而 使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一个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及第二端中的一者的方向移动, 以便解除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一个的楔入状态,所述驱动轴还根据内齿轮和外齿轮之间 的轮齿数目的差而将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另一个压入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及第二端中 的另一者,以便使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一个相对于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另一个偏心地移 动,从而使第二臂相对于第一臂旋转;和保持槽,其保持润滑剂并且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楔形 件中每一个的与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中的另一个摩擦接触的圆周接触表面上,所 述保持槽沿着第一臂和第二臂中的任意一个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在挤压部分处由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中的一个挤 压,并因此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在圆周接触表面相对于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中的另 一个的摩擦接触在较高的接触压力下保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存在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 每一个的圆周接触表面处的润滑剂被去除。因此,当再次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置时可能产 生噪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处于较高接触压力下的摩擦接触保持较长时间之后再操作 座椅倾角调整装置时,保持于保持槽的润滑剂快速供应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的圆 周接触表面。因此,减小了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各圆周接触表面处产生的静态摩擦力,使得 在刚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置后便挤压并移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因此,可靠地防止了噪声 的产生。
根据上述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保持槽包括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的圆 周接触表面部分上的多个保持槽,使圆周接触表面的所述部分不与在从挤压部分朝驱动轴 的径向向外方向的延伸位置中与圆周接触表面重叠的区域匹配。保持槽形成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的圆周接触表面的除了应力集中区域 之外的区域处。此时,形成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保持槽可能造成其强度降低,这可能因例 如车辆碰撞时施加于座椅的较大负载而导致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损坏。然而,根据上述公 开,保持槽形成于除了由上述较大负载引起的应力集中区域之外的区域,从而防止由于施 加于座椅的上述较大负载所导致的第一及第二楔形件的损坏。根据上述公开的再一个方面,保持槽布置在形成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的 外周表面上的圆周表面上。由于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的外周表面的面积大于内周表面,因此用作圆周 接触表面的外周表面能减小由施加于内周表面的压力产生的外周表面上每单位面积的接 触表面压力。此外,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个的外周表面的摩擦接触保持较长时间的 情况下,在再次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时刻,保持于形成在外周表面上的保持槽中的润 滑剂快速供应到外周表面上。因此,确保能够防止噪声的产生。根据上述公开的又一个方面,内齿轮和包括外圆周表面的第一圆周部分形成于第 一臂,外齿轮和包括内圆周表面的第二圆周部分形成于第二臂,所述第一圆周部分以接触 方式设置在内圆周表面内,外圆周表面的直径小于内圆周表面的直径。此外,第一及第二楔 形件中的每一个都构造为使圆周接触表面接触第二圆周部分,并且挤压部分被压靠于第一 圆周部分,且驱动轴与内齿轮同轴地定位于第一臂并由第一臂支撑。这样,上述部件的尺寸以平衡的方式合理地构造。此外,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每一 个都在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挤压部分处受到第一圆周部分挤压,该第一圆周部分具有较小的 直径以便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圆周部分在圆周接触表面上摩擦接触。因此,足以实现楔 入作用。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本公开的前述以及附加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明 显,其中图1为座椅的侧视图,根据此处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 附接于该座椅,图2为根据此处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为根据此处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沿图3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图,图6A为根据此处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楔形件的放大截面 图,图6B为图6A中所示楔形件的A部分放大图,以及图7为根据此处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的楔形件的放大截面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对附图的描述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如 图1所示,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调节椅背20相对于座垫30的倾斜角度。在第一实施方式 中,具有近似对称构造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附接于座椅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座椅倾 角调整装置10通过下面要描述的联锁轴8彼此连接。包括马达51的驱动单元5附接于其 中一个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包括马达51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与不包括驱动单元5的 另一个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协同操作。下面将主要描述具有驱动单元5的座椅倾角调整 装置10的操作和构造。如图1到图4所示,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包括下臂11 (第一臂)、齿轮板1 (第一 臂)、上臂(第二臂)2、设置于下臂11的内齿轮12、设置于上臂2的外齿轮22、第一楔形件 7a和第二楔形件7b、弹簧9和驱动轴6。下臂11通过贯穿附接孔Ila的螺栓而固定于固 定有座垫30的座垫架。齿轮板1通过两个销lib可固定地附接于下臂11。在齿轮板1的 大约中心处形成轴孔14,下面要描述的驱动轴6贯穿该轴孔14。用作第一圆周部分的翻边 (burring)部分13形成在轴孔14的圆形周缘上,并形成为以与轴孔14(带有驱动轴6)同 轴的圆筒形形状在该轴孔14的圆形周缘上垂直延伸。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设定 成具有比下面要描述的上臂2的翻边部分25 (第二圆周部分)的内圆周表面25a以及压装 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更小的直径。此外,内齿轮12通过半冲裁冲压工艺(half blanking pressing process)形成于齿轮板1,且形成为与翻边部分13同轴。在内齿轮12的内圆周 侧形成空间15。此外,形成于上臂2的外齿轮22被安装在空间15中,并安装成在该空间 15中与内齿轮12啮合。如图1到图4所示,上臂2通过贯穿附接孔2a的螺栓而固定于固定有椅背20的 椅背架。在上臂2的大约中心处形成轴线孔24。用作第二圆周部分的翻边部分25形成在 轴线孔24的圆形周缘上,并形成为以与轴线孔24同轴的圆筒形形状在该轴线孔24的圆形 周缘上垂直延伸。此外,压装环23被压装到轴线孔24中,并被压装成与翻边部分25同轴。 压装环23包括与翻边部分25的内圆周表面25a形状相同的外圆周表面23b,并且用作第二 圆周部分。如上所述,翻边部分25的内圆周表面25a和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分别 具有大于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的直径。此外,外齿轮22通过半冲裁冲压工艺形成在上臂2中,并形成为与翻边部分25和 压装环23同轴。上臂2的外齿轮22的齿数被设定成略小于齿轮板1的内齿轮12的齿数。 上臂2的外齿轮22的轮齿部分(参见图5上侧)与齿轮板1的内齿轮12的轮齿部分相啮 合。通过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以及下面要描述的弹簧9的作用来保持内齿轮12 和外齿轮22之间的啮合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包括从大致为环形的构件上相对于 其直径对称切成的弯曲形状。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中每一个都形成沿圆周方向 厚度逐渐减小的楔形物。如图5所示,当外圆周表面13a偏心地接触内圆周表面23a使得 内齿轮12和外齿轮22彼此啮合时,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容纳于形成在翻边部 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以及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新月形容纳空间中。第一 楔形件7a包括厚度较大的端部72和厚度较小的端部74,且第二楔形件7b包括厚度较大的端部72和厚度较小的端部74。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布置在新月形容纳空间 中,并布置为覆盖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的大约一半范围。此外,第一楔形件7a和 第二楔形件7b的厚度较大的端部72在它们之间限定的空间85中彼此面对。用于扩大空 间85的弹簧9设置在空间85中。弹簧9包括锁合于第一楔形件7a的厚度较大的端部72 的第一端91a,和锁合于第二楔形件7b的厚度较大的端部72的第二端91b。下面将进一步说明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由于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 形件7b除了彼此对称外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下面只描述第一楔形件7a。如图6A所示,第 一楔形件7a具有可与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摩擦接触的外周表面70a (圆周接触表 面),和具有挤压部分P的内周表面70b。挤压部分P形成在内周表面70b的一部分上,这 样就能由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挤压。即,外周表面70a用作具有圆弧的圆周接触 表面,其全部区域可与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均勻接触。在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 面13a和内周表面70b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内周表面70b的楔形表面被构造成沿第一楔 形件7a的圆周方向减小朝向厚度较大的端部72的间隙,在挤压部分P处轴向接触外圆周 表面13a,并增大朝厚度较大的端部72的间隙。当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容纳于形成在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 与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新月形容纳空间中时,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 7b的挤压部分P由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挤压。因此,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 件7b的圆周接触表面(外周表面70a)与内圆周表面23a接触并且与之相楔。这样,第一 楔形件7a的楔入作用完全由第一楔形件7a的内周表面70b和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 13a之间的接触施加。此外,第一楔形件7a的整个外周表面70a和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 面23a进行均勻接触,从而在外周表面70a上均勻分布应力。此外,第一楔形件7a被构造 成使其具有可在一点上与外圆周表面13a接触的内周表面70b,或者使其具有可与外圆周 表面13a接触的较小的楔面,由此可完全实施第一楔形件7a的楔入作用。如上所述,空间85通过弹簧9的作用而增大,从而实现第一楔形件7a的楔入作 用,并且在图5中向上移动压装环23(上臂23)。因此,将上臂2(图5的上侧)的外齿轮22 的轮齿部分大力压靠齿轮板1的内齿轮12的轮齿部分。因此,可无位移地确保保持外齿轮 22和内齿轮12之间的啮合。例如,当在外齿轮22和内齿轮12之间的啮合已经保持了较长 时间之后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时,在第一楔形件7a和压装环23之间可能出现噪声。 然而,保持诸如油脂的润滑剂G的保持槽75 (第一实施方式中应用了三个保持槽75)形成 在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上,并形成为沿驱动轴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从而防 止上述噪声。这样,即使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和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 摩擦接触在较高的接触表面压力下保持了较长时间,润滑剂G也能保持在如上面所述构造 的保持槽75中。因此,即使外周表面70a和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摩擦接触在较高的接触 表面压力下保持较长时间之后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也能将保持于保持槽75中的润 滑剂G快速供应到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上,从而减小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 70a和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静态摩擦力。因此,在刚刚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 置10后第一楔形件7a在压装环23内移动,从而可靠地防止了外周表面70a和压装环23 之间的噪声。
此外,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的面积大于内周表面70b的面积,因此比内 周表面70b更适合作为接触表面。因此,外周表面70a每单位面积的接触表面压力较小,该 接触表面压力由施加于内周表面70b的压力施加。此外,在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 与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摩擦接触保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在再次操作座椅倾 角调整装置10的时刻,保持于形成在外周表面70a上的保持槽75中的润滑剂G快速供应 到外周表面70a上。因此,可靠地防止了第一楔形件7a和压装环23之间的噪声。多个保持槽75 (两个或更多个保持槽75)适当地形成在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 面70a上,并形成为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该旋转轴线垂直于对应于第一楔形件7a移动 方向的圆周方向。此外,正如示出了图6A中的A部分放大图的图6B所示,每个保持槽75 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并且将保持槽75的两端进行适当圆弧倒角。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 面70a在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上滑动,从而将保持于保持槽75中的润滑剂G均勻 并且平滑地供应到外周表面70a和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由于保持槽75的两端都进行了 圆弧倒角,减小了外周表面70a的面积,因此增大了外周表面70a相对于内表面23a的每单 位面积上的接触表面压力。然而,通过保持槽75的经过圆弧倒角的两端能够容易地将润滑 剂G供应到外周表面70a上,从而减小外周表面70a和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静态摩擦力。例如,车辆碰撞时输入的大负载将应力集中在第一楔形件7a的内周表面70b的挤 压部分P上。在从挤压部分P朝驱动轴6的径向向外方向的延伸位置处并且与圆周接触表 面(外周表面70a)重叠的区域PP被认为是外周表面70a的应力集中区域。如果形成在应 力集中区域上,则保持槽75可能会导致第一楔形件7a强度的削弱,并且可能因此损坏第一 楔形件7a。而当保持槽75形成在外周表面70a上而不重叠应力集中区域时,就可以防止第 一楔形件7a的损坏。S卩,可以通过画两条线来限定区域PP,该两条线为从驱动轴6的中心点“0”画出并 分别线性地穿过挤压部分P的两端朝向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中每一个的外周表 面70a的虚线Ll和L2 (如图6所示)。与外周表面70a重叠的区域PP与由上述大负载导 致的应力集中区域一致。保持槽75并未形成在外周表面70a的区域PP中,而是形成在外 周表面70a的不包括区域PP的区域中,因此在由大负载导致的应力集中区域中并未设置任 何保持槽75。因此,防止了对第一楔形件7a强度的削弱,并且防止了大负载对第一楔形件 7a的破坏。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轴6穿过齿轮板1的轴孔14从而能够旋转。凸轮部分66 形成在驱动轴6的纵向方向上的大约中间部分上。将圆形板切割成径向敞开并且局部有 切口,从而形成作为凸轮部分66的扇形盘。此外,凸起部分71形成在第一楔形件7a和第 二楔形件7b的每个端面上,并形成为沿旋转轴线方向从上臂2的翻边部分25以及压装环 23的端面进一步凸起。此外,当驱动轴6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凸轮部分66的切口部分的其 中一个端面66a与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中的任意一个的凸起部分71的端面73 接触,因此凸轮部分66克服弹簧9的偏压力而移动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中的一 个,从而减小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之间的空间85。与此同时,当驱动轴6沿与第 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凸轮部分66移动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中的另一 个,从而类似地减小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之间的空间85。凸轮部分66的扇形盘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外部形状,其覆盖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的端面(不包括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的凸起部分71)。因此,从椅背 2施加到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进而作用在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上的负载过大 时,防止了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从其相应的预定位置移位。此外,凸起部分71 分别形成在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的端面上,从而可与通过由圆形板局部有切口 的扇形盘形成的凸轮部分66接触。这样,能够通过应用于不锈钢材料的变形加工来容易地 制造包括凸轮部分66的驱动轴6。如图2到4所示,细齿部分61和65分别形成于驱动轴6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细齿部分61和65中每一个都沿旋转轴线方向具有多个细齿沟槽。驱动单元5通过销56a 附接在下臂11上。驱动单元5包括减速齿轮机构,其具有用作动力源的马达51、蜗轮轴53、 蜗轮54、小齿轮57和用作末端齿轮的齿轮55。马达51的旋转最终传递到齿轮55。齿轮 55在中央具有细齿部分,其与驱动轴6的细齿部分65啮合。马达51构造成当车辆乘客进 行操作转换时沿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转。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如上述构造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的装配状态,通 过垫圈63将止动环64锁合在驱动轴6的邻近齿轮板1的第二端部处的圆周表面上的沟槽 上。此外,挤压弹簧9的罩盖81附接于驱动轴6的邻近上臂2的第一端部,从而与止动环 62锁合。此外,挤压板部件21和18分别附接于上臂2和齿轮板1。上臂2和齿轮板1被 挤压板部件21和18夹在中间,以便防止当施加于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的负载过大时,齿 轮板1和上臂2彼此轴向脱开。联锁轴8的第一端部安装于设置在座椅3宽度方向上的两 侧中的一侧上的驱动轴6的细齿部分61 ;联锁轴8的第二端部安装于设置在座椅3宽度方 向上的两侧中的另一侧上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的细齿部分上。这样,驱动单元5的驱动 力被传递到设置在座椅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另一侧上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下面将描述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的倾斜角度调节操作。如图5所示,当驱动轴 6不旋转时,楔形件7a及7b沿彼此分离的方向朝新月形容纳空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被偏 压。因此,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的内周表面70b的挤压部分P分别由翻边部分 13的外圆周表面13a大力地径向向外挤压,且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的外周表面 70a (圆周接触表面)被分别大力地压靠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以便在它们之间进行 摩擦接触。这样,限制了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以及压装环23相对于齿轮板1的 旋转,从而将上臂2的外齿轮22和齿轮板1的内齿轮12之间的啮合位置保持于预定位置。接下来,当乘客进行操作转换以驱动马达51使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马达51的旋 转(扭矩)经由减速齿轮机构传递到驱动轴6。当驱动轴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5所 示,凸轮66的左侧端面66a与用作驱动部分的第一楔形件7a的凸起部分71的端面73接 触,第一楔形件7a沿远离新月形容纳空间的左侧(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以便解除第一楔 形件7a的楔入状态。在外齿轮22和内齿轮12之间的啮合位置保持较长时间之后第一楔 形件7a出现移动时,在第一楔形件7a和压装环部件23之间可能出现噪声。然而,在第一 楔形件7a移动的时刻,保持于形成在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上的保持槽75中的润 滑剂G快速供应到外周表面70a上。因此,减小了第一楔形件7a的外周表面70a和压装环 23的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静态摩擦力,以便可靠地防止噪声的出现。之后,用作驱动部分的第一楔形件7a克服弹簧9的偏压力而绕驱动轴6的旋转轴 线旋转,从而减小第一楔形件7a及用作从动件的第二楔形件7b之间的间隙85。这样,解除
10了图5中新月形容纳空间左侧的第一楔形件7a的楔入状态,从而相应地改变内齿轮12和 外齿轮22之间的啮合位置。此后,用作驱动部分的第一楔形件7a的厚度较大的端部72与 用作从动部分的第二楔形件7b的厚度较大的端部72接触,从而将第二楔形件7b压到新月 形容纳空间的右侧(第二端)中,并在之后使第二楔形件7b绕驱动轴6的旋转轴线旋转。 可替代地,在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如上述那样接触之前,第二楔形件7b通过弹 簧9的偏压力而被压到新月形容纳空间的右侧中,从而绕驱动轴6的旋转轴线旋转。S卩,第 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绕驱动轴6的旋转轴线沿与其相同方向(如图5所示的顺时 针方向)旋转。齿轮板1的内齿轮12布置成与翻边部分13同轴。内齿轮12的中心在驱动轴6的 旋转轴线方向上。此外,在圆周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具有厚度较大的端部72和厚度较小 的端部74)的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布置在翻边部分13和邻近上臂2安装的压 装环23之间。因此,齿轮板1的内齿轮12的中心(旋转轴线)相对于上臂2的外齿轮22 的中心是偏心的,使得外齿轮22相对于内齿轮12偏心地移动。因此,外齿轮22的轮齿和 内齿轮12的轮齿之间的啮合位置发生改变。此外,外齿轮22相对于内齿轮12的中心(旋 转轴线)偏心地移动,进而改变啮合位置。此外,当驱动轴6旋转360度时,上臂2相对于 齿轮板1旋转一角度,该角度对应于外齿轮22的轮齿和内齿轮12的轮齿之间的差。这样, 就调节了椅背20相对于座垫30的倾斜角度。当乘客进行操作转换以停止马达51时,驱动轴6停止旋转,从而停止凸轮部分66 的旋转。最终,第一楔形件7a停止旋转,而用作从动部分的第二楔形件7b通过弹簧9的偏 压力而进一步旋转,从而增大了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之间的空间85。然后,驱动 轴6沿与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并且凸轮部分66的端 面66a的左侧远离第一楔形件7a的凸起部分71的端面73移动。此后,第一楔形件7a和第 二楔形件7b通过弹簧9的偏压力而沿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以相应地增大空间85。因此, 由于相应的外周表面70a的楔止作用,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停止运动。这样,就 将内齿轮12和外齿轮22之间的啮合位置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从而将上臂2锁定在相对于 齿轮板1的预定角度。此外,当乘客进行操作转换以使马达51沿图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 转时,驱动轴6类似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相应地使第一楔形件7a和第二楔形件7b之 间的上述驱动部分和从动部分的关系反向。即,第一楔形件7a用作从动部分,而第二楔形 件7b用作驱动部分。将参考图7来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在图7中, 只示出了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一个,即楔形件37a。然而,除了第一及第二楔形件是对称 形成的以外,第一及第二楔形件中的另一个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下面只说明第一楔形件 37a。将楔形件37a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形成在楔形件37a外周表面36a的一部分上的 挤压部分R由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挤压,并且楔形件37a的内周表面36b可与翻边 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摩擦接触。上述构造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唯一区别。具体地,楔 形件37a的外周表面36a形成楔面,从而在楔形件37a的厚度较小的端部38附近相对于压 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限定较小间隙,并且该相对于内圆周表面23a的间隙朝厚度较大 的端部39减小。此后,外周表面36a与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在挤压部分R处轴向 接触,并且外周表面36a与内圆周表面23a之间的间隙朝厚度较大的端部39增大。用作楔形件37a的圆周接触表面的内周表面36b整体形成弧形表面,从而与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 表面13a均勻接触。因此,在驱动轴6不旋转的情况下,第一楔形37a由压装环23的内圆周表面23a 大力挤压,从而与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摩擦接触。因此,大体保持形成于齿轮板 1的内齿轮12和形成于上臂2的外齿轮22之间的啮合位置。保持诸如油脂的润滑剂G的 多个保持槽35 (例如,三个保持槽35)形成在楔形件37a的内周表面36b上,并形成为沿驱 动轴6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这样,即使楔形件37a的内周表面36b和翻边部分13的外 圆周表面13a之间的摩擦接触在较高的接触压力下保持较长时间,润滑剂G也能保持在如 上面所述构造的保持槽35中。因此,即使楔形件37a的内周表面36b和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之间的摩 擦接触在较高的接触压力下保持较长时间之后操作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也能将保持在保 持槽35中的润滑剂G快速供应到楔形件37a的内周表面36b上,从而减小楔形件37a的内 周表面36b和翻边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13a之间的静态摩擦力。因此,在刚刚操作座椅倾 角调整装置10之后楔形件37a受到挤压并在并在翻边部分13上移动,因此,可靠地防止了 翻边部分13和楔形件37a之间的噪声。各个保持槽35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形成在与 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槽75 (参见图6B)相同的部分上,因此确保了楔形件37a的强度。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包括内齿轮12和具有直径较小的外圆周表面13a的翻 边部分13(第一圆周部分)的齿轮板1 一体地固定于下臂11。此外,上臂2由外齿轮22形 成,并且设有压装环23 (第二圆周部分),第一圆周部分13以接触方式设置在压装环23内, 并且压装环23具有直径较大的内圆周表面23a。可替代地,包括外齿轮和具有直径较大的 内圆周表面的第二圆周部分的齿轮板1可以一体地固定于下臂11。此外,上臂2可以包括 内齿轮和以接触方式设置在第二圆周部分内的第一圆周部分,该第一圆周部分具有直径较 小的外圆周表面。进一步可替代地,包括内齿轮和具有直径较大的内圆周表面的第一圆周 部分的齿轮板1可一体地固定于下臂11。此外,上臂2可包括外齿轮和以接触方式设置在 第一圆周部分内的第二圆周部分,该第二圆周部分具有直径较小的外圆周表面。因此,第二 圆周部分在相对于轴线与外齿轮和内齿轮的啮合部分的相同侧处以接触方式设置在第一 圆周部分内。所述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为具有上述构造,而是可以在其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改变或 修改。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用倾角调整装置(10),包括第一臂(1,11),其适于由分别布置于座椅(3)的座垫(30)和椅背(20)的构件中的一个支撑;第二臂(2),其适于由分别布置于所述座椅(3)的座垫(30)和椅背(20)的所述构件中的另一个支撑;内齿轮(12),其形成于所述第一臂(1,11);外齿轮(22),其形成于所述第二臂(2)并且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臂(1,11)的内齿轮(12)啮合,所述外齿轮(22)包括比所述第一臂(1,11)的所述内齿轮(12)少至少一个的轮齿;第一圆周部分(13),其与所述内齿轮(12)同轴地形成于所述第一臂(1,11);第二圆周部分(23,25),其与所述外齿轮(22)同轴地形成于所述第二臂(2);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在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和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3,25)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和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3,25)中的另一个偏心地接触而使得所述内齿轮(12)和所述外齿轮(22)彼此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容纳于形成在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和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5)之间的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每一个包括由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和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3,25)中的一个挤压的挤压部分(P)、以及与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和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3,25)中的另一个摩擦接触的圆周接触表面(70a,36b),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进入楔入状态;弹簧(9),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分别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方向偏压,从而实现楔入状态;驱动轴(6),其由驱动单元(5)以能够绕所述第一臂(1,11)和所述第二臂(2)中的任意一个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轴(6)根据所述驱动单元(5)的旋转方向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的一个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者的方向移动,以便解除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的所述一个的楔入状态;并且所述驱动轴(6)根据所述内齿轮(12)和所述外齿轮(22)之间的轮齿数目的差而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的另一个压入到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另一者中,以便使所述内齿轮(12)和所述外齿轮(22)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内齿轮(12)和所述外齿轮(22)中的另一个偏心地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臂(2)相对于所述第一臂(1,11)旋转;和保持槽(75,35),其保持润滑剂(G)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每一个的与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和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3,25)中的另一个摩擦接触的所述圆周接触表面(70a,36b)上,所述保持槽(75)沿着所述第一臂(1,11)和所述第二臂(2)中任意一个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调整装置(10),其中,所述保持槽(75,35)包括形成在所 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每一个的所述圆周接触表面(70a,36b)的部分上的多 个保持槽(75,35),使所述圆周接触表面(70a,36b)的所述部分不与在从所述挤压部分(P, R)朝所述驱动轴(6)的径向向外方向的延伸位置中与所述圆周接触表面(70a,36b)重叠的区域(PP,RR)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其中,所述保持槽(75)布置在 形成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每一个的外周表面(70a)上的所述圆周表面 (70a)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其中,所述内齿轮(12)和包括 所述外圆周表面(13a)的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形成于所述第一臂(1,11),而所述外齿 轮(22)和包括所述内圆周表面(25a)的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3,25)形成于所述第二臂 (2),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以接触方式设置在所述内圆周表面(25a)内,所述外圆周表面 (13a)的直径小于所述内圆周表面(25a)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中的每一个构造成使所述圆周接触表面(70a) 接触所述第二圆周部分(25),并且使所述挤压部分(P)被压靠于所述第一圆周部分(13), 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轴(6)与所述内齿轮(12)同轴地定位于所述第一臂(1,11)并且由所 述第一臂(1,11)支撑。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10),包括布置于座垫(30)的第一臂(1,11);布置于椅背(20)的第二臂(2);形成于第一臂(1,11)的内齿轮(12);形成于第二臂(2)并且与内齿轮(12)啮合的外齿轮(22);与内齿轮(12)同轴形成的第一圆周部分(13);与外齿轮(22)同轴形成的第二圆周部分(23,25);容纳于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圆周部分(13,23,25)之间的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布置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之间并且偏压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的弹簧(9);绕第一和第二臂(1,11,2)中的任意一个臂的旋转轴线旋转的驱动轴(6);和保持润滑剂(G)并且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楔形件(7a,7b,37a)中每一个的圆周接触表面(70a,36b)上的保持槽(75,35),所述保持槽(75)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
文档编号B60N2/22GK101920667SQ2010101710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
发明者北野崇, 成田雅史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