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56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旅游客车底盘,特别涉及ー种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是汽车上比较重要的零件,悬置的设计既要保证发动机系统具有支撑,又要考虑缓冲、减振、倾角、共振、装配、维修等多方面的。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振动乃至整车的舒适性和发动机的寿命。在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前提下,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稳定性、強度、整体拆卸及维修性事比较重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它能在满足发动机悬置其他性能下,提高了发动机悬置的稳定性和強度;増加了发动机拆卸维修性。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ー种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后中梁组件、后支架总成、右直角托板、左直角托板、横槽钢、前托架、直角钢,所述的后中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右直角托板后端、左直角托板后端的顶部焊接,右直角托板和左直角托板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前托架,带有通孔的横槽钢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前托架上,在它们的两个连接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直角钢,右直角托板和左直角托板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后支架总成。所述的直角钢是规格为20-6-P-GB或T3275-1991钢板折弯压型后的直角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发动机悬置其他性能下,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的稳定性好,框架的強度高,有效的減少了发动机振动给车架的传递,进ー步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増加了发动机拆卸维修性。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I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A-A剖面图;图3是图2B向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中梁组件;2、后支架总成;3、右直角托板;4、左直角托板;5、横槽钢;6、前托架;7、直角钢。
具体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叙述到的结构,其结构与现有的已知结构相同。[0013]实施例I如图1-3所示,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包括后中梁组件I、后支架总成2、右直角托板3、左直角托板4、横槽钢5、前托架6、直角钢7,所述的后中梁组件I的两端分别与右直角托板3后端、左直角托板4后端的顶部焊接,右直角托板3和左直角托板4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前托架6,带有通孔的横槽钢5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前托架6上,在它们的两个连接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直角钢7,右直角托板3和左直角托板4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后支架总成2。 实施例2实施例2和实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所述的直角钢7是规格为20-6-P-GB或T3275-1991钢板折弯压型后的直角钢。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的稳定性好,框架的強度高,有效的减少了发动机振动给车架的传递,进ー步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适用于公交车、旅游车所配备的玉柴、潍柴发动机。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后中梁组件(I)、后支架总成(2)、右直角托板(3)、左直角托板(4)、横槽钢(5)、前托架(6)、直角钢(7),所述的后中梁组件(I)的两端分别与右直角托板(3)后端、左直角托板(4)后端的顶部焊接,右直角托板(3)和左直角托板(4)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前托架(6),带有通孔的横槽钢(5)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前托架(6)上,在它们的两个连接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直角钢(7),右直角托板(3)和左直角托板(4)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后支架总成(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直角钢(7)是规格为20-6-P-GB或T3275-1991钢板折弯压型后的直角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发动机整体式框架悬置,它包括后中梁组件(1)、后支架总成(2)、右直角托板(3)、左直角托板(4)、横槽钢(5)、前托架(6)、直角钢(7),所述的后中梁组件(1)的两端分别与右直角托板(3)后端、左直角托板(4)后端的顶部焊接,右直角托板(3)和左直角托板(4)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前托架(6),带有通孔的横槽钢(5)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前托架(6)上,在它们的两个连接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直角钢(7),右直角托板(3)和左直角托板(4)的前端内侧分别焊接有后支架总成(2)。它提高了发动机悬置的稳定性和强度;增加了发动机拆卸维修性。
文档编号B60K5/12GK202389187SQ20112052758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冯芳龙 申请人: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