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及其调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593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及其调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及其调角器。
背景技术
座椅属于生活中必备的用品,其提供人们乘坐并代替双腿支撑人体的重量,使人们腿部得以放松。根据使用地点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座椅具有多种不同结构,就装设于车辆内部的座椅而言,其主要结构是在一椅座后端连接有一椅背,当乘坐者坐在椅座上时,其背部可倚靠于椅背,且椅背与椅座之间设置有调角器,提供椅背可相对于椅座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以配合不同乘坐者的习惯或需求而提供有较佳的舒适度。传统的座椅调角器上用的锁止弹簧大多采用一根弹簧,其一端与凸轮(或与凸轮固定的转动轴)联接,一端与滑槽板联接。该锁止弹簧的作用是在凸轮和滑槽板之间提供扭矩,驱动凸轮向锁止方向运动,保证调角器能正常锁止。然而,使用一根弹簧的结构除提供扭矩外,必然在弹簧的内外固定钩之间产生一个附加的侧向力,在该侧向力的作用下,凸轮轴会发生偏移,并使凸轮轴挤压滑槽板中心内孔,在凸轮轴与滑槽板中心内孔之间产生摩擦,例如,公开号为CN101243922A的中国专利文献。由于该摩擦的存在,解锁时,手柄操作力较大,操作费劲;锁止时,作用在凸轮轴和滑槽板之间的扭矩减小,可能造成调角器锁止不可靠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采用设计两个(如日本专利文献JP特开平8-253063)或三个(如中国专利文献ZL 200310100093. 7)相对滑槽板均布的锁止弹簧来驱动凸轮的方法,以消除弹簧内外固定端之间产生的侧向力,从而减小或消除凸轮轴与滑槽板中心孔之间的摩擦力,这样,锁止弹簧可以为凸轮提供一纯扭矩,而不产生附加的摩擦力,可以最大限度增大锁止力,并减小手柄操作力。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往往受调角器设计结构的限制,只能用于滑块数量相对较少的调角器设计上,对三个以上滑块的调角器特别是高强度调角器难以采用这种方法,或导致调角器设计结构相对复杂,无法有效控制成本。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座椅调角器进行优化设计,在结构简化、成本可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消除附加摩擦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化设计的座椅调角器,以有效消除其锁止或解锁用复位弹簧可能产生的附加摩擦力。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角器,包括设置在凸轮轴与固定部件之间复位弹簧,以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转动时产生弹性变形,控制所述调角器的锁止或者解锁;所述固定部件的中部具有内凹沉孔,所述复位弹簧内置于所述内凹沉孔中,且设置为至少一组;在轴向投影面内,每组具有相对于所述凸轮轴的回转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复位弹簧。优选地,所述凸轮轴插装于所述固定部件中。
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为涡卷弹簧,其内侧端与所述凸轮轴相抵接,其外侧端与所述固定部件相抵接。优选地,所述凸轮轴依次设置与所述固定部件转动配合的圆弧段、以及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端相适配的非圆弧段;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所述非圆弧段上,且其内圈的形状与所述非圆弧段相适配。优选地,所述非圆弧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优选地,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侧端对应地,所述固定部件的内凹沉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弹簧外侧端插装口。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插装口呈燕尾状。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所述调角器的滑槽板。本发明提供的座椅,包括铰接的椅座和椅背,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调角器,所述调角器具体为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角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座椅调角器的复位弹簧设置为至少一组,且在轴向投影面内,每组具有两个相对于凸轮轴的回转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复位弹簧;由此,每组两个复位弹簧的固定方式完全对称,提供扭矩的方向相同,但是,两者产生的侧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从而保证复位弹簧仅为该调角器提供一纯扭矩,而不产生附加的摩擦力,进而保证调角器锁止力足够的情况下解锁力较小。同时,本方案的复位弹簧内置于固定部件中部的内凹沉孔中,因而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为控制产品制造成本提供可靠保障;此外,本方案可以在现有调角器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利用了构件的内部空间,对于产品外形尺寸不构成影响,符合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角器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椅背可调角度的座椅,特别适用于汽车座椅。


图1是公开号为CN10124392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调角器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座椅调角器的装配关系主视图;图3为图2的A — A剖视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凸轮轴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B向视图;图7为图5的C — C剖面图;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D — D剖视图。图2 —图 9 中复位弹簧1、外侧端11、内侧端12、凸轮轴2、非圆弧段21、圆弧段22、滑槽板3、插装口 31、内凹沉孔32、中心孔33。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座椅调角器,通过结构优化使得该座椅调角器的复位弹簧仅为该调角器提供一纯扭矩,而不产生附加的摩擦力。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不失一般性,本文以公开号CN10124392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座椅调角器主体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的核心设计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座椅调角器,只要应用本方案的基本构思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方案所述座椅调角器的主体构成与现有技术相同,该调角器在座椅的角度调节后,每个楔形块有对称的两段自锁面与滑块自锁面相对应,形成双点锁止。当棘轮棘齿与滑块棘齿相对时,通过复位弹簧的力和外力来驱动凸轮转动,从而控制滑块与棘轮的锁止或解锁,实现椅背角度的调节;棘轮上有两段均布的棘轮棘齿和两段均布的棘轮滑行面,当棘轮滑行面与滑块棘齿相对时,可实现椅背的快速折叠维护。具体可参见图1。其中,楔形块装在滑槽板的滑槽中,以确保楔形块的径向位移轨迹。复位弹簧设置在凸轮轴与滑槽板之间,滑槽板为固定部件,以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滑槽板转动时产生弹性变形,控制调角器的锁止或者解锁。在此基础上,本方案作出进一步改进,请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座椅调角器的装配关系主视图,图3为图2的A — A剖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弹簧与滑槽板的装配关系轴向投影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滑槽板3的中部具有内凹沉孔32,复位弹簧I内置于滑槽板3的内凹沉孔32中,且两个复位弹簧I设置为一组;在轴向投影面内,该组的两个复位弹簧I相对于凸轮轴2的回转轴线对称设置。如此设置,两个复位弹簧I的固定方式完全对称,提供扭矩的方向相同,且两者产生的侧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够互相抵消,从而保证复位弹簧I仅为该调角器提供一纯扭矩,而不产生附加的摩擦力,进而保证调角器锁止力足够的情况下解锁力较小。同时,本方案的复位弹簧I内置于固定部件中部的内凹沉孔32中,因而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此外,本方案可以在现有调角器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利用了滑槽板3的内部空间,对于产品外形尺寸不构成影响。应当理解,复位弹簧的具体数目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设置一组,基于不同产品配置要求,可以设置为多组,只要每组中两个复位弹簧I均在轴向投影面内相对于凸轮轴2的回转轴线对称设置,均可以互相抵消两者产生的侧向力。当然,相比之下,设置一组复位弹簧的方案更为简单易于加工。如前所述,对于复位弹簧设置在凸轮轴与一固定部件之间,以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时产生弹性变形,控制调角器的锁止或者解锁的调角器而言,本方案核心设计思想均可以适用;也就是说,在其他形式的现有调角器中,与复位弹簧配合的构件并非滑槽板。显然,基于该类调角器的主体结构的变化,相应细化结构同样适用。例如,本方案中,凸轮轴2插装于滑槽板3的中心孔33中,以便于伸出端与驱动装置相连。为进一步节省内部装配空间,复位弹簧I为涡卷弹簧,其内侧端12与凸轮轴2相抵接,其外侧端11与滑槽板3相抵接;请一并参见图2至图4,其中,图4为本方案中所述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工作过程中,由于涡卷弹簧受压变形及释放弹性变形能的过程中,基本可以在一个工作面内完成,因此占用空间可控。另外,请一并参见图5至图7,其中,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轮轴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B向视图;图7为图5的C — C剖面图。本方案中的凸轮轴2可以具有与滑槽板3的中心孔33转动配合的圆弧段22、以及与复位弹簧I的内侧端12相适配的非圆弧段21 ;基于滑槽板3和复位弹簧I相对于凸轮轴2的轴向位置的不同,圆弧段22和非圆弧段21依次设置在凸轮轴2上。组装完成后,复位弹簧I套装于非圆弧段21上,且其内圈的形状与凸轮轴2的非圆弧段21相适配,以便于随凸轮轴2的转动而产生相应的形变。特别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非圆弧段2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工艺性相对较好;实际上,其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也可以为圆柱体上加工周向限位面的其他非圆形截面,只要满足随动需求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另外,本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复位弹簧I的外侧端配合关系。请一并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为本实施方式所述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D — D剖视图。如图所示,与复位弹簧I的外侧端11对应地,滑槽板3的内凹沉孔32的孔壁上开设有弹簧外侧端插装口 31,当然,插装口 31的设置与每个复位弹簧I对应设置。如图所示,在轴向投影面内,插装口 31呈燕尾状,复位弹簧I的外侧端11与插装口 31的斜面相抵,可有效避免非正常脱出,提高配合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调角器相对于座椅的安装侧确定的使用情况下,只需要该插装口 31设置一个配合斜面即可常功能需要;但是,受座椅应用场合的限制,调角器存在设置在座椅另一侧的可能,为了提高该调角器的可适用性,本方案中的插装口 31呈燕尾状,实际应用时,则可能应用图示另一个斜面与复位弹簧I进行配
口 ο当然也可以是这样的设计。复位弹簧I内侧端12与凸轮轴2的固定方式除本实例外,还可以是通过弹簧内钩与凸轮或凸轮轴的孔或槽配合来实现固定,只要两根复位弹簧内圈或内钩与凸轮或凸轮轴对称、上下固定均可。同理,复位弹簧I的外侧端11与滑槽板3的固定方式除本实例描述的方式外,还包括其它形式的槽、孔与轴的固定方式,只要复位弹簧外钩(或圈)与滑槽板为对称、上下固定均可。除前述座椅调角器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应用该调角器的座椅。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该座椅包括铰接的椅座和椅背,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座椅调角器,包括设置在凸轮轴与固定部件之间复位弹簧,以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转动时产生弹性变形,控制所述调角器的锁止或者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的中部具有内凹沉孔,所述复位弹簧内置于所述内凹沉孔中,且设置为至少一组;在轴向投影面内,每组具有相对于所述凸轮轴的回转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复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插装于所述固定部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涡卷弹簧,其内侧端与所述凸轮轴相抵接,其外侧端与所述固定部件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依次设置与所述固定部件转动配合的圆弧段、以及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端相适配的非圆弧段;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所述非圆弧段上,且其内圈的形状与所述非圆弧段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弧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侧端对应地,所述固定部件的内凹沉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弹簧外侧端插装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插装口呈燕尾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所述调角器的滑槽板。
9.座椅,包括铰接的椅座和椅背,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角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调角器,包括设置在凸轮轴与固定部件之间复位弹簧,以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转动时产生弹性变形,控制所述调角器的锁止或者解锁;所述固定部件的中部具有内凹沉孔,所述复位弹簧内置于所述内凹沉孔中,且设置为至少一组;在轴向投影面内,每组具有相对于所述凸轮轴的回转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复位弹簧。本发明的每组两个复位弹簧的固定方式完全对称,提供扭矩的方向相同,与此同时,两者产生的侧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从而保证复位弹簧仅为该调角器提供一纯扭矩,而不产生附加的摩擦力。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文档编号B60N2/22GK103070564SQ20121054616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罗贤虎, 卢建, 张建洲, 黄兴 申请人: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