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92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
背景技术
客车按发动机布置位置可分为前置、中置、后置三种类型。目前大型客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客车主要是后置发动机客车。后置发动机是指将发动机布置于客车后桥之后。这种布置易使发动机与车厢隔开,车内振动及噪声小、乘座舒适性高、轴荷分配合理,日益为长途、旅游、公交客车 采用。后置发动机又可分为纵置、横置两种方式。横置发动机因布置复杂很少采用,现在的客车主要采用后置发动机纵置安装方式。发动机带轮位于客车底盘后端,发动机带轮与飞轮连接,为空调压缩机及发动机散热器提供动カ。采用后置发动机纵置安装方式的不利之处是客车被追尾时容易损坏发动机,尤其容易损坏发动机带轮。客车发动机后部一般是发动机舱门,后部下方的保险杠也多是玻璃钢或Imm厚钢板制成,对发动机保护カ度不够強。中国专利CN201437351U公开了ー种新型汽车后防撞杆结构,它包括后端板以及安装在后端板上的防撞杆,该装置是通过在防撞杆上设置呈凸起状吸能区域来提高碰撞吸能效果,但整体结构为组合式,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中国专利201020594610. 6公开了ー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中部向外呈U字型,但U型结构易变形,机械强度不够,对发动机带轮无法起到较强的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包括安装在发动机舱门内的连接件和保护直梁两部分,连接件分别与客车车架后梁和保护直梁相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螺母、垫圈与保护直梁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开两个孔,ー个用于连接保护直梁,一个用于装配到车架后梁上;所述连接件与保护直梁对应孔直径大小固定,连接件孔径与车架后梁对应孔孔径大小相匹配;所述保护直梁与带轮之间安装距离在20mm以上;所述保护直梁采用型钢制成,两端顶部用钢板焊接封闭,两端钻孔焊接套管。在安装时,先将2个连接件用螺栓安装到车架后梁上的安装孔上。该安装孔与车辆原有部件如横梁共用,即拆下原有部件将连接件加装上;或将螺栓安装在车体横梁钻孔上,或直接将连接件焊接到车架后梁上。将保护直梁用螺栓等固定到连接件上,保证保护直梁与发动机带轮的前后间隙在20mm以上,使得在碰撞时产生较大缓冲和较强相对抗冲击力,保证带轮安全并且方便皮带拆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通过在车辆的底盘尾部加装本发动机防撞梁后,有效地抵御外力的冲击,对发动机带轮起到较强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对发动机的破坏及抛锚现象的发生。2.该客车发动机防撞梁为可拆卸装置,使用方便。3.该客车发动机防撞梁安装在发动机舱门内,不影响车辆外观,简单实用。

图I为发动机及其带轮在客车整车中的位置图;图2为后置客车尾部发动机及带轮位置图;图3为保护梁安装位置图;图4a为发动机保护梁主视图;图4b为发动机保护梁俯视图; 图4c为发动机保护梁左视图;图5a为连接件主视图;图5b为连接件俯视图;图5c为连接件左视图;图6a为保护直梁主视图;图6b为保护直梁俯视图;图6c为保护直梁AA切面剖视图;其中I.发动机舱门,2.发动机,3.发动机带轮,4.车架后梁,5.后保险杠,6.发动机排气尾管,7.发动机防撞梁,8.连接件,9.螺栓,10.螺母,11.垫圈,12.保护直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如图1、2所示,是发动机及其带轮在客车中的相关位置图,发动机舱门I内安装有发动机2,后保险杠5位于发动机排气管6之上。后置发动机客车由于空间布置需要,车架后梁4位于发动机带轮3下部,当客车被追尾吋,发动机带轮在受到强烈撞击后损坏,从而造成车辆抛锚。如图3所示,发动机防撞梁7安装在在发动机舱门I内,位于车架后梁4上方,发动机带轮3后方。如图4a、4b、4c、5a、5b、5c、6a、6b、6c所不,发动机防撞梁7由保护直梁12、连接件8组成,连接件8上有螺栓9、螺母10、垫圈11,连接件8的数量为2个,保护直梁12采用120*40*5型钢制成,两端顶部用钢板焊接封闭,两端钻孔,用于焊接套管,连接件上开两个孔,ー个用于连接保护直梁,一个用于装配到车架尾部纵梁。螺栓9通过孔与螺母10、垫圈11连接,将防撞梁固定在客车上。连接件8和保护直梁9对应孔直径大小固定,连接件8和与车架后梁4纵梁连接孔孔径大小视发动机带轮后部到车架纵梁末端的空间大小及车辆的其他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保护直梁12与发动机带轮3之间距离在20mm以上。该客车发动机防撞梁通过客车制造厂直接安装或车主改装。在安装吋,先将2个连接件8用螺栓9安装到车架后梁4纵梁的安装孔上。该安装孔与车辆原有部件如横梁共用,即拆下原有部件将连接件8加装上;或将螺栓9安装在车体横梁钻孔上;或直接将连接件8焊接到车架后梁4尾部。将保护直梁12用螺栓9等固定到连接件8上,保证保护直梁9与发动机带轮3的前后间隙在20mm以上,使得在碰撞时产生较大缓冲和较强相对抗冲击力,保证带轮安全并且方便皮带拆装。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以内。
权利要求1.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在发动机舱门内的连接件和保护直梁两部分,连接件分别与客车车架后梁和保护直梁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螺母、垫圈与保护直梁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上开两个孔,ー个用于连接保护直梁,ー个用于装配到车架后梁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与保护直梁对应孔直径大小固定,连接件孔径与车架后梁对应孔孔径大小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保护直梁,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直梁与带轮之间安装距离在20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I或5所述ー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的保护直梁,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直梁采用型钢制成,两端顶部用钢板焊接封闭,两端钻孔焊接套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发动机防撞梁,包括安装在发动机舱门内的连接件和保护直梁两部分,连接件分别与客车车架后梁和保护直梁相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螺母、垫圈与保护直梁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开两个孔,一个用于连接保护直梁,一个用于装配到车架后梁上;所述连接件与保护直梁对应孔直径大小固定,连接件孔径与车架后梁对应孔孔径大小相匹配;所述保护直梁与带轮之间安装距离在20mm以上;所述保护直梁采用型钢制成,两端顶部用钢板焊接封闭,两端钻孔焊接套管。该客车发动机防撞梁能够有效抵御外力的冲击,对发动机带轮起到较强保护作用,减少对发动机的破坏及抛锚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B60R19/02GK202624125SQ20122023467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刘文海, 房继刚, 程兴群, 杨彦三 申请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