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及采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274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及采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及采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外支架、托臂及橡胶主簧,所述托臂一端设有悬置部,其上设有容置腔,所述橡胶主簧设有上接触部、下接触部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支架罩于所述悬置部及所述橡胶主簧外部,所述上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顶部相抵,所述下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底部相抵。所述托臂的悬置部上设有容置腔,橡胶主簧设有安装部可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因此橡胶主簧与托臂及外支架之间无需采用硫化连接。托臂及外支架不参与硫化,省去了喷砂、涂胶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序及材料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及采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及采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汽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起到如下功能:支撑动力总成并确定动力总成位置;控制动力总成运动;隔离动力总成振动;作为一个额外的吸震器衰减路面不平引起的悬架传向车身的振动;承受动力总成输出扭矩及动载荷。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通常包括悬置、抗扭拉杆、阻尼元件及相关联的支架。为了实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功能,动力总成的悬置结构一端通过外支架与车身或副车架连接,另一端通过托臂与动力总成连接,托臂与支架间通过橡胶主簧弹性连接。
[0003]现有技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悬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托臂1、橡胶主簧2、外支架3。由于托臂1、橡胶主簧2、外支架3之间通过硫化连接,使得硫化模具结构复杂,尺寸增大,多腔模的模腔数量减少,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及采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汽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外支架、托臂及橡胶主簧,所述托臂的一端设有悬置部,其上设有容置腔,所述橡胶主簧设有上接触部、下接触部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支架罩于所述悬置部及所述橡胶主簧外部,所述上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顶部相抵,所述下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底部相抵。
[0008]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橡胶主簧包括单独硫化成型的第一橡胶块及第二橡胶块,所述橡胶主簧的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分别设于第一橡胶块与第二橡胶块上;所述托臂的悬置部的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配合。
[0009]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橡胶主簧的上接触部设于第一橡胶块和/或第二橡胶块的上部;所述橡胶主簧的下接触部设于第二橡胶块和/或第一橡胶块的下部。
[0010]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第一橡胶块的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托臂的第一容置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橡胶块的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托臂的第二容置腔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0011]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外支架包括相互配合的外骨架与底板。
[0012]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外骨架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围成用于容置所述橡胶主簧及所述托臂的悬置部的总容置腔,所述边框设有底板固定部,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底板固定部配合的外骨架固定部。
[0013]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外骨架的底板固定部与所述底板的外骨架固定部之间通过铆接、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连接。
[0014]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托臂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汽车的动力总成连接。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动力总成及车身,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外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连接部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
[0016]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汽车,所述车身设有车身纵梁,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外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通过将所述外支架安装于所述车身纵梁上实现。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在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托臂一端设有悬置部,在所述悬置部上设有容置腔,橡胶主簧设有安装部可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因此橡胶主簧与托臂及外支架之间无需采用硫化连接。托臂及外支架不参与硫化,省去了喷砂、涂胶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工序及材料成本。进一步的,橡胶主簧包括单独硫化成型的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可简化硫化模具,增加多腔模的模腔个数,批量生产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0018]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现有技术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动力总成、车身及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0024]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外支架、托臂及橡胶主簧。托臂的一端设有悬置部,其上设有容置腔;托臂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橡胶主簧设有上接触部、下接触部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装配于所述托臂的容置腔内。所述外支架罩于托臂的悬置部及橡胶主簧的外部,并固定在车身上,所述橡胶主簧的上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顶部相抵,所述橡胶主簧的下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底部相抵。
[0025]下面结合图2与图3对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3是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则是图3示意的立体结构装配后的左视装配示意图。[0026]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外支架、橡胶主簧及托臂。
[0027]橡胶主簧包括第一橡胶块21与第二橡胶块22。第一橡胶块21与第二橡胶块22分别单独硫化成型。橡胶主簧的上接触部设于该第一橡胶块21的顶部;所述下接触部设于该第二橡胶块22的底部。橡胶主簧的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设于第一橡胶块21的底部及第二橡胶块22的顶部。
[0028]外支架包括外骨架11及底板12。外骨架11设有边框111,该边框111围成一个总容置腔112,用于容置上橡胶块21、托臂30的悬置部及下橡胶块22。该边框111的下端设有底板固定部113。底板12设有外骨架固定部121,与边框111底部的底板固定部113配合。
[0029]托臂30的一端设有连接部31,与汽车的动力总成连接;另一端设有悬置部32。悬置部32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321和第二容置腔322,分别用于装配上橡胶块21和下橡胶块22。
[0030]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第一橡胶块21为自由状态,此状态下其体积略大于托臂30的第一容置腔321的容积,因此图2中显示其与托臂30有一定干涉量,实际装配后,第一橡胶块21受到压缩,与第一容置腔321实现过盈配合。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第二橡胶块22与第二容置腔322之间。
[0031]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橡胶块21的第一安装部挤压装入托臂30的悬置部32的第一容置腔321中,第二橡胶块22的第二安装部挤压装入第二容置腔322中;然后将悬置部32置于外骨架11的总容置腔112内;最后再将外骨架11的底板固定部113与底板12的外骨架固定部121配合在一起。装配完成后,上橡胶块21的上半部分即上接触部顶在外支架的顶部(即外框架11的顶部)上;下橡胶块22的下半部分即下接触部顶在外支架的底部(即底板12的底部)上。外骨架11的底板固定部113与底板12的外骨架固定部121配合时,可采用铆接、螺栓或焊接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然后,将外支架通过螺栓安装于车身纵梁上,将托臂30的连接部与动力总成相连,当动力总成相对车身运动时,通过上橡胶块21和下橡胶块22的弹性连接实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隔振功能。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托臂的容置腔的位置为上下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托臂容置腔的位置也可以为左右设置。为了实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隔振功能,需要将橡胶主簧设计成两个左右相对应的“E”型的第一橡胶块及“ 3 ”型的第二橡胶块,此时第一橡胶块及第二橡胶块的顶部均设有上接触部,底部均设有下接触部,而中部则均设有安装部。其安装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的安装方法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托臂一端设有悬置部,在所述悬置部上设有容置腔,橡胶主簧设有安装部可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因此橡胶主簧与托臂及外支架之间无需采用硫化连接,而是将橡胶主簧的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单独硫化成型,再将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托臂、外骨架及底板进行装配。托臂及外支架不参与硫化,省去了喷砂、涂胶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工序及材料成本。橡胶主簧单独硫化成型,可简化硫化模具,增加多腔模的模腔个数,批量生产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0034]以上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外支架、托臂及橡胶主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一端设有悬置部,其上设有容置腔,所述橡胶主簧设有上接触部、下接触部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支架罩于所述悬置部及所述橡胶主簧外部,所述上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顶部相抵,所述下接触部与所述外支架的底部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包括单独硫化成型的第一橡胶块及第二橡胶块,所述橡胶主簧的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分别设于第一橡胶块及第二橡胶块上;所述托臂的悬置部的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的上接触部设于第一橡胶块和/或第二橡胶块的上部;所述橡胶主簧的下接触部设于第二橡胶块和/或第一橡胶块的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块的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托臂的第一容置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橡胶块的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托臂的第二容置腔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包括相互配合的外骨架与底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骨架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围成用于容置橡胶主簧及托臂的悬置部的总容置腔,所述边框设有底板固定部,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底板固定部配合的外骨架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骨架的底板固定部与所述底板的外骨架固定部之间通过铆接、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汽车的动力总成连接。
9.一种汽车,包括动力总成及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外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托臂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设有车身纵梁,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外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通过将所述外支架安装于所述车身纵梁上实现。
【文档编号】B60K5/12GK203438832SQ20132050691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8日
【发明者】曾肇豪, 李玉发, 李世杰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