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862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期望一种具备优异的湿路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为了提高充气轮胎的湿路性能,例如提出在其胎面部设置较大的沟容积的主沟、横沟的方案。

然而,上述那样的充气轮胎存在胎面部的刚性变小、操纵稳定性能变差之类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00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改善设置于内侧中间陆地部、外侧中间陆地部以及中央陆地部的沟、刀槽花纹为基本,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如下的胎面部,由于向车辆的安装方向被指定,由此该胎面部具有: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和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外侧胎肩主沟,其在最外侧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内侧胎肩主沟,其在最内侧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外侧中央主沟,其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轮胎赤道之间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以及内侧中央主沟,其在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轮胎赤道之间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在所述胎面部形成:外侧中间陆地部,其由所述外侧胎肩主沟和所述外侧中央主沟划分而成;中央陆地部,其由所述外侧中央主沟和所述内侧中央主沟划分而成;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其由所述内侧中央主沟和所述内侧胎肩主沟划分而成,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多条内侧中间横沟,该内侧中间横沟将 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所述内侧中央主沟连接,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20度~30度的角度倾斜,所述外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外侧中间横纹沟,其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外侧中间刀槽花纹,其将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内端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沟连接,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和所述外侧中间刀槽花纹相对于轮胎周向以20度~30度的角度倾斜,所述中央陆地部设置有:内侧中央横纹沟,其从所述内侧中央主沟向外侧胎面端侧延伸并且在所述中央陆地部内形成终端;外侧中央横纹沟,其从所述外侧中央主沟向内侧胎面端侧延伸并且在所述中央陆地部内形成终端。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间横沟和所述外侧中间刀槽花纹向相同方向倾斜。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间横沟的总条数小于所述外侧中间刀槽花纹的总条数。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央横纹沟和所述外侧中央横纹沟的沟深度为5mm以下。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央横纹沟和所述外侧中央横纹沟向相同方向倾斜。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是将由多条所述内侧中间横沟划分的内侧中间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内侧中间花纹块列,所述内侧中间花纹块设置有内侧中间刀槽花纹,该内侧中间刀槽花纹从所述内侧中央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中间花纹块内形成终端。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多条内侧中间横沟,它们将内侧胎肩主沟与内侧中央主沟连接,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20度~30度的角度倾斜。这样的内侧中间横沟能够确保内侧中间陆地部在轮胎轴向上的刚性较大,并且能够利用轮胎的旋转而将沟内的水顺畅地向主沟排出。因此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

在外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外侧中间横纹沟,其从外侧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在外侧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外侧中间刀槽花 纹,其将外侧中间横纹沟的内端与外侧中央主沟连接。外侧中间横纹沟和外侧中间刀槽花纹,相对于轮胎周向以20度~30度的角度倾斜。这样的外侧中间横纹沟和外侧中间刀槽花纹,抑制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刚性降低。因此转弯时较大的横向力所作用的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中间陆地部、与设置有内侧中间横沟的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刚性的差减小,能够向左右均顺畅地转弯,并且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另外,外侧中间刀槽花纹发挥吸水效应和边缘效应,从而提高湿路性能。

在中央陆地部设置有:从内侧中央主沟向外侧胎面端侧延伸的内侧中央横纹沟、和从外侧中央主沟向内侧胎面端侧延伸的外侧中央横纹沟。由此能够有效地将难以排水的中央陆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出。另外,内侧中央横纹沟和外侧中央横纹沟使中央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的刚性均匀化。因此能够向左右两个方向顺畅地转弯。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一步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两侧的中间陆地部以及中央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3…外侧胎肩主沟;4…内侧胎肩主沟;5…外侧中央主沟;6…内侧中央主沟;7…内侧中间陆地部;8…外侧中间陆地部;9…中央陆地部;12…内侧中间横沟;14…外侧中间横纹沟;15…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6…内侧中央横纹沟;17…外侧中央横纹沟;To…外侧胎面端;Ti…内侧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例如适合作为轿车用的充气轮胎来利用。

如图1所示,胎面部2具有指定了向车辆的安装方向的非对称的胎面花纹。胎面部2具有: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o、和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i。向车辆的安装方向例如通过文字等表示在胎侧部(未图示)。

上述各“胎面端”To、Ti被规定为:对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有正规内压且无负载亦即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而使之以0度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在正规状态下,将各胎面端To、Ti之间的轮胎轴向上的距离规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在未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量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在轮胎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正规内压为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LOAD CAPACITY”。在轮胎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相当于上述载荷的88%的载荷。

在轮胎1的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主沟。主沟包 括:外侧胎肩主沟3、内侧胎肩主沟4、外侧中央主沟5以及内侧中央主沟6。外侧胎肩主沟3设置于最外侧胎面端To侧。内侧胎肩主沟4设置于最内侧胎面端Ti侧。外侧中央主沟5设置于外侧胎肩主沟3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位置。内侧中央主沟6设置于内侧胎肩主沟4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主沟3~6是沿着轮胎周向的直线状。这样的主沟3~6提高各主沟3~6附近的陆地部刚性,并且抑制制动时车辆的摇晃、侧滑等不稳定的举动,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另外主沟3~6用于使沟内的水顺畅地向旋转方向的后着侧排出,因此提高湿路性能。

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以及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优选规定为:小于外侧中央主沟5的沟宽度W3以及内侧中央主沟6的沟宽度W4。即,在难以排出路面与陆地部的踏面之间的水膜的轮胎赤道C侧,确保外侧中央主沟5以及内侧中央主沟6的沟宽度W3以及W4较大,从而提高湿路性能。在较大的横向力作用的轮胎轴向两侧,确保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以及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较小,提高各主沟3、4附近的陆地部的刚性,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优选为小于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即,由于车辆的定位、路面的斜坡(cant倾斜),轮胎1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为:外侧胎面端To侧小于内侧胎面端Ti侧。因此,外侧胎肩主沟3与内侧胎肩主沟4相比,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内噪声容易向外排出。因此优选使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小于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来确保噪声性能。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6%。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4%~8%。外侧中央主沟5的沟宽度W3以及内侧中央主沟6的沟宽度W4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10%~18%。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外侧胎肩主沟3以及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深度(省略图示)优选为:小于外侧中央主沟5以及内侧中央主沟6的沟深度(省略图示)。主沟3~6的沟深度优选为7.0mm~9.5mm。

胎面部2通过各主沟3~6而形成有内侧中间陆地部7、外侧中间陆地部8、中央陆地部9、内侧胎肩陆地部10以及外侧胎肩陆地部11。内 侧中间陆地部7由内侧中央主沟6和内侧胎肩主沟4划分而成。外侧中间陆地部8由外侧胎肩主沟3和外侧中央主沟5划分而成。中央陆地部9由外侧中央主沟5和内侧中央主沟6划分而成。内侧胎肩陆地部10由内侧胎面端Ti和内侧胎肩主沟4划分而成。外侧胎肩陆地部11由外侧胎面端To和外侧胎肩主沟3划分而成。

图2是内侧中间陆地部7、外侧中间陆地部8以及中央陆地部9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内侧中间陆地部7设置有多条内侧中间横沟12,它们将内侧胎肩主沟4与内侧中央主沟6连接。由此,内侧中间陆地部7形成为将内侧中间花纹块7B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内侧中间花纹块列7R。

内侧中间横沟12相对于轮胎轴向以20度~30度的角度θ1倾斜。这样的内侧中间横沟12确保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上的刚性较大,并且能够利用轮胎的旋转,将沟内的水顺畅地向主沟排出。因此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

内侧中间横沟12的沟宽度W5朝向内侧胎面端Ti侧逐渐增大。这样的内侧中间横沟12使内侧中间陆地部7朝轮胎轴向外侧的排水变得容易,从而提高湿路性能。为了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内侧中间横沟12的最大沟宽度W5a优选为内侧中间横沟12的最小沟宽度W5b的1.5~2.5倍。内侧中间横沟12的平均沟宽度W5优选为: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a的10%~20%。在本说明书中,横沟以及后述的横纹沟的沟宽是各沟相对于沟中心线呈直角方向上的沟缘间的距离。

从发挥同样作用的观点出发,内侧中间横沟12的沟深度(省略图示)优选为3.0mm~7.0mm。

内侧中间花纹块7B设置有1条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发挥吸水效应和边缘效应,从而提高湿路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是半闭型刀槽花纹,其从内侧中央主沟6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并且在内侧中间花纹块7B内形成终端。即,在内侧中间横沟12的沟宽度W5增大的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外侧,不设置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因此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与内侧中间横 沟12配合,将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刚性维持得较大,从而确保操纵稳定性能。

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1优选为: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a的60%~75%。在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的长度L1小于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宽度Wa的60%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吸水效应,有可能使湿路性能变差。在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的长度L1超过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宽度Wa的75%的情况下,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刚性变小,有可能使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和内侧中间横沟12向相同方向倾斜。由此,能够确保内侧中间花纹块7B的刚性较高。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内侧中间刀槽花纹13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优选为20度~30度。

外侧中间陆地部8设置有:外侧中间横纹沟14,其从外侧胎肩主沟3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外侧中间陆地部8内形成终端;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其将外侧中间横纹沟14的内端14i与外侧中央主沟5连接。这样的外侧中间横纹沟14以及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抑制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刚性降低。因此转弯时较大的横向力作用的外侧胎面端To侧的外侧中间陆地部8、与设置有内侧中间横沟12的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刚性的差较小,能够向左右均顺畅地转弯,从而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外侧中间横纹沟14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以及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4为20度~30度。在外侧中间横纹沟14的角度θ3以及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的角度θ4小于20度的情况下,无法利用轮胎的旋转将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踏面的水膜顺畅地向旋转方向的后侧排出。在外侧中间横纹沟14的角度θ3以及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的角度θ4超过30度的情况下,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变小,从而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横纹沟14以及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向相同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将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刚性维持得较大,从而能够确保操纵稳定性能较高。

外侧中间横纹沟14的宽度W6优选为: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b的10%~20%。这样的外侧中间横纹沟14确保外侧中 间陆地部8的刚性较大。基于同样的观点,外侧中间横纹沟14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2优选为: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b的5%~18%。

虽未特别限定,但外侧中间横纹沟14的沟深度(省略图示)优选为5.5mm~7.0mm。

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与内侧中间横沟12向相同方向倾斜。由此,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内的水以及内侧中间横沟12内的水,因转弯行驶时的横向力而向相同方向顺畅地被排出,因此提高湿路性能。

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的总条数多于内侧中间横沟12的总条数。由此,在比内侧中间陆地部7大的横向力所作用的外侧中间陆地部8,能够发挥更大的吸水效应和边缘效应,因此提高湿路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的总条数是内侧中间横沟12的总条数的2倍。

中央陆地部9设置有:内侧中央横纹沟16,其从内侧中央主沟6向外侧胎面端To侧延伸并在中央陆地部9内形成终端;外侧中央横纹沟17,其从外侧中央主沟5向内侧胎面端Ti侧延伸并在中央陆地部9内形成终端。由此,能够有效地将难以排水的中央陆地部9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出。另外,内侧中央横纹沟16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使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的刚性均匀化。因此向左右均能够更顺畅地转弯。

内侧中央横纹沟16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向相同方向倾斜。由此,使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上的刚性,遍布轮胎周向而均匀化,因此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内侧中央横纹沟16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5、θ6优选为:大于内侧中间横沟12的角度θ1以及外侧中间刀槽花纹15的角度θ4。这样的各中央横纹沟16、17在直行行驶时能够顺畅地将沟内的水排出。

内侧中央横纹沟16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5、θ6优选为40度~50度。在各中央横纹沟16、17的角度θ5、θ6小于40度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将利用轮胎1的旋转的各横纹沟16、17 内的水顺畅地排出。在各中央横纹沟16、17的角度θ5、θ6超过50度的情况下,各中央横纹沟16、17与各主沟5、6之间的中央陆地部9的刚性变小,从而有可能使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内侧中央横纹沟16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相互在轮胎周向上错位。由此能够抑制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上的刚性降低,因此能够确保操纵稳定性能。

内侧中央横纹沟16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长度L3优选为与外侧中央横纹沟17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长度L4相同。由此能够使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的刚性更均匀化。

内侧中央横纹沟16的最大长度L3优选为: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d的20%~40%。在内侧中央横纹沟16的最大长度L3小于中央陆地部9的宽度Wd的20%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有效地将中央陆地部9的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出。在内侧中央横纹沟16的最大长度L3超过中央陆地部9的宽度Wd的40%的情况下,中央陆地部9的刚性变得过小,从而有可能使操纵稳定性能变差。基于同样的观点,外侧中央横纹沟17的最大长度L4也优选为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d的20%~40%。

内侧中央横纹沟16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的沟深度(省略图示)优选为5mm以下。这样的各中央横纹沟16、17将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两侧的刚性维持得较高,从而确保操纵稳定性能。

基于同样的观点,内侧中央横纹沟16的沟宽度W7以及外侧中央横纹沟17的沟宽度W8是中央陆地部9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d的10%~20%。

如图1所示,内侧胎肩陆地部10设置有多条内侧胎肩横沟20,它们将内侧胎面端Ti与内侧胎肩主沟4连接。由此,内侧胎肩陆地部10形成为内侧胎肩花纹块10B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内侧胎肩花纹块列10R。

内侧胎肩横沟20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的倾斜部20A、和比倾斜部20A靠轮胎轴向外侧设置并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轴向部20B。倾斜部20A能够减小直行行驶时沟内的水的阻力,并且确保内侧胎肩陆地部 10的轮胎轴向上的刚性较大。因此倾斜部20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7优选为25度以下。轴向部20B确保最大的横向力作用的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内侧胎面端Ti附近的横向刚性较大。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花纹块10B设置有1条内侧胎肩刀槽花纹21,其将内侧胎面端Ti与内侧胎肩主沟4连接。为了确保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刚性较大,内侧胎肩刀槽花纹21与内侧胎肩横沟20平行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刀槽花纹21设置在内侧胎肩花纹块10B的轮胎周向上的中间位置。

外侧胎肩陆地部11设置有多条外侧胎肩横沟22,它们将外侧胎面端To与外侧胎肩主沟3连接。由此外侧胎肩陆地部11形成为外侧胎肩花纹块11B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外侧胎肩花纹块列11R。

与内侧胎肩横沟20同样,外侧胎肩横沟22包括倾斜部22A和轴向部22B。由此,进一步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倾斜部22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8优选为25度以下。

外侧胎肩花纹块11B设置有外侧胎肩横纹沟23、第一纵沟24以及第二纵沟25。外侧胎肩横纹沟23从外侧胎面端T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外侧胎肩花纹块11B内形成终端。第一纵沟24从一方的外侧胎肩横沟22朝向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另一方的外侧胎肩横沟22延伸、并且连通于外侧胎肩横纹沟23的内端侧。第二纵沟25从另一方的外侧胎肩横沟22朝向一方的外侧胎肩横沟22延伸、并且在外侧胎肩花纹块11B内形成终端。

外侧胎肩花纹块11B设置有:第一外侧胎肩刀槽花纹26,其从外侧胎面端T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在外侧胎肩花纹块11B内形成终端而不与第一纵沟24连通;第二外侧胎肩刀槽花纹27,其从外侧胎面端T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在外侧胎肩花纹块11B内形成终端而不与第二纵沟25连通。第一外侧胎肩刀槽花纹26与第二外侧胎肩刀槽花纹27隔着外侧胎肩横纹沟23而分离。第一外侧胎肩刀槽花纹26以及第二外侧胎肩刀槽花纹27,与外侧胎肩横沟22平行地延伸。

这样的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a、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宽度Wb、中央陆地部9的宽度Wd、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宽度 Wf以及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宽度Wg,优选满足下式。另外,TW是胎面接地宽度。

Wd<Wa、Wb<Wf、Wg

Wd/TW=8%~14%

Wa/TW=12%~16%

Wb/TW=12%~16%

wf/TW=15%~20%

Wg/TW=15%~20%

由此,使各陆地部7~11的宽度合理化,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尤其是对轮胎赋予操舵角,从而确保从胎面表面产生最大的横向力的内侧中间陆地部7的宽度Wa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8的宽度Wb比以往大,因此有效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变形为各种实施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花纹且尺寸为205/55R16的轿车用的充气轮胎,并对操纵稳定性能以及湿路性能进行了测试。各试验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胎面接地宽度TW:158mm

外侧胎肩主沟的沟深度:7.8mm

内侧胎肩主沟的沟深度:7.8mm

外侧中央主沟的沟深度:8.0mm

内侧中央主沟的沟深度:8.0mm

内侧中间横沟的沟深度:3.4mm~6.3mm

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沟深度:6.3mm

<操纵稳定性能(侧抗力)>

在下述条件下,使用室内试验仪对各试验轮胎测量侧抗力并求出侧抗刚度。结果借助以实施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则侧抗刚度越高,性能越好。侧抗刚度是用将从滑移角为+1°时的侧抗力值CF(+1°)减去滑移角为-1°时的侧抗力值CF(-1°)得到的值,除以2所得到的下式所表示的每1度滑移角的侧抗力。

{CF(+1°)-CF(-1°)}/2

轮辋:15×6JJ

内压:200kPa

载荷:4.83kN

<湿路性能>

将各试验轮胎安装于排气量为2000cc的前轮驱动车的全部车轮,一边阶段性地增加速度、一边使车辆进入设置有水深为6mm、长度为20m的水洼且半径为100m的沥青路面的路线上,并且计算出速度为50km/h~80km/h时前轮的平均横向加速度(横向G)。结果借助以实施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测试结果等示于表1。

[表1]

测试结果能够确认: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的湿路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得到均衡地提高。另外,改变轮胎尺寸进行了相同的测试,但显示出与该测试结果相同的趋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