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51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车上防摔倒装置都是扶手,作用力都是在身体上半部位,当司机急刹车时候,人体还是会因为惯性倾斜或者摔倒,身体下半部位因没有固定而出现意外。

现有的技术中有一种车安全绑带(CN201320112834.2),是可以固定在腰上的安全装置,公交车辅助扶手(CN201210419434.6),专门适用于坐车疲劳的人。

以上两种技术在急刹车的时候还是容易摔倒,装置的作用力都没有作用在脚上,导致身体不协调发生践踏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作用在人体的脚部,防止当车急刹车的时候摔倒,从而可以避免践踏事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其包括,脚踏板1,固定带2,光敏感应器3,旋转臂4,伺服电机5,信号处理模块6,压力传感器7,导线8,电源模块9。

所述脚踏板1镶嵌在车底板上,所述伺服电机5固定在脚踏板1的底面,所述旋转臂4与伺服电机5固定连接并可随伺服电机5转动,所述固定带2固定在旋转臂4上,所述光敏感应器3设于脚踏板1中部,所述压力传感器7设于脚踏板1后跟处,所述压力传感器7和光敏感应器3之间设有信号处理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9与信号处理模块6连接,其中所述光敏感应器3、伺服电机5、压力传感器7、信号处理模块6与电源模块9之间用导线8连接形成回路。

所述固定带2在光敏感应器3和压力传感器7的作用下可以自动打开闭合,所述伺服电机5经过信号除了模块6传输信息能够快速旋转,所述电源模块9的供电装置主要用车上的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和扶手搭配使用,协调人们的身体保持平衡,避免人们摔倒。

2、在急刹车的时候,人的脚部不移动,这样就避免了践踏事件,避免争吵。

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前预防人们摔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作用在人体脚部,当车急刹车的时候防止摔倒,固定在脚上就可以避免践踏事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其包括,脚踏板1,固定带2,光敏感应器3,旋转臂4,伺服电机5,信号处理模块6,压力传感器7,导线8,电源模块9。

所述脚踏板1镶嵌在车底板上,所述伺服电机5固定在脚踏板1的底面,所述旋转臂4与伺服电机5固定连接并可随伺服电机5转动,所述固定带2固定在旋转臂4上,所述光敏感应器3设于脚踏板1中部,所述压力传感器7设于脚踏板1后跟处,所述压力传感器7和光敏感应器3之间设有信号处理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9与信号处理模块6连接,其中所述光敏感应器3、伺服电机5、压力传感器7、信号处理模块6与电源模块9之间用导线8连接形成回路。

所述固定带2在光敏感应器3和压力传感器7的作用下可以自动打开闭合,所述伺服电机5经过信号除了模块6传输信息能够快速旋转,所述电源模块9的供电装置主要用车上的电。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中所示,1-脚踏板,2-固定带,3-光敏感应器,4-旋转臂,5-伺服电机,6-信号处理模块,7-压力传感器,8-导线,9-电源模块。

所述脚踏板1镶嵌在车底板上,所述伺服电机5固定在脚踏板1的底面,所述旋转臂4与伺服电机5固定连接并可随伺服电机5转动,所述固定带2固定在旋转臂4上,所述光敏感应器3设于脚踏板1中部,所述压力传感器7设于脚踏板1后跟处,所述压力传感器7和光敏感应器3之间设有信号处理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9与信号处理模块6连接,其中所述光敏感应器3、伺服电机5、压力传感器7、信号处理模块6与电源模块9之间用导线8连接形成回路。

实施例1

所述的固定带2材料优选为质地较硬且光滑的橡胶,作用在脚部上很舒服,长度优选为8cm,作用于脚掌部位。

所述的旋转臂4材料优选为铝合金,长度优选为15cm。

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材料优选为金属,导体材料优选为单晶,承受压力优选为1000N,感应区形状优选为圆形,圆形半径优选为2cm。

实施例2

所述一种车上防摔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电源模块9主要是车上供电装置提供电能,当人们脚掌覆盖在光敏传感器3上时就把信号传给信息处理模块6,经过信号处理模块6处理信息带动伺服电机5转动,旋转臂4带动固定带2旋转闭合;当人们要离开的时候,后脚跟稍微用力在压力传感器7上边,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模块6,经过处理传输给伺服电机5,固定带2在旋转臂4的带动下打开,这样就可以离开。

本发明运用了光敏感应器和压力传感器,能更好的传输信号,折叠弯各类感应装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