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稳定杆的内壁强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3218发布日期:2018-06-30 07:2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空心稳定杆的内壁强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稳定杆的制造技术,尤其涉及空心稳定杆的内壁强化工艺。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零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从而改善乘车的舒适性。随着汽车行业对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增强,汽车对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已经开始采用空心稳定杆。

为了提高稳定杆的疲劳寿命,一般在制造稳定杆的过程中都有外表面抛丸的步骤,目的是为了分散稳定杆外表面的应力以及清洁外表面的锈蚀。然而对于空心稳定杆而言,仅仅进行稳定杆外壁的强化处理是不够的,必须还要考虑对稳定杆内壁进行强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空心稳定杆内壁的表面质量、提高空心稳定杆内壁抗疲劳强度的空心稳定杆内壁强化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心稳定杆的内壁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空心稳定杆内放入丸粒,然后封住空心稳定杆两端的管口;

b、将空心稳定杆倾斜地定位在高频振动机上,使空心稳定杆内部的丸粒集中于空心稳定杆一端的高应力区域;

c、启动高频振动机,对空心稳定杆进行高频振动,经过预设的振动时间t1后停机;

d、将高频振动机上的空心稳定杆重新定位,使空心稳定杆内部的丸粒集中于空心稳定杆另一端的高应力区域;

e、再次启动高频振动机,对空心稳定杆进行高频振动,并在经过预设的振动时间t2后停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空心稳定杆高频振动,使得集聚在空心稳定杆内壁高应力区域的丸粒碰撞、摩擦、击打内壁表面,从而在内壁高应力区域生成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及提高内壁质量,从而提高了空心稳定杆内壁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空心稳定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心稳定杆的内壁强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壁强化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高应力空心稳定杆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向空心稳定杆内放入丸粒,然后封住空心稳定杆两端的管口。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是采用一对保护套2分别套在空心稳定杆1的两端,从而封住空心稳定杆两端的管口。图2中还示出了放置在空心稳定杆1内的丸粒3。丸粒3可以是钢丸、陶瓷丸或玻璃丸。

步骤b、如图3所示。将空心稳定杆1倾斜地定位在高频振动机(图中未示出)上,使空心稳定杆1内部的丸粒3集中于空心稳定杆一端的高应力区域。本实施例中,高应力区域由空心稳定杆的主杆身11与侧弯部12的交界折弯处13及位于该交界折弯处13两侧附近的区域所组成。

步骤c、启动高频振动机,对空心稳定杆进行高频振动,经过预设的振动时间t1后停机。

步骤d、如图4所示。将高频振动机上的空心稳定杆1重新定位,使空心稳定杆1内部的丸粒3集中于空心稳定杆另一端的高应力区域。

步骤e、再次启动高频振动机,对空心稳定杆进行高频振动,并在经过预设的振动时间t2后停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频振动的振动频率f≥20Hz。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的振动时间t1和预设的振动时间t2的取值范围均为3~10分钟,t1和t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步骤f、取下空心稳定杆两端的保护套,回收丸粒。

本发明通过将空心稳定杆高频振动,使得集聚在空心稳定杆内壁高应力区域的丸粒碰撞、摩擦、击打内壁表面,从而在内壁高应力区域生成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及提高内壁质量,从而提高了空心稳定杆内壁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空心稳定杆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