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81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汽车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常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背景前挡玻璃b3一般都制作成大曲面型,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弧度,驾驶员通过背景前挡玻璃b3的观察区域是背景前视区F1。背景左A柱b11是左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左后视镜b41的上方,形成了背景左A柱盲视区AL1,遮挡了左前轮附近的视线区域;背景右A柱b12是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右后视镜b42的上方,形成了背景右A柱盲视区AR1,遮挡了右前轮附近的视线区域;背景左A柱b11和背景右A柱b12的外观形状一般为大曲率外拱弧形或直线形。

背景左A柱盲视区AL1位于背景前视区F1与背景左后视线区EL1之间,背景右A柱盲视区AR1位于背景前视区F1与背景右后视线区ER1之间。

驾驶员通过背景左后视镜b41观察车后的背景左后视区BL1,其观察视线是背景左后视线区EL1;通过背景右后视镜b42观察车后的背景右后视区BR1,其观察视线是背景右后视线区ER1。

开车的朋友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总有一些时候看不清车子左前方或右前方的状况,而事故往往就在这一瞬间发生,这其实是背景左A柱盲视区AL1和背景右A柱盲视区AR1所导致的。如前所述,背景左A柱盲视区AL1遮挡了左前轮附近的视线区域,左转弯时看不到背景左A柱b11后面的情况;背景右A柱盲视区AR1遮挡了右前轮附近的视线区域,右转弯时看不到背景右A柱b12后面的情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命盲区”。

另外,驾驶员从观看背景前视区F1转向观看背景左后视线区EL1和背景右后视线区ER1时,眼睛视线要先经过背景左A柱盲视区AL1和背景右A柱盲视区AR1才能看到背景左后视镜b41和背景右后视镜b42,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外界景物与背景左A柱b11、背景右A柱b12距离驾驶员眼睛的距离不一样,驾驶员有意或无意间观看背景左A柱b11、背景右A柱b12时要调节眼球焦距,增加了驾驶员眼部的疲劳;2.驾驶员的视线经过背景左A柱b11或背景右A柱b12时,驾驶员对外界的感觉是空白的,背景左A柱b11或背景右A柱b12对驾驶员造成了干扰,降低了驾驶员的注意力;3.由于背景左后视镜b41和背景右后视镜b42设置在背景左A柱b11或背景右A柱b12的后部,驾驶员观看背景左后视镜b41和背景右后视镜b42时头部偏转角大,颈部易疲劳和劳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结构,左、右A柱盲视区远离左、右前轮,减轻汽车左A柱对左前轮附近区域的遮挡和右A柱对右前轮附近区域的遮挡,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结构,驾驶员由观看前视区转到观看左、右后视区时不经过左、右A柱,减少驾驶员调节眼球焦距的频率,减少驾驶员眼部的疲劳;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结构,驾驶员由观看前视区转到观看左、右后视区时不经过左、右A柱,消除驾驶员观看左、右A柱的停顿时间,避免左、右A柱对驾驶员的干扰,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结构,减小驾驶员在转换观察左后视区与右后视区时颈部的偏转角度,减轻驾驶员颈部的疲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汽车结构,包括左A柱、右A柱、前挡玻璃、左前门、右前门、左后视镜、右后视镜;所述左A柱和右A柱为凹向驾驶室方向的内凹形;所述前挡玻璃由前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组成,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前挡玻璃的左侧面的侧视图的后部和下部形成与左A柱形状相适应的外凸形;所述左前门的前上角形状为与左A柱形状相适应的内凹形。

进一步地,所述左A柱为凹向驾驶室方向的内凹弧形;所述前挡玻璃侧视图的后部和下部形成与左A柱形状相适应的外凸弧形;所述左前门的前上角形状为与左A柱形状相适应的内凹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左A柱为凹向驾驶室方向的内凹V形;所述前挡玻璃侧视图的后部和下部形成与左A柱形状相适应的外凸V形;所述左前门的前上角形状为与左A柱形状相适应的内凹V形。

所述左A柱由接近水平的平段和接近垂直的立段组成,所述平段的上下面分别为左平上面和左平下面,所述立段的前后面分别为左立前面、左立后面,所述平段与汽车前舱的连接处为左头部,所述平段与所述立段的连接处为左根部,所述左头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左根部的截面尺寸。

所述左前门的前上角的形状为内凹形,由左平部和左立部组成;所述左前门的左平部与所述左A柱的左平下面配合,所述左前门的左立部与所述左A柱的左立后面配合。

所述前挡玻璃的左底部与所述左A柱的左平上面配合联结,所述前挡玻璃的左后部与所述左A柱的左立前面配合联结。

所述左后视镜、所述右后视镜安装在所述前挡玻璃的前视区内,由于没有所述左A柱、所述右A柱的影响,所述左后视镜、所述右后视镜的安装位置比背景技术的安装位置要靠前。

所述前挡玻璃增加了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所述前挡玻璃的前视区比背景前视区扩大了很多,左后视线区和右后视线区全部在所述前视区之内,左A柱盲视区和右A柱盲视区全部在所述前视区之外。

所述左A柱盲视区从原来的左前方向后移动到了左侧方,远离了左车轮,避免了对左前轮的遮挡;所述右A柱盲视区从原来的右前方向后移动到了右侧方,远离了右车轮,避免了对右前轮的遮挡。驾驶员通过所述前视区可以直接观看到左前轮和右前轮后面的景物,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所述左后视镜、所述右后视镜就在所述前视区内,驾驶员在观察所述前视区的同时就可以通过所述左后视镜、所述右后视镜观察左后视区和右后视区,根本不需要观看所述左A柱的立段和所述右A柱的立段,不需要频繁调节眼球焦距,减少了驾驶员眼部的疲劳。

驾驶员观察所述前视区和左后视区、右后视区时不需要观看所述左A柱的立段和所述右A柱的立段,就避免了所述左A柱的立段、所述右A柱的立段对驾驶员的干扰,提高了驾驶员的注意力。

所述左后视镜、所述右后视镜的安装位置靠前,驾驶员观察所述左后视镜与观察右后视镜之间颈部的左右后视转角比背景左右后视转角要小,减轻了驾驶员颈部的疲劳。

所述右A柱、所述右前门和所述前挡玻璃的右侧面的形状及联结关系与所述左A柱、所述左前面和所述前挡玻璃的左侧面均为对称关系。

驾驶员在右侧的情况与驾驶员在左侧的情况也为对称关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常所说的“生命盲区”由左前方和右前方向后移到了左侧方和右侧方,驾驶员通过前挡玻璃既能看到汽车前方的路况,也能看到左前轮和右前轮后面的路况,还能再经左右后视镜看到汽车后方的路况,减少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另外,驾驶员不需要频繁调节眼球焦距,减少了驾驶员眼部的疲劳;避免了A柱对驾驶员的干扰,提高了驾驶员的注意力;驾驶员在观察左后视镜和观察右后视镜之间转换时颈部的转角减小,减轻了驾驶员颈部的疲劳和劳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及标注为原理性示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汽车侧视图;

图2为背景技术汽车俯视图,标注了驾驶员通过背景前挡玻璃和背景左右后视镜观察的视区和视线区,观察背景左右后视镜的颈部转角,以及背景左右A柱形成的盲视区,本图中忽略双眼间距;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汽车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汽车俯视图,标注了驾驶员通过前挡玻璃和左右后视镜观察的视区和视线区,观察左右后视镜的颈部转角,以及左右A柱形成的盲视区,本图中忽略双眼间距;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左A柱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左前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前挡玻璃侧视图;

图8为图7中的A-A剖视图旋转;

图9为小货车背景技术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小货车侧视图;

图11为大卡车背景技术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大卡车侧视图。

附图中符号说明:

背景左A柱b11, 背景右A柱b12,背景左前门b21, 背景右前门b22,

背景前挡玻璃b3,背景左后视镜b41, 背景右后视镜b42,

左A柱11,左头部111,左根部112,左平上面11a,左平下面11b,左立前面11c,左立后面11d,

右A柱12,

左前门21,左平部21a,左立部21b,

右前门22,

前挡玻璃3,前面31,左侧面32,左底部32a,左后部32b,右侧面33,

左后视镜41, 右后视镜42,

背景前视区F1, 前视区F2,

背景左后视区BL1, 左后视区BL2

背景右后视区BR1, 右后视区BR2

背景左A柱盲视区AL1, 左A柱盲视区AL2

背景右A柱盲视区AR1, 右A柱盲视区AR2

背景左后视线区EL1, 左后视线区EL2

背景右后视线区ER1, 右后视线区ER2

背景左右后视转角R1, 左右后视转角R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展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能。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角度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下”、“左”、“右”、“前”、“后”、“侧”、“凹”、“凸”、“平”、“立”、“头”、“根”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至图8,为本发明在小轿车上的应用实例。

左A柱11的形状为凹向驾驶室方向的内凹形,由接近水平的平段和接近垂直的立段组成,左平上面11a、左平下面11b为左A柱11的平段的上下面,左立前面11c、左立后面11d为左A柱11的立段的前后面,平段与汽车前舱的连接处为左头部111,平段与立段的连接处为左根部112,左头部111的截面尺寸大于左根部112的截面尺寸。

优选地,左A柱11的形状为向驾驶室方向的内凹弧形。

优选地,左A柱11的形状为向驾驶室方向的内凹V形。

左前门21前上角的形状为内凹形,由左平部21a和左立部21b组成,左前门21的左平部21a与左A柱11的左平下面11b配合,左前门21的左立部21b与与左A柱11的左立后面11d配合。

优选地,左前门21前上角的形状为内凹弧形。

优选地,左前门21前上角的形状为内凹V形。

前挡玻璃3由前面31、左侧面32、右侧面33组成,侧视投影为向驾驶室方向的外凸形,截面为U形,前挡玻璃3的左底部32a与左A柱11的左平上面11a配合联结,前挡玻璃3的左后部32b与左A柱11的左立前面11c配合联结。

优选地,前挡玻璃3的左侧面32的侧视投影为向驾驶室方向的外凸弧形。

优选地,前挡玻璃3的左侧面32的侧视投影为向驾驶室方向的外凸V形。

左后视镜41、右后视镜42安装在前挡玻璃3的前视区F2内,由于没有左、右A柱的影响,左后视镜41、右后视镜42的安装位置比背景技术的安装位置要靠前。

图4为驾驶室在左侧时驾驶员的观察视线示意图。由于增加了左侧面32和右侧面33,前挡玻璃3的前视区F2比背景前视区F1扩大了很多,左后视线区EL2和右后视线区ER2全部在前视区F2之内,左A柱盲视区AL2和右A柱盲视区AR2全部在前视区F2之外。

左A柱盲视区AL2从原来的左前方向后移动到了左侧方,远离了左车轮;右A柱盲视区AR2从原来的右前方向后移动到了右侧方,远离了右车轮。驾驶员通过前视区F2可以直接观看到左前轮和右前轮后面的路况,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由于左后视镜41、右后视镜42就在前视区F2内,驾驶员在观察前视区F2的同时就可以通过左后视镜41、右后视镜42观察左后视区BL2和右后视区BR2,根本不需要观看左A柱11的立段和右A柱12的立段,不需要频繁调节眼球焦距,减少了驾驶员眼部的疲劳。

驾驶员观察前视区F2和左后视区BL2、右后视区BR2时不需要观看左A柱11立段和右A柱12立段,也就避免了左A柱11立段、右A柱12立段对驾驶员的干扰,提高了驾驶员的注意力。

由于左后视镜41、右后视镜42的安装位置靠前,驾驶员在观察左后视镜41与观察右后视镜42之间颈部的左右后视转角R2比背景左右后视转角R1要小,减轻了驾驶员颈部的疲劳。

右A柱12、右前门22和前挡玻璃右侧面33的形状及联结关系与左A柱11、左前面21和前挡玻璃左侧面31均为对称关系,不再赘述。

驾驶员在右侧的视线情况与驾驶员在左侧的视线情况也为对称关系,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和图10,为本发明在小货车上的应用实例,图9为应用前的示意图,图10为应用后的示意图,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和图12,为本发明在大货车上的应用实例,图11为应用前的示意图,图12为应用后的示意图,其余同实施例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