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2333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整车冷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动力源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散热器是整车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随着整车对热管理技术越来越重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高低对整个冷却系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散热器中,冷却空气流经散热器后,温度上升,同时经风扇抽吸后压力提高,造成前、后压力差,因而热风容易向前端低压处回流,如果散热器周围有间隙,热空气就会通过间隙重新回到散热器前端,形成热风回流,减少了冷空气的进风量,并使进风温度上升,降低散热器的冷却效果。由于整车布置及散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散热器并不能设计成正方形,对于单风扇系统而言,尽管风扇扇叶尽可能多的扫过散热器表面积,但是仍然有一些区域,风扇扇叶无法覆盖,而匹配设计的护风罩必然有部分区域会对进风形成阻力或者形成空气流动死区,影响散热器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减小护风罩形成的进风阻力及气体流动死区从而改善散热效率的汽车散热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总成和护风罩,所述散热器总成的左侧设有左框架,散热器总成的右侧设有右框架,所述的护风罩分别与左框架、右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护风罩的中部设有通风口,所述的护风罩上设有若干可相对护风罩转动的扇叶。护风罩安装在散热器总成上,扇叶可以相对护风罩转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扇叶受到风力作用而开启,通过散热器的高速热风能够通过扇叶流向发动机舱后部,有效的降低护风罩的风阻,提高通风的效率。当汽车低速行驶或者怠速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扇叶关闭,护风罩内形成封闭空间,从而避免热风回流。

作为优选,所述的扇叶设置在护风罩的通风口外侧,所述护风罩上设有通孔,所述扇叶沿着通孔的竖直方向排列,所述扇叶的上端与护风罩转动连接。通风口的位置与散热器总成上的风扇位置对应,而散热器上未被风扇叶片扫过的面积容易出现散热死角,通孔的位置设置在散热死角上,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框架的两端以及右框架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孔位,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均与散热器总成螺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均设有安装孔,所述护风罩左侧与左框架的中部螺栓固定,护风罩的右侧与右框架的中部螺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框架上设有向左侧延伸的左安装支架,所述右框架上设有向右侧延伸的右安装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孔分别设置在护风罩的左下角和右下角,所述扇叶处于竖直状态时上下相邻扇叶之间的边缘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降低了进风阻力,消除了护风罩的散热死角,提高了散热效率;(2)汽车低速行驶或者怠速时扇叶能自动关闭,能有效的防止热风回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框架1,散热器总成2,右框架3,右安装支架4,护风罩5,通风口5a,安装孔5b,通孔5c,固定孔位6,扇叶7,左安装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总成2和护风罩5,散热器总成的左侧设有左框架1,散热器总成的右侧设有右框架3,左框架的两端以及右框架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孔位6,左框架、右框架均与散热器总成螺栓固定,左框架的中部和右框架的中部均设有安装孔5b,护风罩左侧与左框架的中部螺栓固定,护风罩的右侧与右框架的中部螺栓固定。左框架上设有向左侧延伸的左安装支架8,右框架上设有向右侧延伸的右安装支架4。

护风罩的中部设有通风口5a,扇叶7设置在护风罩的通风口外侧,护风罩上设有通孔5c,护风罩上设有若干可相对护风罩转动的扇叶,扇叶沿着通孔的竖直方向排列,扇叶的上端与护风罩转动连接。通孔分别设置在护风罩的左下角和右下角,本实施例中,通孔呈矩形,每个通孔上均设有三个扇叶,扇叶处于竖直状态时上下相邻扇叶之间的边缘紧密贴合。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护风罩通过螺栓与左框架、右框架的安装孔进行固定连接,使散热器总成与护风罩之间无间隙,有利于防止冷却风形成回流及紊流,左安装支架与左框架螺栓固定,右安装支架与右框架进行固定,之后将整体通过左安装支架、右安装支架安装在整车左右纵梁上。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由于风速较高、风力较大,通过散热器总成的热风一部分通过风扇被吸向发动机舱后端,另一部分吹开扇叶,穿过通孔之后流向发动机舱后端。在车辆怠速或低速行驶时,扇叶由于自身重力而向下转动,将通孔关闭,可以起到避免热风回流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