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801阅读:2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电气装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气化铁路在隧道内接触网固定一般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隧道净空低采用简单悬挂形式;第二种,隧道净空高采用吊柱形式链型悬挂固定;第三种,采用汇流排形式固定,刚性接触网。近几年来,高速铁路接触网中的隧道和站场硬横梁都是采用第二种形式。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中,隧道和站场硬横梁在整个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吊柱的用量很大。

现有吊柱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垂直焊接在一起的矩形管和悬吊顶板,其与接触网腕臂配合使用,具体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悬吊顶板固定在支架上,接触网腕臂安装在矩形管上。这种吊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矩形管和悬吊顶板采用垂直焊接的结构形式,受空间的限制,固定吊柱的支架结构形式多变,为了使接触网腕臂安装在矩形管上,悬吊顶板与支架之间常常存在一定角度,有时甚至很难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将悬吊顶板与矩形管的上端采用倾斜焊接的结构形式,另外在矩形管的下端增加了一个可以旋转一定角度的悬吊底板,增强了吊柱的空间适应能力和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包括矩形管、悬吊顶板,所述悬吊顶板上设置有顶板固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板、两个半球形盖体、连接杆、悬吊底板,所述悬吊顶板倾斜焊接于矩形管的上端,所述封堵板焊接于矩形管的下端端口处,所述封堵板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座,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镜像对称贴合在一起形成内部为球形空腔的球体,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贴合在一起的部位均向外延伸形成固定板,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的固定板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一起,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表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开槽,其中一个半球形盖体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座上,所述球形空腔内设置有一个与其大小相同的旋转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在悬吊底板上并且其另一端穿过开槽焊接于旋转球上。

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的一端焊接于矩形管上并且其另一端焊接于悬吊顶板上。

所述另一个半球形盖体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于固定座上。

所述旋转球与两个半球形盖体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

所述连接杆与悬吊底板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板。

所述连接杆与悬吊底板垂直。

所述悬吊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悬吊顶板与矩形管的上端采用倾斜焊接的结构形式,另外在矩形管的下端增加了一个可以旋转一定角度的悬吊底板,增强了吊柱的空间适应能力,另外,矩形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悬吊板固定在支架上,不存在自由端,增强了吊柱的稳固性,不易晃动;

2、旋转球的设置,使悬吊底板能够在沿开槽的方位移动,并且能在与开槽垂直的方位旋转,调节悬吊底板的较优固定角度,空间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扩大了使用范围;

3、结构简单,悬吊底板调节角度简便;

4、旋转球与两个半球形盖体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在粗糙接触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球在球形空腔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增强吊柱的稳固性;

5、矩形管只在一端通过悬吊底板固定,另一端为并未固定的自由端,吊柱的自由端容易晃动,影响吊柱的稳定性。

6、筋板的设置,增强了矩形管、悬吊顶板之间的支撑力度,不易发生形变;

7、加强筋板的设置,增强了连接杆与悬吊底板之间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吊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吊柱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球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球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球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球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接触网腕臂,2:矩形管,3:悬吊顶板,4:封堵板,5:半球形盖体,6:连接杆,7:悬吊底板,8:顶板固定孔,9:固定座,10:球形空腔,11:固定板,12:螺栓,13:螺母,14:开槽,15:旋转球,16:筋板,17:铰链,18:加强筋板,19:底板固定孔。

实施例

如图3-7所示,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包括矩形管2、悬吊顶板3、封堵板4、两个半球形盖体5、连接杆6、悬吊底板7,悬吊顶板3上设置有顶板固定孔8,悬吊顶板3倾斜焊接于矩形管2的上端,封堵板4焊接于矩形管2的下端端口处,封堵板4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座9,两个半球形盖体5镜像对称贴合在一起形成内部为球形空腔10的球体,两个半球形盖体5贴合在一起的部位均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固定板11,每个固定板11与相应的半球形盖体5一体成型,两个半球形盖体5的固定板11通过螺栓12和螺母13紧固在一起,两个半球形盖体5表面上均有开槽14,两个半球形盖体5的开槽贯通形成一个通道,其中一个半球形盖体5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座9上,另一个半球形盖体5的一端通过铰链17铰接于固定座9上,球形空腔10内设置有一个与其大小相同的旋转球15,连接杆6的一端焊接在悬吊底板7上并且其另一端穿过开槽14焊接于旋转球15上。

还包括筋板16,筋板16的一端焊接于矩形管2上并且其另一端焊接于悬吊顶板3上。

旋转球15与两个半球形盖体5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

连接杆6与悬吊底板7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板18。

连接杆6与悬吊底板7垂直。

悬吊底板7上设置有底板固定孔19。

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外观上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过渡;焊口高度2-4mm,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焊缝两边咬边总长度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0%。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悬吊顶板3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上,旋松固定板11上的螺栓,手持连接杆6沿开槽14移动,旋转球15在球形空腔10内旋转,从而调节悬吊底板7与矩形管2之间的夹角;保持连接杆6在开槽14内的位置不变,手持连接杆6旋转,从而使悬吊底板7以连接杆6为轴进行转动,使悬吊底板7上的底板固定孔19与支架上的孔位对应后通过螺栓紧固,拧紧固定板11上的螺栓12;

旋转球15与两个半球形盖体5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在粗糙接触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球15在球形空腔10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为了使吊柱的结构更加稳固,在悬吊底板7固定好后,可以在开槽14内喷涂密封胶、热熔胶或者沥青等物质封堵开槽14,使旋转球15和两个半球形盖体5的接触面更加紧密,结构更加稳固,不易晃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