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架扭力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2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由纵臂外板和纵臂内板焊接而成,所述横梁两端的焊接端口分别与纵臂内板焊接;所述纵臂外板和纵臂内板的第一端上焊接前套管,前衬套总成装配在前套管内,所述纵臂外板和纵臂内板的第二端焊接制动底板;三角连接板的上端两侧边焊接于横梁及纵臂内板的上表面;下端两竖边焊接于横梁及纵臂内板内侧表面;弹簧托盘焊接在所述横梁以及纵臂内板上;减振器支架焊接在弹簧托盘和纵臂内板上;弹簧托盘补强板的上边与弹簧托盘焊接、下边与纵臂外板焊接,其前后方向的窄端延伸并焊接在纵臂内板上;前立式线束支架焊接在横梁上;线束集成支架、后立式线束支架均焊接在纵臂外板上;所述三角连接板的上端两侧边焊接于横梁及纵臂内板的上表面;其下端两竖边焊接于横梁及纵臂内板内侧表面;所述三角连接板设有避让横梁纵臂焊缝的凸起结构;所述弹簧托盘补强板的上边与弹簧托盘焊接、下边与纵臂外板焊接;所述弹簧托盘补强板的前后方向两窄端延伸并焊接到纵臂内板上,两窄端设有用于避让纵臂焊缝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跳工况中弹簧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L2/L1为0.85~1.05,减振器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L3/L1为1.1~1.2;在侧倾工况中弹簧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S2/S1为0.7~0.9,减振器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S3/S1为0.95~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跳工况中弹簧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L2/L1为0.87,减振器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L3/L1为1.16;在侧倾工况中弹簧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S2/S1为0.71,减振器与车轮位移变化量的杠杆比S3/S1为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液压成型的封闭式空腔结构,所述横梁中部断面为V形断面,然后向两端逐渐过渡为U形断面,而末端为带圆角的长方形断面;所述V形断面中两侧壁部分邻近连接,仅在两端形成空腔;所述横梁的断面从中部向两端具有逐渐变大的断面面积,而横梁各部位的断面周长保持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衬套总成轴线与Y向夹角θ设置为20~30deg,前衬套总成的末端设有台阶结构,前套管前端内侧设有倒角结构,所述前衬套总成通过台阶结构压入所述前端设有倒角结构的前套管内,所述前衬套总成的前端设有法兰端面,并且所述前衬套总成法兰端面上设有凹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外板与纵臂内板形成扣合结构并通过焊接固定,纵臂外板和纵臂内板上设有具有定位圆孔的凸台式结构或凹槽式结构;所述纵臂内板定位圆孔的孔径大于纵臂外板定位圆孔的孔径,所述纵臂的第二端设有涂装漏液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底板与纵臂的第二端全周焊接,所述制动底板的外侧面通过铣削机加工形成,并且所述本扭力梁单侧前束角0.2±0.1deg,并且左侧前束角与右侧前束角的差的绝对值≤0.18deg;所述单侧外倾角为-1.5±0.17de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托盘有三处焊接边,前端与横梁焊接,外下侧与纵臂内板焊接,后端凹口处与纵臂内板的外轮廓对齐并进行焊接;所述弹簧托盘上设有圆孔、长圆孔以及用于限位弹簧及橡胶垫的限位凸台,所述圆孔、长圆孔以及限位凸台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长圆孔能够用于漏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支架为翻折结构,并且其在两面折起处设有豁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束集成支架呈翻折式,其焊脚焊接在纵臂外板上,制动及电器线束可从线束集成支架的两方向上安装;立式线束支架焊接在纵臂上,并且所述立式线束支架顶端设有翻边结构;所述三角连接板的上端两侧边焊接于横梁及纵臂内板的上表面;其下端两竖边焊接于横梁及纵臂内板内侧表面;所述三角连接板设有避让横梁纵臂焊缝的凸起结构;所述弹簧托盘补强板的上边与弹簧托盘焊接、下边与纵臂外板焊接;所述弹簧托盘补强板的前后方向两窄端延伸并焊接到纵臂内板上,两窄端设有用于避让纵臂焊缝的凹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