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7967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助力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上踏板机构主要是用于控制汽车油门、制动及换挡,由于现有的踏板机构为了让使用者更加省力,踩踏踏板时更加轻盈,大多采用了液力助力或真空助力的方式,现有的踏板机构在踩下之后主要由助力器带动其复位,而助力器中的弹簧因使用寿命过长会出现恢复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踏板的踩踏行程,有鉴于此,发明人对此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本踏板机构增加了主动复位件,从而使踏板的复位更加及时,相对来说,使用寿命更高,踩踏行程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包括制动支架,所述制动支架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设置有第一延伸板和与第一延伸板平行的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设置有通孔;还包括铰接轴、套管、受力臂和制动臂,所述受力臂和制动臂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依次穿过第一延伸板的通孔、套管和第二延伸板的通孔,所述套管连接有用于复位受力臂的扭簧,所述制动支架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受力臂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延伸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轴的两端设置有螺纹,铰接轴的两端均螺接有固定螺母,铰接轴与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通孔处均设置有用于容置固定螺母的内凹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设置有凸沿,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凸沿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受力臂或制动臂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与铰接轴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臂包括臂弓和与臂弓连接的踏板,所述踏板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除了制动臂在真空助力器的反推作用下复位,还可以由扭簧进行辅助复位,从而减轻真空助力器中弹簧的复位压力,同时扭簧还可以确保受力臂实现完全复位,本踏板机构增加了主动复位的扭簧,从而使踏板的复位更加及时,相对来说,使用寿命更高,踩踏行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制动支架--11,固定基板--111,第一延伸板--112,第二延伸板--113,通孔--114,限位板--115,内凹位--116,凸沿--117,铰接轴--12,固定螺母--121,套管--13,受力臂--14,臂弓--141,踏板--142,制动臂--15,扭簧--16,角度传感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真空泵助力制动的踏板机构,包括制动支架11,所述制动支架11包括固定基板111,所述固定基板111 设置有第一延伸板112和与第一延伸板112平行的第二延伸板113,所述第一延伸板112和第二延伸板113均设置有通孔114;还包括铰接轴12、套管13、受力臂14和制动臂15,所述制动臂15连接有用于检测摆动角度的角度传感器17,从而利用角度传感器17检测的摆动角度来取得是受力臂14是否受力发生摆动等。其中,套管13、受力臂14和臂动臂采用一体成型,最好采用铸造成型的工艺,这样结构更加可靠,不易变形,所述受力臂14和制动臂15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12依次穿过第一延伸板112的通孔114、套管13和第二延伸板113的通孔114,所述套管13连接有用于复位受力臂14的扭簧16,所述制动支架11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受力臂14的限位板115,所述限位板115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112连接,所述限位板115的另一端与第二延伸板113连接;本踏板机构在工作时,受力臂14为使用者在驾驶车辆时,踏踩受力臂14,使套管13沿着铰接轴12摆动角度,进而使制动臂15产生制动驱动力,复位时,除了制动臂15在真空助力器的反推作用下复位,还可以由扭簧16进行辅助复位,从而减轻真空助力器中弹簧的复位压力,同时扭簧16还可以确保受力臂14实现完全复位,本踏板机构增加了主动复位的扭簧16,从而使踏板142 的复位更加及时,相对来说,使用寿命更高,踩踏行程稳定。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铰接轴12的两端设置有螺纹,铰接轴12 的两端均螺接有固定螺母121,铰接轴12与第一延伸板112、第二延伸板1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112和第二延伸板113的通孔114 处均设置有用于容置固定螺母121的内凹位116。利用固定螺母121 将铰接轴12与第一延伸板112和第二延伸板113固定,所述内凹位 116的作用是:当固定螺母121装入后,就直接位于内凹位116中,从而避免铰接轴12的两端和螺母凸出于延伸板的外部,而且,这种内凹位116还能提高延伸板本身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便于扭簧16的安装,所述第一延伸板112和第二延伸板113 均设置有凸沿117,所述扭簧16的一端与凸沿117抵接,所述扭簧 16的另一端与受力臂14或制动臂15抵接。由于受力臂14和制动臂 15在复位时都处于同步连动状态,所以扭簧16的另一端可以与受力臂14抵接,也可以与制动臂15抵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管13与铰接轴12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轴承。在套管13与铰接轴12之间设置辅助轴承可以使套管13相对于铰接轴12的转动更加顺畅,而且避免套管13与铰接轴12之间的磨损。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受力臂14包括臂弓141和与臂弓141连接的踏板142,所述踏板142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防滑条纺的目的是防止使用者在踏踩时发生打滑现象,使操作更加可靠。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