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2420阅读:1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及舒适性要求提高外,对整车安全系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被动安全方面,安全气囊的配置也从选配渐渐发展为通用配置,成为各个厂商关注的焦点跟卖点,其中侧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便是其中之一。它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如果爆破时出现迟滞、路径改变、爆破碎片等都很有可能对顾客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内饰结构,包括顶棚内饰板、A立柱内饰板、B立柱内饰板、C立柱内饰板,在顶棚内饰板上的从A立柱位置贯穿C立柱位置且靠近顶扶手和立柱区域设置弱化线;在顶棚内饰板与各个立柱内饰板搭接弧面的圆弧转角处设置V型槽,V型槽口宽2mm且深3mm;在顶棚内饰板与各个立柱内饰板搭接的整个搭接面边缘设置波浪型槽口;A立柱内饰板与顶棚内饰板搭接量为6~8mm;B立柱内饰板与顶棚内饰板搭接量为8~10mm左右,竖直方向干涉量约2~3mm;C立柱内饰板与顶棚内饰板搭接量为10mm左右,竖直方向干涉量约2~3mm。

A、B、C立柱内饰板采用冲击强度常温下大于50kj/m2,低温下大于3kj/m2的改性PP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全气囊爆破时,内饰件被迫产生一定形变,引导气袋不钩挂、不卡位、无破裂,气帘张开路径使得气帘爆破正常完成,同时内饰件不产生撕裂、碎片或者飞溅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棚内饰板,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棚内饰板与各个立柱内饰板的搭接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棚内饰板与B立柱内饰板的搭接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

一种汽车内饰结构,包括顶棚内饰板1、A立柱内饰板、B立柱内饰板、C立柱内饰板,在顶棚内饰板1上的从A立柱位置2贯穿C立柱位置3且靠近顶扶手和立柱区域设置弱化线4;在顶棚内饰板1与各个立柱内饰板搭接弧面的圆弧转角处设置V型槽5,V型槽5口宽2mm且深3mm;在顶棚内饰板1与各个立柱内饰板搭接的整个搭接面边缘设置波浪型槽口;A立柱内饰板与顶棚内饰板1搭接量为6~8mm;B立柱内饰板与顶棚内饰板1搭接量为8~10mm左右,竖直方向干涉量约2~3mm;C立柱内饰板与顶棚内饰板1搭接量为10mm左右,竖直方向干涉量约2~3mm。

A、B、C立柱内饰板采用冲击强度常温下大于50kj/m2,低温下大于3kj/m2的改性PP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设计说明:顶棚内饰板材料采取常用材料即可,如PU基材、无纺布、玻纤层、面料层。由于玻纤层存在的缘故,使得顶棚也具有一定硬度,在转角处更甚,很可能影响到气帘滑出。弱化线设计:侧边缘根据初始几次爆破,综合在高温、常温、低温三种状态下的路径,勾勒弱化线路径并且通过修模将弱化线体现在产品上。爆破时,顶棚受力将沿着弱化线趋势弯折,避让出缺口,最大可能形变使得气帘从缝隙出顺利滑出。弱化线深度约产品厚度的1/2,弱化线位置一般从A立柱位置贯穿C立柱位置,靠近顶扶手和立柱区域。V型槽口设计:V型槽口设计旨在弱化顶棚与立柱搭接弧面圆角应力集中的位置对爆破产生的阻力。V型槽位于搭接面圆弧转角处,槽口宽约2mm,深约3mm。波浪型压薄槽口设计:波浪型槽口设计旨在减少搭接出顶棚弧面变形应力,位置是整个搭接面边缘。

A立柱内饰板是爆破瞬间第1个应力集中点。气帘张开瞬间,帘布从卷缩状态往车内膨胀,帘布前端固定拉绳瞬间绷紧,A立柱饰板从钣金部分挣脱让出空间,帘布从A立柱与顶棚搭接间隙中滑出。A立柱内饰板与顶棚搭接量建议值为6~8mm左右。搭接量过小在整车公差累计下有漏缝的风险,搭接量过大则会增加气帘瞬间张开时的阻力,使得爆破迟滞或者内饰板受力破碎飞溅碎片。A立柱内饰板与顶棚搭接的边缘,其厚度建议做渐变减薄处理,以利于帘布滑出,削减应力集中。

B立柱内饰板位于触发器附近,是爆破瞬间第2个应力集中点,受气帘作用往下端的冲击力,以及气帘膨胀往车内方向的力。自带导向结构设计的B立柱内饰板在气帘张开时,导向斜坡引导帘布从B立柱与顶棚搭接间隙中滑出。这里,与顶棚设计搭接量建议值为8~10mm左右,竖直方向干涉量约2~3mm。搭接量过小在整车公差累计下有漏缝的风险,搭接量过大则会增加气帘瞬间张开时的阻力,使得爆破迟滞或者内饰板受力破碎飞溅碎片。B立柱内饰板与顶棚搭接的边缘,其厚度建议做渐变减薄处理,以利于帘布滑出,削减应力集中。

C立柱内饰板与顶棚设计搭接量为10mm左右,竖直方向干涉量约2~3mm。对于第二排座椅也增加CAB配置的车型,C立柱饰板属于气帘膨胀末端,受力方向往车内方向。设计搭接量过小在整车公差累计下有漏缝的风险,搭接量过大则会增加气帘瞬间张开时的阻力,使得爆破迟滞或者内饰板受力破碎飞溅碎片。C立柱内饰板与顶棚搭接的边缘,其厚度建议做渐变减薄处理,以利于帘布滑出,削减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