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695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可应用于汽车的底盘、发动机周边、方向盘及后备箱车门,以控制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振动,从而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及舒适性。减振器通常包括呈圆环状的配重块、及位于配重块内的减振单元,该减振单元包括内管、外环及硫化于内管与外环之间的橡胶层,所述外环的材料通常为塑料或金属,在安装时,将减振单元通过压装的方式固定于配重块内,由于外环与配重块之间过盈配合,安装困难,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其不仅能提供足够的脱出力,且安装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包括成环状的配重块及安装于配重块内的减振单元,所述配重块具有内表面及自内表面突设形成的凸部,所述减振单元具有内管及设于内管外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具有与配重块的内表面贴合的外表面及自该外表面凹设形成的凹部,该凹部与配重块的凸部配合将减振单元固定于配重块内。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内表面设置有一个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凸部,该凸部在纵向上位于内表面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凸部与橡胶层凹部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定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凸部与橡胶层凹部的底壁相贴合,且所述底壁设有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设为两个,且该两个凹陷的纵向截面均成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具有两个端面,配重块的内表面在靠近两个端面处与橡胶层的外表面紧密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配重块的内表面具有凸部,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具有凹部,该凹部与配重块的凸部配合将减振单元固定于配重块内,能提供足够的脱出力避免配重块脱落,且安装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振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减振器的剖面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减振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及图2,减振器包括成环状的配重块1及安装于配重块1内的减振单元2,所述配重块1具有内表面11及自内表面11突设形成的凸部12,所述减振单元2具有内管21及设于内管21外的橡胶层22,所述橡胶层22具有与配重块1的内表面11贴合的外表面221及自该外表面221凹设形成的凹部222,该凹部222与配重块1的凸部12配合将减振单元2固定于配重块1内。由于橡胶层22的凹部222与配重块1的凸部12配合将减振单元2固定于配重块1内,能提供足够的脱出力避免配重块1脱落,同时由于减振单元2的橡胶层22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在将减振单元2安装于配重块1时更为方便,成本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1的内表面11设置有一个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凸部12,该凸部12在纵向上位于内表面11的中间位置,所述凸部12的纵向截面成方形。所述橡胶层22上的凹部222位置与配重块1的凸部12相适应,且配重块1的凸部12与橡胶层22凹部222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从而方便将减振单元2压装于配重块1内,且同时能满足产品刚度的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配重块1的内表面11上可以设置多个沿纵向排列的凸部12,且凸部12沿内表面11的周向也可以是不连续的,等等。

所述配重块1具有两个端面13,配重块1的内表面11在靠近两个端面13处与橡胶层22的外表面221紧密配合,这样有效避免了在配重块1和橡胶层之间出现积水。

所述内管21与橡胶通过硫化形成减振单元2,然后通过压装将减振单元2安装于配重块1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配重块1内表面的凸部12与橡胶层22凹部222的底壁相贴合,且所述凹部222的底壁具有两个凹陷223’,所述凹陷223’的纵向截面呈圆弧状,该凹陷223’的设置既能方便将减振单元2压装于配重块1内,同时有助于改善产品疲劳。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