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1177发布日期:2018-06-05 20: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中,车门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整个汽车的安全性能。如图1和图2所示,车门外板的中部设有加强件11,该加强件11横向布置,即该加强件11沿车门的宽度方向布置,且上述加强件11的翻边与车门内板12采用点焊连接,对车门外开手柄处的加强效果较差,导致车门侧碰时外开手柄处的变形量较大,较难满足汽车的侧碰性能要求,导致汽车的安全性能较差。

另外,上述加强件11的尺寸较大,重量较大,不利于车门的轻量化。

综上所述,如何减小车门侧碰时外开手柄处的变形量,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减小车门侧碰时外开手柄处的变形量,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汽车车门加强结构的汽车车门和一种具有上述汽车车门的汽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包括: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的车门内板,均位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延伸方向与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相倾斜,且所述第一加强件自其顶端至其底端向所述汽车车门的自由端倾斜,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之间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底侧,且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顶端设有顶端翻边,所述第二加强件设有固定翻边,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通过所述顶部翻边和所述固定翻边的固定连接实现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端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焊接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车门内板通过焊接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第一点焊焊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车门内板通过第二点焊焊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点焊焊点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点焊焊点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底端设有底端翻边,所述车门内板具有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所述底端翻边和所述台阶结构的固定相连实现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位于所述车门外板的顶部。

基于上述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该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加强结构,该车门加强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

基于上述提供的汽车车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门,所述车门为上述汽车车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通过设置与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相对倾斜的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自其顶端至其底端向汽车车门的自由端倾斜,且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使得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之间的区域,从而提高了对车门外开手柄处的加强效果,提高了车门外板的抗凹性,减小了车门侧碰时外开手柄处的变形量,能够满足汽车的侧碰性能要求,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第一加强件自其顶端至其底端向汽车车门的自由端倾斜,且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则较现有技术加强件横跨汽车车门相比,第一加强件的长度较短,重量较轻,利于车门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包括:车门外板,与车门外板相连的车门内板23,均位于车门内板23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第一加强件21和第二加强件22;其中,第一加强件21的延伸方向与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相倾斜,且第一加强件21自其顶端至其底端向汽车车门的自由端倾斜,第一加强件21与第二加强件22固定连接,且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第一加强件21和第二加强件22之间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是指汽车车门安装好后,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即整个汽车的高度方向,如图3中双向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汽车车门的自由端,是指汽车车门安装好后,汽车车门打开后汽车车门悬空的一端。

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第一加强件21和第二加强件22之间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第二加强件22靠近汽车车门自由端的一端与第一加强件21之间的区域,如图3所示,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第二加强件22的右端和第一加强件21之间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通过设置与汽车车门的高度方向相对倾斜的第一加强件21,且第一加强件21自其顶端至其底端向汽车车门的自由端倾斜,使得汽车车门的外开手柄处位于第一加强件21和第二加强件22之间的区域,且第一加强件21与第二加强件22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对车门外开手柄处的加强效果,提高了车门外板的抗凹性,减小了车门侧碰时外开手柄处的变形量,能够满足汽车的侧碰性能要求,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第一加强件21自其顶端至其底端向汽车车门的自由端倾斜,且第一加强件21与第二加强件22固定连接,则较现有技术加强件横跨汽车车门相比,第一加强件21的长度较短,重量较轻,利于车门的轻量化。

上述汽车车门加强结构中,对于第一加强件21的倾斜角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上述第一加强件21位于第二加强件22的底侧,且第一加强件21的顶端与第二加强件22固定相连。

为了方便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21和第二加强件22,上述第一加强件21的顶端设有顶端翻边211,第二加强件22设有固定翻边221,第一加强件21和第二加强件22通过顶部翻边211和固定翻边221的固定连接实现固定相连。

上述第二加强件22与车门外板固定相连,第一加强件21的底端与车门内板23固定相连。

上述汽车车门加强结构中,第二加强件22与第一加强件21通过焊接固定相连,第一加强件21与车门内板23通过焊接固定相连。当然,也可选择利用粘接代替焊接,或者利用连接件代替焊接。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件22与第一加强件21通过第一点焊焊点固定相连,第一加强件21与车门内板23通过第二点焊焊点固定相连。为了提高连接强度,上述第一点焊焊点至少为两个,第二点焊焊点至少为两个。

为了便于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21和车门内板23,第一加强件21的底端设有底端翻边212,车门内板23具有台阶结构231,第一加强件21和车门内板23通过底端翻边212和台阶结构231的固定相连实现固定相连。

当然,也可选择设计其他结构来便于固定连接,从而方便第一加强件21的安装,例如在第一加强件2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安装板,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汽车车门加强结构中,为了便于装配手柄,上述第二加强件22位于车门外板的顶部。当然,可选择上述第二加强件22也可位于车门外板的中部或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为了有效缩短第一加强件21的长度,上述第一加强件21与第二加强件22的中部固定连接。当然,也可选择第一加强件21与第二加强件22的端部固定连接,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则图2、图4和图5中的黑色粗细实际为具有剖面线的一个截面,由于被剖部件较薄,未能显示,但是这并不影响本方案的理解。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该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加强结构,该车门加强结构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结构,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门,该车门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车门。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