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974发布日期:2020-05-20 00:1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配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在车辆上为乘员提供安全保障必不可少的装置,为了适应身高、体型不同的人群对安全带的需求,满足乘员的舒适度的要求,安全带可通过高度调节器实现安全带上固定点的高度调节。

高度调节器通常包括滑板和高度调节按钮,滑板和高度调节按钮是一组可以相互滑动、并通过滑动及弹簧的回复作用实现高度调节器解锁的机构,为了保证高度调节按钮能够顺畅的滑动,高度调节按钮与滑板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因高度调节按钮与滑板之间存在间隙无法固定,使得车辆行驶时尤其是行驶在颠簸路面上时滑板与高度调节按钮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严重影响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能够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滑板与高度调节按钮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滑板,所述滑板上安装有高度调节按钮,所述滑板和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上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弹簧另一端在所述滑板上的连接位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弹簧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产生转矩,以使所述弹簧的弹力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产生与所述滑板的板体所在平面垂直的分力。

优选地,所述弹簧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的板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另一端在所述滑板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的板体之间的距离,所述滑板的板体所在平面与所述弹簧之间的锐角夹角小于45°。

优选地,所述弹簧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的板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弹簧另一端在所述滑板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的板体之间的距离,所述弹簧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的板体之间的距离为25~30mm。

优选地,所述滑板背面设有第一连接元件,所述高度调节按钮背面设有第二连接元件,所述弹簧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均为钩形元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和所述滑板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和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滑板上设有高度调节按钮安装孔,在所述滑板背面且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按钮安装孔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上设有向其正面凸起的按压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正面两侧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高度调节按钮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滑板背面设有与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两侧边缘相配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簧一端在高度调节按钮上的连接位置以及弹簧另一端在滑板上的连接位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弹簧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产生转矩,以使所述弹簧的弹力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产生与所述滑板的板体所在平面垂直的分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滑板与高度调节按钮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的问题,且不用增加任何零部件,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优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b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滑板和高度调节按钮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滑板和高度调节按钮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高度调节按钮11第二连接元件

12按压部2弹簧

3滑板31第一连接元件

3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滑板3背面是指滑板3安装到车辆的b柱上朝向b柱的那一面;高度调节按钮1正面是指高度调节按钮1安装到滑板3上与滑板3背面滑动连接的那一面,与高度调节按钮1正面相对的另一面即高度调节按钮1背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滑板3,所述滑板3上安装有高度调节按钮1,所述滑板3和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之间连接有弹簧2,所述弹簧2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弹簧2另一端在所述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弹簧2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转矩,以使所述弹簧2的弹力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垂直的分力。

在现有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上,如图1所示,弹簧2一端在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以及弹簧2另一端在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设置为贴近高度调节按钮1表面,使得弹簧2对高度调节按钮1只在高度调节按钮1沿所述滑板3的滑动方向有作用力,使得车辆行驶时滑板3与高度调节按钮1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本实用新型中,弹簧2一端在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以及弹簧2另一端在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弹簧2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转矩,以使所述弹簧2的弹力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垂直的分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滑板3与高度调节按钮1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的问题,且不用增加任何零部件,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簧2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2另一端在所述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与所述弹簧2之间的锐角夹角小于45°。

通过使所述弹簧2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2另一端在所述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得弹簧2相对于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倾斜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弹簧2的弹力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垂直的分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滑板3与高度调节按钮1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的问题,且所述分力为垂直指向滑板3的方向,因为高度调节按钮1从滑板3背面安装到滑板3上,因此能增加高度调节按钮1在滑板3上的安装可靠性,避免高度调节按钮1从滑板3上脱落。

另外,为了不影响高度调节按钮1在滑板3上的滑动,保证滑动的流畅度,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与所述弹簧2之间的锐角夹角小于45°。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图4所示,所述弹簧2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弹簧2另一端在所述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所述弹簧2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为25~30mm。

通过使所述弹簧2一端在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弹簧2另一端在所述滑板3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得所述弹簧2相对于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平行设置,并整体抬高了弹簧2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弹簧2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转矩,以使所述弹簧2的弹力对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产生与所述滑板3的板体所在平面垂直的分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滑板3与高度调节按钮1之间容易产生振动异响的问题,且所述分力为垂直指向滑板3的方向,因为高度调节按钮1从滑板3背面安装到滑板3上,因此能增加高度调节按钮1在滑板3上的安装可靠性,避免高度调节按钮1从滑板3上脱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板3背面设有第一连接元件31,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背面设有第二连接元件11,所述弹簧2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1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1均为钩形元件。

通过将第一连接元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1均设为钩形元件,将弹簧2的两端拉钩勾设在钩形元件上,从而便于弹簧2的安装和拆卸。

根据需要,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常用实现形式的连接元件,例如,所述连接元件为其上设有开孔的板状结构,弹簧2的两端拉钩通过开孔勾设在连接元件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1和所述滑板3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1和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为一体成型。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滑板3上设有高度调节按钮安装孔,在所述滑板3背面且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按钮安装孔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上设有向其正面凸起的按压部12,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正面两侧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按压部12穿过所述高度调节按钮安装孔。

由此,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将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安装在所述滑板3上,并使得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能够沿着所述滑板3滑动。

其中,所述滑板3背面设有与所述高度调节按钮1两侧边缘相配合的卡扣32,通过设置卡扣32,能够对高度调节按钮1垂直于所述滑板3背面的方向进行限位,避免高度调节按钮1从滑板3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由于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因此,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易产生振动异响的问题,从而保证整车nvh性能,提高了乘车舒适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b柱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