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扬声音乐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5320发布日期:2020-05-12 19:4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智能扬声音乐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头枕,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扬声音乐头枕。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座椅以及部分设计有头枕的家用沙发座椅中,头枕是距离用户耳部位置最近的部件,为提升车内语音扬声系统的舒适性,或者在家庭内能够打造近声场语音聆听空间,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直接将语音扬声功能集成设计在头枕上的座椅,但是这些集成设计过于简单,有的直接采用一体式设计,有的则以简单的翻转进行收折式设计,并未有效地提升语音扬声系统的舒适性,欠缺高级感,甚至还降低了头枕自身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扬声音乐头枕,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独立的音效空间,而且乘坐、睡觉时头部包裹支撑会使用户更放松,舒适性较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扬声音乐头枕,包括头枕基座,其关键在于:所述头枕基座两侧具有开口,头枕基座内对称安装有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所述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均与头枕基座滑动连接,并能够分别从头枕基座的两侧开口向外滑出。

采用上述结构,发音盒不使用时能够收在头枕基座内,保证头枕外观的紧凑性,需要使用发音盒时,可直接将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分别从头枕基座的左右两端滑出,并且在发音盒滑出使用时,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独立的音效空间,而且乘坐、睡觉时能够对用户的头部起到包裹支撑作用,使用户更放松,有效地提升了头枕整体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左发音盒的内端设有左支撑座,左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左齿条,右发音盒的内端设有右支撑座,右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右齿条,所述头枕基座内设有阻尼齿轮,左齿条和右齿条分别啮合在阻尼齿轮的上下两侧,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与头枕基座之间均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对对应的发音盒施加使其向外滑出的力,头枕基座内安装有止锁部件,用于使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保持在头枕基座内部。采用上述结构,发音盒未使用时,可通过止锁部件将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锁定在头枕基座内部。在止锁部件解锁后,左右两个发音盒能够在弹性元件的弹性拉力作用下,自动从头枕基座的两端滑出,由于左齿条和右齿条与同一个阻尼齿轮啮合,所述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滑出的同步性十分好,能保证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使用时对称发生,有效提升用户的聆听感。

作为优选:所述左支撑座上设有朝止锁部件方向延伸的止锁杆,止锁杆端部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止锁部件上布置有进入导向凸块、脱离导向凸块和锁定凸块,其中锁定凸块靠近脱离导向凸块的一侧设有锁定凹面,进入导向凸块和脱离导向凸块靠近锁定凹面一侧分别设有进入导向斜面和脱离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凸起经进入导向斜面滑入锁定凹面内,止锁部件锁定,使发音盒被锁定在头枕基座内;限位凸起经脱离导向斜面滑出锁定凹面,止锁部件解锁,发音盒向外滑出。采用上述结构,将左发音盒推入头枕基座内,发音盒即可自动锁定在头枕基座内部,再次按压左发音盒即可实现发音盒的自动解锁,具有操控方便的技术优势。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凸块靠近止锁杆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锁定凸块顺利的滑向进入导向斜面,从而方便锁定发音盒。

作为优选:所述左发音盒与左支撑座转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左发音盒与右发音盒从头枕两端滑出后,手动控制发音盒向内翻转,能够使发音盒更靠近用户的耳朵,进一步提升聆听效果,同时也能够更方便用户进行头部支撑和侧靠。

作为优选:所述左发音盒包括左旋转座,以及滑动设置在左旋转座内的左音腔组件,左旋转座转动安装在左支撑座上,左旋转座与左音腔组件之间设有连杆机构,左旋转座绕左支撑座向外翻转时,连杆机构能够带动左音腔组件从左旋转座内向外滑出。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发音盒内的扬声器有效地送至距离用户耳朵最近的位置,缩小发音盒设计的宽度尺寸,以方便产品组装。

作为优选:所述左音腔组件包括与左旋转座滑动配合的外壳体,外壳体内固装有内壳体,内壳体内固装有扬声器。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连杆机构的设计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上,且其绕左支撑座的转动轴线与左旋转座绕左支撑座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以球铰方式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左旋转座的上,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壳体的上。采用上述结构,在左发音盒向前翻转打开时,第一连杆拉动第二连杆向内运动,从而迫使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推动第三连杆向外运动,使内壳体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从而驱动左音腔组件相对于左旋转座向外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安装有扭簧。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确保初始状态下,第三连杆带动左音腔组件有效地向外滑出,并避免连杆机构工作时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左旋转座远离左支撑座的一端内侧底面设有限位凸台,外壳体的外侧底面设有限位卡舌,限位卡舌与限位凸台相适应,并位于左发音盒的同一截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左音腔组件滑动至最外端时,限位凸台抵接在限位卡舌上,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左音腔组件脱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扬声音乐头枕,利用隐藏式结构设计,保证头枕外观的紧凑性,需要使用发音盒时,可直接将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分别从头枕基座的左右两端滑出,并且在发音盒滑出使用时,左发音盒和右发音盒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独立的音效空间,而且乘坐、睡觉时能够对用户的头部起到包裹支撑作用,使用户更放松,有效地提升了头枕整体的舒适性,同时发音盒还解决了蓝牙音响不能解决私密通话,以及用户长时间佩戴耳机后耳朵会不舒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音乐头枕的结构示意图(发音盒完全收回状态);

图2为音乐头枕的结构示意图(发音盒从两端同步伸出状态);

图3为音乐头枕的结构示意图(发音盒完全展开状态);

图4为左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止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左发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左发音盒反应内部连杆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左发音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左音腔组件滑动至左旋转座最远位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反应弹性元件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头枕基座被隐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以汽车座椅作为音乐头枕的应用场景。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扬声音乐头枕,其结构包括头枕杆1,头枕杆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头枕基座2,头枕基座2呈矩形空心结构,其内部对称设置有左发音盒3和右发音盒4,左发音盒3和右发音盒4均滑动安装在头枕基座2内,左发音盒3的内端设有左支撑座5,左支撑座5上固定安装有左齿条6,右发音盒4的内端设有右支撑座7,右支撑座7上固定安装有右齿条8,头枕基座2内设有阻尼齿轮2a,左齿条6和右齿条8啮合分别在阻尼齿轮2a的上下两侧,头枕基座2内安装有止锁部件9,止锁部件9能够使左发音盒3和右发音盒4固定保持在头枕基座2内部,以保证在发音盒不使用时,头枕的外观紧凑,左支撑座5和右支撑座7与头枕基座2之间均设有弹性元件10。

进一步如图10所示,弹性元件10采用卷簧,卷簧的端部b挂接在头枕基座2上,端部a安装在对应的左支撑座5或右支撑座7上,在上述止锁部件9解锁后,卷簧能够拉动的两组发音盒分别从头枕基座2的左右两端滑出。

如图4和5所示,左支撑座5上设有朝止锁部件9方向延伸的止锁杆5a,止锁杆5a端部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5b,止锁部件9上布置有进入导向凸块9a、脱离导向凸块9b和锁定凸块9c,其中锁定凸块9c靠近脱离导向凸块9b的一侧设有锁定凹面9c1,进入导向凸块9a和脱离导向凸块9b靠近锁定凹面9c1一侧分别设有进入导向斜面9a1和脱离导向斜面9b1,锁定凸块9c背对锁定凹面9c1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9c2。

上述止锁部件9实现发音盒锁定和解锁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在手动将两组发音盒推回头枕基座2内的过程中,限位凸起5b在导向斜面9c2和进入导向斜面9a1的依次导向下滑入锁定凹面9c1内,以形成发音盒的锁定状态;

再次按压左发音盒3,限位凸起5b经脱离导向斜面9b1滑出锁定凹面9c1,以完成发音盒的解锁。

再如图3和6所示,左发音盒3和右发音盒4从头枕基座2内滑出后,还可以向前翻转,以保证发音盒更靠近用户的耳朵,进一步提升聆听效果,同时也能够更方便用户进行头部支撑和侧靠,实现该翻转功能的结构为:左发音盒3与左支撑座5转动连接,右发音盒4与右支撑座7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左右发音盒向前翻转时,左右发音盒也能够进行自身的伸长,实现该自身伸长的结构如下所示:

如图7、8和9所示,左发音盒3由左旋转座3a和左音腔组件3b两部分组成,左音腔组件3b与左旋转座3a滑动配合,且两者之间还设有连杆机构3c,在左旋转座3a绕左支撑座5向外翻转时,连杆机构3c能够带动左音腔组件3b从左旋转座3a内向外滑出;

左音腔组件3b包括依次叠装的外壳体3b1、内壳体3b2以及外盖板3b5,内壳体3b2内部固装有扬声器3b3,外壳体3b1与左旋转座3a滑动配合;

如图7所示,连杆机构3c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c1、第二连杆3c2和第三连杆3c3,第一连杆3c1远离第二连杆3c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5上,且其绕左支撑座5的转动轴线与左旋转座3a绕左支撑座5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连杆3c1与第二连杆3c2之间以球铰方式转动连接,左旋转座3a的内底上设有铰接轴3a1,第二连杆3c2的中部转动连接在该铰接轴3a1,第三连杆3c3远离第二连杆3c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壳体3b2的外底上。由于第一连杆3c1绕左支撑座5的转动轴线,与左旋转座3a绕左支撑座5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共轴,所以,在左发音盒3向前翻转打开时,第一连杆3c1会拉动第二连杆3c2绕铰接轴3a1顺时针转动,使得内壳体3b2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从而驱动左音腔组件3b相对于左旋转座3a向外滑出。

为确保在初始状态下,第三连杆3c3能够带动左音腔组件3b有效地向外滑出,并避免连杆机构3c工作时晃动,第二连杆3c2与第三连杆3c3转动连接的位置安装有扭簧3c4。

再如图8、9所示,为防止左音腔组件3b完全脱出,左旋转座3a远离左支撑座5的一端内底上设有限位凸台3a1,外壳体3b1的外底上设有限位卡舌3b4,限位卡舌3b4与限位凸台3a1相适应,并位于左发音盒3的同一截面上,左音腔组件3b滑动至最外端时,限位凸台3a1抵接在限位卡舌3b4上。

右发音盒4与左发音盒3的结构相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