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043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年由于撞到行人产生的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很大比例,特别是成人行人所占比例更大,受害人在损失经济利益的同时,身心也遭受巨大伤害。
[0003]比如当行人撞击到引擎盖上方时,由于引擎盖下方是发动机等刚性物体,引擎盖受到撞击变形后会贴到这些刚性物体上,所以行人的身体特别是头部撞击到引擎盖上时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或死亡。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汽车研宄机构对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进行了有效的研宄。
[0004]目前的车辆行人防护装置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方案是在引擎盖外装备安全气囊,当发生行人碰撞时,安全气囊会弹出来保护行人。该方案的缺点是安全气囊保护的面积较小,需要的压力较大,没有很好的利用引擎盖的吸能作用。第二种方案采用弹起式引擎盖,当发生行人碰撞后,位于发动机舱内的弹起机构会将引擎盖顶起,这样当行人撞击引擎盖时,引擎盖有一段吸能的空间,这种方案缺点是在引擎盖对应弹起机构的位置存在硬点,当行人撞击到该硬点时同样会受到伤害。上述两种方式均是采用安全气囊等来吸收撞击能量,以减少行人收到的伤害。
[0005]但现实的情况经常为行人被车辆撞击之后,由于惯性会被车辆抛起到发动机罩之上的通风盖板上方和风窗玻璃下缘。由于通风盖板上方及风窗玻璃下缘的结构刚性较大,往往会对行人头部产生较大伤害。为了减轻行人在上述区域头部受到伤害,现有的做法通常是采用行人安全气囊并将其布置在通风盖板下方。行人安全气囊虽然减轻了被车辆撞击后被抛到通风盖板上方和风窗玻璃下缘的行人,使其头部伤害减小,但是位于通风盖板下方的安全气囊展开后遮挡了驾驶员的视线,这样驾驶员无法看清撞击后的行人位于车辆的何方位置,使得行人存在遭受二次伤害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通过在通风盖板的前侧设置弹性的且可视的防护件,从而解决了行人撞击到刚性的通风盖板时伤害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采用可视的防护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囊保护而导致其遮挡驾驶员视线,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具有防护件,该防护件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移动,当防护件处于展开状态时,防护件在车辆的通风盖板的前侧以遮挡住通风盖板,并且,在展开状态下,防护件具有弹性并且是可透视的。
[0008]进一步地,当防护件处于折叠状态时,防护件的高度邻近或低于车辆的风窗玻璃下缘,以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0009]进一步地,当防护件处于折叠状态时,防护件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罩与通风盖板之间,并沿车辆的横向延伸。
[0010]进一步地,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能够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安装架移动至收回位置时,安装架带动防护件进入到折叠状态;当安装架移动至展开位置时,安装架带动防护件进入到展开状态。
[0011]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两个旋转轴,分别设置成邻近车辆的车身的两侧;以及与两个旋转轴分别对应的两个支撑杆,每一支撑杆可绕对应的旋转轴进行枢转;其中,当安装架处于收回位置时,每一支撑杆从对应的旋转轴沿横向朝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当安装架从收回位置移动至展开位置时,每一支撑杆绕对应的旋转轴向上枢转。
[0012]进一步地,防护件为柔性网状物。
[0013]进一步地,防护件为可自支撑的弹性网。
[0014]进一步地,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行人与车辆的碰撞,并发出一碰撞信号;以及控制器,其配置成在接收到来自碰撞传感器发送的碰撞信号时,控制致动装置驱动防护件从折叠状态移动至展开状态。
[0015]进一步地,控制器还配置成能够控制致动装置执行复位操作,使得防护件从展开状态移动至折叠状态。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是在车辆的通风盖板的前侧并沿车辆的纵向设置防护件,该防护件能够至少部分地遮挡住通风盖板,并且还能够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移动。当防护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行人被车辆撞击后被抛起在通风盖板上,其头部首先撞击到的弹性的防护件,从而避免了行人头部与刚性的通风盖板直接撞击,减小了行人所受到的伤害。本发明同时采用可视性的材质制备防护件,有利于驾驶员看清楚行人被撞击后所处的具体位置,从而避免了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001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的弹性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的防护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不意图;和
[0021]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的防护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系统具有一个用作防护件的弹性防护网30。其中,该弹性防护网30处于展开状态。该行人保护系统还可以具有能够安装在车身上的安装架。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该安装架可以包括两个旋转轴10以及与两个旋转轴10分别对应的两个支撑杆20,各支撑杆20可以绕对应的旋转轴10进行枢转。该弹性防护网30连接至这两个支撑杆20并处于它们之间。
[0023]该行人保护系统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在图2和图3中看得更清楚。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旋转轴10分别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两侧,也就是远离车辆的纵向中央轴线。这两个支撑杆20的一端可以分别枢接在相应的旋转轴10上,另一端可以绕旋转轴10枢转而相互靠近。
[0024]图2为弹性防护网30处于折叠状态且安装架处于收回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弹性防护网30因折叠而紧贴车身,因此在图2中并未明显示出。图3为弹性防护网30处于展开状态且安装架也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随着支撑杆20绕旋转轴10的转动,该安装架可以在图2所示的收回位置与图3所示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并相应地带动弹性防护网3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移动。如图2所示,当每一支撑杆20绕对应的旋转轴10旋转成基本上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并且其远离旋转轴10的末端朝向车辆的内侧(或者说朝向车辆的纵向中心轴线)时,则该安装架处于收回位置,而且,此时该安装架的支撑杆20带动弹性防护网30进入到折叠状态。当安装架处于收回位置且其上的弹性防护网30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防护网30及安装架的高度最好邻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