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无人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6430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三栖无人艇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艇,特别涉及一种集水下、水面、空中功能于一体的三栖无人艇,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0002]【背景技术】:
三栖无人艇是一种可以在水下、水面、空中遥控或自主模式航行,执行某种或多种使命的航行器。出于加强国防需求,世界各国海军积极投身无人艇研究。目前船舶推进装置研发进度加快,船舶自主性不断提高。但是现有无人艇艇型多针对特定环境,比如水面无人艇以及水下无人潜艇。此类艇如遇到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时,往往失去优势。
[0003]传统水下无人潜艇是通过向压载水舱泵注水和压缩空气排水来实现艇的下沉和上浮,水下无人潜艇配备的压载水舱泵使得艇身重量增加许多,同时操作较为复杂。航行器如要实现水下、水面和空中飞行,其功能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如三栖航行器在飞行时要求自身重量越轻越有利于飞行,潜水时要求自身重量越重越有利于下潜相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实现两者的平衡,是摆在船舶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
[0004]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的水下、水面、空中三栖无人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栖无人艇,包括仿鱼形的艇身、从艇身内延伸到艇尾外的水中推进装置、水下升沉装置和空中飞行装置,所述水中推进装置包括尾部螺旋桨及导流罩,艇身前下部的侧推螺旋桨与通槽构成用于艇身水下转向的侧推装置,艇身下部纵向两侧斜置了两对艇身支撑架;艇身纵向上下通过中隔板隔成艇身纵向上部和艇身纵向下部,上水舱以及分别与上水舱两端相邻的前鱼鳍收纳舱和后鱼鳍收纳舱设置在艇身纵向上部内,水下升沉装置以及分别位于艇身两端及中部且与水下升沉装置相邻的数个水密设备舱设置在艇身纵向下部内;所述水下升沉装置包括两个前后并排且横贯艇身并与艇内上部水舱相通的月池,所述月池中设有升降螺旋桨装置;所述空中飞行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艇身两侧的一对前鱼鳍和一对后鱼鳍,所述一对前鱼鳍和一对后鱼鳍中分别设有用于空中飞行的直升桨,所述一对前鱼鳍前端和一对后鱼鳍前端分别与艇身纵向前后部两侧铰接,一对前鱼鳍和一对后鱼鳍分别通过收放气缸展开飞行或收纳进艇身内对应的前鱼鳍储舱内和后鱼鳍储舱内。
[0006]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7]前述的三栖无人艇,其中所述月池下端与艇身下通孔相连,升降螺旋桨装置中部通过横杆固定在月池中部,位于升降螺旋桨装置上侧的艇身上通孔与艇身下通孔位置对应。所述艇身上通孔和艇身上通孔分别设有多排斜置的导流板。
[0008]前述的三栖无人艇,其中所述升降螺旋桨装置包括上螺旋桨、下螺旋桨、上螺旋桨驱动电机、传动箱体和设置在传动箱体内的数个传动齿轮,上螺旋桨驱动电机垂直固定在传动箱体内,传动箱体中部通过横杆固定在月池中部;上螺旋桨驱动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上螺旋桨轴下端垂直相连,上螺旋桨轴下部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上螺旋桨轴上端与上螺旋桨固定连接,位于上螺旋桨驱动电机一侧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垂直支撑在传动箱体内,被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端,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哨合;固定在传动轴下端的下传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与固定在下螺旋桨轴上端的下螺旋桨驱动齿轮啮合,下螺旋桨固定在下螺旋桨轴下端。
[0009]前述的三栖无人艇,其中所述直升桨固定在直升桨电机轴上,直升桨电机通过支撑杆垂直固定在中央通槽中。
[0010]前述的三栖无人艇,其中分别设置在前鱼鳍储舱或后鱼鳍储舱内的收放气缸一端与中隔板铰接,收放气缸另一端与对应的前鱼鳍下端或后鱼鳍下端铰接。艇身一侧的前鱼鳍和后鱼鳍分别通过光轴与艇身铰接,艇身另一侧的前鱼鳍和后鱼鳍分别通过螺纹轴与艇身铰接。
[0011 ] 前述的三栖无人艇,其中所述艇身两侧的前鱼鳍储舱舱口外和后鱼鳍储舱舱口外分别设有水密盖板,所述水密盖板上侧通过水密盖板轴与艇身铰接,所述水密盖板轴上套有扭簧。
[0012]前述的三栖无人艇,其中所述艇身前端端头还设有透明舱,所述透明舱内装有摄像设备。
[0013]本发明结构紧凑、能快速进行水下、水面、空中三栖状态转换,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隐蔽性好和机动性高的优点。通过月池内升降螺旋桨装置的作用,可使本发明下潜水中或上升至水面上。侧推螺旋桨较舵操控便捷,转向更灵活。可收放的一对前鱼鳍和一对后鱼鳍展开时,通过其中的直升桨使本发明转成飞行状态;当需要转成水面航行或水下航行时,一对前鱼鳍和一对后鱼鳍收纳进艇身内对应的前鱼鳍储舱内和后鱼鳍储舱内,艇身外周光顺,航行阻力小,在民用及军事领域可得到广泛应用。
[0014]【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前鱼鳍和后鱼鳍收纳状态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升降螺旋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收放气缸收放前鱼鳍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C剖视图;
图8为水密盖板与艇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的D-D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包括仿鱼形的艇身1、从艇身I内延伸到艇尾外的水中推进装置2、水下升沉装置3和空中飞行装置4,水中推进装置2包括尾部螺旋桨21及套在螺旋桨21外的导流罩22,采用导流罩22的水中推进装置2推进效率更高。艇身前下部的侧推螺旋桨51与通槽52构成用于艇身水下转向的侧推装置5,艇身I下部纵向两侧斜置了两对艇身支撑架6。艇身I纵向上下通过中隔板11隔成艇身纵向上部12和艇身纵向下部13,上水舱121以及分别与上水舱121两端相邻的前鱼鳍收纳舱122和后鱼鳍收纳舱123设置在艇身纵向上部12内,水下升沉装置3以及分别位于艇身I两端及中部且与水下升沉装置3相邻的3个水密设备舱131设置在艇身纵向下部13内。水密设备舱131内装有电池、电动机和无线信号接收设备。水密设备舱131前后均布设置,有助于艇身I重量均匀分布,从而有利于本发明飞行与下潜。
[0017]艇身I前端端头还设有透明舱14,所述透明舱内装有用于探测的摄像设备。水下升沉装置3包括两个前后并排且横贯艇身I并与艇内上部水舱132相通的月池31,上水舱121中部横置了横筋板122,用于提高上水舱121的强度。月池31中设有升降螺旋桨装置32。
[0018]上部水舱132与月池31相通,增加了破舱比重,抵消更多的储备浮力,从而使得本发明在水中的重力得以增加。月池31下端与艇身下通孔15相连,升降螺旋桨装置32中部通过横杆33固定在月池31中部,位于升降螺旋桨装置32上侧的艇身上通孔16与艇身下通孔15位置对应,艇身上通孔16和艇身下通孔15分别设有多排斜置的导流板151,改善艇身水动力性能。
[0019]空中飞行装置4包括分别位于艇身两侧的一对前鱼鳍41和一对后鱼鳍42,一对前鱼鳍41和一对后鱼鳍42中分别设有用于空中飞行的直升桨43。如图7所示,直升桨43固定在直升桨电机轴上,直升桨电机431通过支撑杆432垂直固定在中央通槽433中。一对前鱼鳍41和一对后鱼鳍42中的四个直升桨43构成四旋翼结构,而四旋翼结构较传统单旋翼结构更有利于飞行,且载重量更大,操纵性更好。
[0020]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均呈机翼状,一对前鱼鳍41前端和一对后鱼鳍42前端分别与艇身I纵向前后部两侧铰接,且分别通过收放气缸44展开飞行或收纳进艇身内对应的前鱼鳍储舱122内和后鱼鳍储舱123内。如图6和图9所示,分别设置在前鱼鳍储舱122或后鱼鳍储舱123内的收放气缸44 一端与中隔板11铰接,收放气缸44另一端与对应的前鱼鳍41下端或后鱼鳍42下端铰接。
[0021]如图9所示,艇身I右侧的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分别通过光轴45与艇身I铰接,艇身I左侧的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分别通过螺纹轴46与艇身I铰接。收放气缸44的收缩使得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收纳进对应的前鱼鳍储舱122内或后鱼鳍储舱123内时,艇身I右侧的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分别绕光轴45向艇身I内转动收纳进对应的鱼鳍储舱,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的之间没有高度差;艇身I左侧的前鱼鳍41和后鱼鳍42分别绕螺纹轴46向艇身I内转动后,由于螺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