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26334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11的部分相比靠近下方的位置上向前方凸出且形成有开口部25的凸出部22 ;和从凸出部22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23。外气导入管45具有:与开口部25连接的开口 ;和形成于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侧的侧表面(左侧表面45Α),在凸出部22从外部受到碰撞载荷时促进开口向后方的位移的变形促进部(第一脆弱部51)(参照图1、图5);
根据该结构,在外气导入管45上形成有变形促进部(第一脆弱部51),因此在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从外部受到碰撞载荷时,外气导入管45的开口侧、即前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外气导入管45产生后退变形。因此,可以防止外气导入管45被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夹住,可以防止外气导入管45的折弯变形。其结果是,前围盖板20可以通过凸出部22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可以改善行人保护性能。又,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促进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脆弱部51 (参照图1、图9)。
[0050]根据该结构,变形促进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脆弱部51,因此在凸出部22从外部受到碰撞载荷时,该外气导入管45产生后退变形,管45不容易被凸出部22夹住。因此,可以防止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的折弯变形,可以改善行人保护性能。此外,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促进部还具有:位于与第一脆弱部51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脆弱部52 ;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连接第一脆弱部51的下端和第二脆弱部52的下端的第三脆弱部53 (参照图1、图9)。
[0051]根据该结构,第一脆弱部51、第二脆弱部52和第三脆弱部53在侧视时以U字状连续地形成,因此在碰撞载荷施加于前围盖板20时,由上述第一脆弱部51、第二脆弱部52、第三脆弱部53包围的外气导入管45的规定部位如打开盖一样向后方移动。因此,在外气导入管45中位于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内的部分的后方移动更加容易。又,上述规定部位如打开盖一样变形,从而抑制外气导入管45的折弯变形。此外,本实施形态的外气导入管45在侧表面(左侧表面45A)和上表面45C之间形成有角部45D,变形促进部(第一脆弱部51、第二脆弱部52)从上述侧表面(左侧表面45A)经由角部4?至上表面45C连续地形成(参照图1、图9)。
[0052]根据该结构,由于变形促进部从管45的侧表面(左侧表面45A)经由角部4?至管45的上表面45C连续地形成,因此即使外气导入管45具备角部45D,也可以进一步确实地防止外气导入管45的折弯变形。其结果是,通过外气导入管45的角部4?可以防止后退变形被阻碍。除此以外,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促进部位于与所述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参照图1)。
[0053]根据该结构,变形促进部(第一脆弱部51)位于与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因此在碰撞载荷施加于前围盖板20时,外气导入管45中位于凸出部22内的部分向后方移动,从而外气导入管45产生后退变形。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前围盖板20的行人保护性能。
[0054]在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对比中,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对应于实施形态的空调单元40,以下同样地外气导入管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侧的侧表面对应于左侧表面45A,变形促进部对应于第一脆弱部51、第二脆弱部52、第三脆弱部5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
[0055]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变形促进部仅形成于外气导入管45的车宽方向的一侧的侧表面(左侧表面45A),然而该变形促进部也可以分别形成于外气导入管45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个侧表面45A、45B。又,上述变形促进部也可以由薄壁部或V字状的凹部等形成的其他脆弱部构成,以此取代由上述实施形态的缝隙形成的脆弱部。作为一个示例,也可以是由图13的虚线所示的范围的壁面由厚度比空调单元40主体的壁部或外气导入管45的开口薄的第四脆弱部54形成。即,也可以是第四脆弱部54形成为从管45的侧表面(左侧表面45A)经由角部4?到达至管45的上表面45C。即使是该结构,也可以防止因角部45D的形成而导致的外气导入管45的折弯变形,可以促进后退变形。另外,在该情况下,也优选的是第四脆弱部54形成在与前围盖板20的凸出部22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此外,上述实施形态的车辆为左驾驶车辆,但是也可以是右驾驶车辆。即,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空调装置的外气导入管位于车辆左侧的右驾驶车辆中。
[0056]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具备从下方支持前挡风构件的前围盖板和与该前围盖板连接的空调装置的外气导入管的车辆前部车身结构中有用。
[0057]符号说明:
11 前挡风构件;
20 前围盖板;
22凸出部;
23纵壁部;
25 开口部;
40 空调单元(空调装置);
45 外气导入管;
45A 左侧表面(一侧的侧表面);
45C 上表面;
45D 角部;
51第一脆弱部(变形促进部);
52第二脆弱部(变形促进部);
53第三脆弱部(变形促进部);
54第四脆弱部(变形促进部)。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具备: 支持前挡风构件的前围盖板;和 空调装置的外气导入管; 所述前围盖板具有在与支持前挡风构件的部分相比靠近下方的位置上向前方凸出且形成有开口部的凸出部、和从该凸出部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 外气导入管具有与所述开口部连接的开口、和形成于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侧的侧表面且在所述凸出部从外部受到碰撞载荷时促进所述开口向后方的位移的变形促进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促进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脆弱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促进部还具有位于与所述第一脆弱部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脆弱部、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连接第一脆弱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脆弱部的下端的第三脆弱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促进部是薄壁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导入管在侧表面和上表面之间形成有角部,所述变形促进部从上述侧表面经由所述角部至所述上表面连续地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促进部位于与所述前围盖板的凸出部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
【专利摘要】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具备:支持前挡风构件(11)的前围盖板(20);和空调装置(40)的外气导入管(45)。前围盖板(20)具有在与支持前挡风构件(11)的部分相比靠近下方的位置上向前方凸出且形成有开口部(25)的凸出部(22)、和从该凸出部(22)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23)。外气导入管(45)具有与开口部(25)连接的开口、和形成于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侧的侧表面(45A)且在凸出部(22)从外部受到碰撞载荷时促进开口向后方的位移的变形促进部(51)。
【IPC分类】B62D25/08, B60H1/26, B60H1/00
【公开号】CN104903130
【申请号】CN201480004814
【发明人】西田靖彦, 久永哲也, 泷川幸史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10日
【公告号】DE112014000458T5, US20150353049, WO2014112341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